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7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625篇
安全科学   211篇
废物处理   115篇
环保管理   161篇
综合类   1257篇
基础理论   271篇
污染及防治   369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1.
采用sol-gel法合成的TiO2粉体制备了复合催化剂SO2-4/TiO2/NCF.利用太阳光和250W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作为光源,采用悬浆体系,通过对照实验,研究r复合催化刺SO2-4/TiO2-4/NCF 与纯TiO2、SO2-4/TiO2和TiO2/NCF对甲基橙水溶液的光催化脱色效果,初步考察了复合催化剂投加量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太阳光激发的2g/L的复合催化剂的脱色速率最高,达0.1112min-1,其次为250W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激发的4g/L的复合催化剂的脱色速率,达0.04547min-1.  相似文献   
912.
文章将纳米金与钴氢氧化物膜的催化作用有效结合,制备了GNPs/CoOOH复合修饰电极,该修饰电极在碱性条件下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具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考察了支持电解质酸度及纳米金沉积时间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电化学响应的影响,选取0.1 mol/L PBS(pH 10.0)作为支持电解质,纳米金的最佳沉积时间为4 min。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进行选择性检测:当两者浓度同时改变时,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分别在7~100μmol/L和6~1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应的检出限分别为0.9、0.8μmol/L(S/N=3)。该复合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91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和Zn复合污染对蚕豆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酸雨和Zn复合污染下,蚕豆株高和叶绿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蚕豆叶和根中的MDA含量上升,SOD活性下降,POD活性则是先升后降.MDA含量和SOD活性变化能较好地反映蚕豆受酸雨和Zn污染的状况.同时,酸雨和Zn的复合污染比其中任何一种单一污染对蚕豆造成的伤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914.
研究了铜锰钴复合氧化物上掺铈对甲苯完全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铈的铜锰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比铜锰、钴锰和钴铜双组分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好。以气相色谱为检测手段,用常压气体流动评价装置考察了这四类催化剂对甲苯的温度和空速特性,并对Cu-Mn-Co-Ce-O型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衍射波谱(XRD)表征和BET测量,分析了该催化剂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915.
嗜碱细菌复合碳源条件下对麦草木质素的降解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碱性液体培养条件下(pH≈10.5), 研究复合碳源共代谢最佳综合条件下嗜碱性木质素降解细菌6号菌株产酶、降解能力及菌株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虫漆酶(Laccase)在培养的第4天酶活达到最高值2915.37U/L、锰依赖过氧化物酶(MnP)在培养的第8天酶活达到最高值1152.88U/L,培养10d麦草中木质素降解49.84%.同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了6号菌株降解木质素的微观过程,证明了6号菌株优先降解木质素的特性和降解方式.  相似文献   
916.
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掺加大量工业废渣的复合硅酸盐水泥其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利用Gabi 4.4软件,对复合硅酸盐水泥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比较分析生命周期各生产阶段中的非生物资源耗竭、全球变暖潜值、酸化效应、富营养化、人体毒性及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力等主要环境影响类型.结果表明,全球变暖潜值是复合硅酸盐水泥环境影响的主要类型,占总环境影响值的71%.环境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全球变暖潜值、酸化效应、非生物资源耗竭、人体毒性、富营养化和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力.煅烧阶段的环境影响是最严重的,占整个生命周期影响值的68%.各生产阶段环境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煅烧阶段、水泥粉磨、运输阶段、生料制备和原料开采阶段.煅烧阶段的全球变暖潜值、非生物资源耗竭和酸化效应的影响值为水泥生产各阶段最高值;粉磨阶段相比其他阶段具有最高的人体毒性和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力影响值;运输阶段产生了最高的富营养化污染值.本文对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研究,为中国水泥生命周期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数据,同时为推动水泥行业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7.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碳氧平衡分析——以沿海城市厦门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巾英  尹锴  吝涛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8):1808-1816
通过综合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内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排碳、耗氧行为,以及城市区域内湿地、淡水、海洋、森林和农田5种遗留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功能,构建了城市碳氧平衡分析模型(UCOB),并估算了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城市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氧收支,对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状况进行定量化指征.最后,以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厦门为例进行研究.结果显...  相似文献   
918.
陈静  孙琴  姚羽  丁士明  王沛芳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0):1172-1179
以小麦和玉米2种陆生植物为金属吸收材料,利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新型DGT(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法与5种传统化学法评价土壤中Zn复合存在下Cd的生物有效性. 结果显示:①土壤中w(Cd)为4 mg/kg时明显抑制了2种植物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小麦的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6.2%和23.4%,玉米的分别降低了23.5%和30.9%. ②Zn的添加能够减轻Cd对植物的毒害,并促进植物生长;Cd污染土壤中Zn的复合存在会抑制2种植物对Cd的吸收,并随w(Zn)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DGT法、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和4种化学提取法(HAc、EDTA、CaCl2和NaAc)测定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随w(Zn)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种植物体内w(Cd)与6种方法表征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呈显著正相关(R>0.900,P<0.01),但植物体内w(Cd)与DGT和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的R(>0.940)大于其他4种化学提取法. 可见,对于评价Cd-Zn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而言,DGT与土壤溶液法均优于传统的化学提取法.   相似文献   
919.
飞机结构表面涂层体系改进研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多型飞机表面涂层体系抗腐蚀性能差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制造状态、大修状态及纳米复合涂层对设计的典型飞机蒙皮对接结构模拟件进行涂装,并利用划格法对涂层体系的层间附着力进行表征。采用加速模拟环境试验的方法,对纳米复合涂层的防腐性能进行考核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涂层体系的层间附着力、防腐性能和耐老化性能明显优于制造状态、大修状态涂层体系,在飞机中应用纳米复合涂层可以显著改善结构的抗腐蚀品质。  相似文献   
920.
徐少娟  孙培德  郑雄柳  董毅 《环境科学》2012,33(11):3859-3867
以成熟除磷颗粒污泥为基础,基于获得的最佳混合碳源配比,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复合底物[m(C)/m(N)/m(P)]对颗粒化EBPR系统稳定过程除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2[m(C)/m(N)/m(P)=400∶10∶5]、R3[m(C)/m(N)/m(P)=600∶10∶10]、R5[m(C)/m(N)/m(P)=400∶20∶15]系统发生了丝状菌颗粒污泥膨胀;R6[m(C)/m(N)/m(P)=600∶20∶5]系统因出现大量颗粒碎片导致沉降性能变差,待颗粒碎片排出系统后恢复正常.R3、R8[m(C)/m(N)/m(P)=400∶30∶10]、R9[m(C)/m(N)/m(P)=600∶30∶15]系统的颗粒粒径从初始的0.8 mm逐渐下降至0.3 mm,其余系统则与初始相差不多.R1[m(C)/m(N)/m(P)=200∶10∶15]、R4[m(C)/m(N)/m(P)=200∶20∶10]和R7[m(C)/m(N)/m(P)=200∶30∶5]系统在厌氧段消耗了95%的COD,释磷/吸磷速率分别在60~100 mg·(g·h)-1、60~80 mg·(g·h)-1、40~60 mg·(g·h)-1的范围内波动,且相对稳定,但其余系统的COD由主要在厌氧段消耗逐渐变为在好氧段消耗,释磷/吸磷速率亦逐渐下降,甚至有系统下降至0 mg·(g·h)-1.R1~R9系统的磷酸盐平均去除率分别是83.5%、52.8%、7.1%、96.7%、19.7%、72.2%、79.7%、28.1%和48.7%.对正交试验结果应用方差分析,获得适合颗粒化EBPR系统稳定运行的最佳复合底物条件是m(C)/m(N)/m(P)=200∶2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