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02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404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常温低基质下磷酸盐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上向流厌氧氨氧化生物膜滤池反应器,研究了在进水温度(25±1)℃、pH值7.5~7.7、进水NHf—N及NO2--N浓度30-45iiig/L、COD小于10mg/L的条件下磷酸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TP〈5mg/L,磷酸盐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没有影响;当TP在5~7.5mg/L之间时随着磷酸盐浓度的增高氨氮的去除受到抑制,总氮的去除率随之降低。停止投加磷酸盐后系统处理效能可以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472.
刘强  王晓昌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2):4395-4399
采用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对附着性胞外多聚物影响HMBR膜污染控制性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MBR中附着性胞外多聚物、松散附着性胞外多聚物和紧密附着性胞外多聚物的浓度比常规膜生物反应器分别降低了10.0%、43.6%和2.1%。附着性胞外多聚物与膜表面滤饼层污泥比阻的关系较为密切,随着其浓度逐渐降低,滤饼层污泥比阻相应减小。与紧密附着性胞外多聚物相比,松散附着性胞外多聚物对滤饼层污泥比阻的影响程度更深。因此,随着反应器中附着性胞外多聚物特别是松散附着性胞外多聚物浓度的降低,HMBR的膜污染控制性能增强,反应器中膜表面的滤饼层阻力比常规膜生物反应器降低了56.9%。  相似文献   
473.
结晶工艺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结晶水处理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不产生污泥、可回收资源等优势,近年在国内外备受关注,随着理论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目前为止,国外已将结晶水处理工艺成功应用于众多实际工程,但国内对其的研究仍局限于实验室阶段。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结晶工艺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发展现状,并重点对结晶工艺在磷酸盐、重金属的去除与回收以及工业防垢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进展进行讨论,同时探讨了目前结晶工艺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74.
为了获得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以及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对铜浸出的作用结果,进行了透析袋实验,设置2个处理,2者的浸出液均为成熟菌液,但一个将铜片装入透析袋中以隔离A.f及EPS与铜的直接接触。结果表明:(1)菌液的处理和加透析袋的处理中铜都得到了浸出,240 h铜的浸出浓度分别为6 796 mg/L和1 366 mg/L,可知A.f及EPS与铜片直接接触能促进铜的浸出;(2)透析袋的处理中Fe3+保持较高浓度,说明Fe3+与EPS络合后被阻挡在透析袋外面从而不能与铜反应,可知EPS在A.f浸铜中起了媒介载体的作用;(3)2者的SEM图表明无透析袋的处理A.f与铜在实验初期发生了吸附,实验后期则无,实验初期铜快速浸出是由于传质距离短,而后期速度变缓是由于传质距离增大。  相似文献   
475.
测定了酚类化合物对硝化颗粒污泥活性抑制的logIC50值,以量子化学参数为自变量,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酚类化合物对硝化颗粒污泥活性抑制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模型。模型所提取的PLS主成分所能解释的因变量总方差的比例Q2cum为0.820,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模型的结果表明,影响酚类化合物对硝化颗粒污泥活性抑制的主要因素是logkowCCREhomo,酚类化合物对硝化颗粒污泥活性抑制的logIC50随着分子logkow的增大而减小,随着EhomoCCR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76.
不同pH控制策略下剩余污泥中NH+4-N、PO3-4-P、COD溶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中富含氮、磷、COD,在其水解酸化过程中对pH条件进行控制,使污泥中的氮、磷、COD溶出到上清液中并进行回收利用是可行的。在22~25℃的温度条件下,1#反应器中剩余污泥先调节为酸性(pH=3),在实验第8 d氨氮、磷酸盐溶出量最多后调节为碱性(pH=10);3#反应器中剩余污泥先调节为碱性(pH=10),在实验第8 d COD溶出量最多后调节为酸性(pH=3); 2#反应器为对照实验,pH不进行调节。结果表明:若要以回收污泥中的氨氮、磷酸盐为主,剩余污泥由碱性(pH=10)调节为酸性(pH=3)优于由酸性(pH=3)调节为碱性(pH=10);若要回收污泥上清液中的COD为主,剩余污泥由酸性(pH=3)调节为碱性(pH=10)优于由碱性(pH=10)调节为酸性(pH=3)。  相似文献   
477.
活性污泥的絮凝性能直接影响出水SS浓度,而胞外多聚物(EPS)是影响活性污泥絮凝性能的重要因素。从EPS的组分及其化学性质入手,结合现有的活性污泥絮凝机制评价了EPS在活性污泥絮凝性能中的重要作用,系统分析了EPS组分对污泥絮凝性能的影响,以及EPS产量和组分的影响因素,并就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松散层EPS、致密层EPS与活性污泥絮凝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归纳,还对利用EPS提高活性污泥絮凝性能的技术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78.
在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烟气脱硫脱硝系统的仿真过程中,增压风机是风烟系统仿真的核心。根据脱硫增压风机静态性能曲线的特点,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的曲面拟合理论与风机有关定律,实现了回归建模、数据结构简化以及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将增压风机的性能曲线簇转化为满足应用精度的函数,对风机的压头、导叶角度、风量和全压效率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仿真。太仓港环保电厂的工程应用表明:风机压头仿真模型曲线拟合值与实际值比较接近,绝对误差在0.005~0.06 kPa之间,相对误差在0.1%~1.5%之间;全压效率仿真模型曲线拟合值与实际值较风机压头大,绝对误差在0.1%~2.5%之间,相对误差在0.15%~3%之间,基本满足工程应用精度。  相似文献   
479.
近年来,很多弯桥上部结构发生与支座的相对位移,严重的甚至引起桥梁倒塌。本文系统调研了多座弯桥,对上部结构与桥墩发生相对位移的病害进行归纳整理,提出了2种位移模式:偏位和爬移,偏位指在施工误差和墩柱倾斜作用下上部结构和下部墩柱发生了相对位移,包括刚体位移和变形体位移,爬移指在温度和离心力作用下上部结构发生横桥向不可恢复的位移。本研究共选取6个案例桥对偏位和爬移模式进行详细说明分析。然后以长沙某弯桥为背景,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了整体升降温、温度梯度、施工误差、车道偏载与各支座支反力和径向位移的相关性,明确各因素对弯桥偏位和爬移的影响,为桥梁运营阶段的病害监测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480.
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EPS是微生物聚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取和分析好氧颗粒污泥的EPS利于深入研究这一新兴微生物聚集体.采用加热、超声、高速离心和加碱等5种方法提取好氧颗粒污泥的EPS,并分析其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匀浆预处理是提取颗粒污泥EPS首要步骤,超声和加热分别适合EPS定性与定量分析,在35 w、超声4 min的条件下,活性污泥与好氧颗粒污泥EPS提取液中TOC产量分别为105.3 mg/g VSS和96.5 mg/g VSS;加热法(80℃,60 min)提取的EPS产量略高于超声法,对于活性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TOC含量分别为142.6 mg/g VSS和153.2 mg/g VSS;蛋白质是活性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EPS中比例最大的成分,且蛋白与多糖在好氧颗粒污泥与其在絮状活性污泥中的比值范围分别为3.22~5.80和1.68~2.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