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2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8篇 |
废物处理 | 21篇 |
环保管理 | 26篇 |
综合类 | 408篇 |
基础理论 | 64篇 |
污染及防治 | 67篇 |
评价与监测 | 31篇 |
社会与环境 | 15篇 |
灾害及防治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基于偏最小二乘模型的河流水质对土地利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子流域尺度土地利用与河流水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基于太子河流域遥感影像和水质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水质的影响程度.选取7个不同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百分比作为自变量X,总氮(TN)、硝酸根离子(NO_3~-)、氯离子(Cl-)与硫酸根离子(SO_4~(2-))这4个水质参数浓度值作为因变量Y,构建了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数据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并使用其余子流域数据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指标TN与NO_3~-之间线性关系显著,决定系数R~20.62.其中,耕地面积变化对水体中TN浓度变化影响明显,居民及工矿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则对水体中NO_3~-浓度变化影响强烈.但对于Cl-和SO_4~(2-)来说,土地利用类型对其浓度大小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虽然太子河流域未利用地面积百分比极小(1.13%),但是未利用地面积变化对水质参数有较显著影响(影响系数0.24). 相似文献
612.
采用空白检验、方差分析、总标准差检验、加标回收等精密度偏性试验方法对实验室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总硬度的准确性与精密度进行评价,并绘制质控图以分析试验数据的受控状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实验室用该方法测定总硬度不受水体干扰物质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实验人员具备相应的检测水平,检测数据准确可靠;试验数据所有点均处于受控状态,说明该实验室具备了相应的质量管理能力。建议注意缓冲溶液的保存和使用,试验重点应放在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减少人员操作的系统误差上。 相似文献
613.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贺江中游重金属污染的9个样点进行分析,研究了水质因子和重金属因子对硅藻群落的影响。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排序前两轴共同解释了硅藻群落变异程度的52%,RDA排序轴1与水质因子和重金属铊显著正相关,排序轴2与重金属铅显著正相关,单个环境因子的解释变量中,铊、硝氮、铅和氯化物的贡献量分别达到了21.8%、17.1%、12.6%和11.4%。偏冗余分析(Partial RDA)显示,水质因子和重金属因子分别解释了贺江中下游硅藻群落变异的48.2%、24.2%。利用方差分解的方法计算出单个硅藻种类对环境因子的解释程度,分析表明,Achnanthes minutissima、A.exigua Grunow、Nitzschia fonticola、N.tubicola Grunow是重金属因子喜好种,Cyclotella distinguenda、C.meneghiniana、Gomphonema parvulum、Navicula viridula var.rostellata、Nitzschia inconspicua、N.intermedia、Synedra ulna是水质因子的喜好种,Cyclotella atomus、Gyrosigma acuminatum、Melosira varians、Nitzschia palea等受两种因子的共同影响,分析结果与冗余分析具有一致性。结果表明,贺江中下游硅藻组成受水质因子和重金属因子的共同影响,水质起决定作用,重金属铊和水质硝氮是影响其组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14.
以沸石、陶粒和火山岩3种填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对模拟河水中NH4+-N和PO43--P的吸附性能与吸附类型.结果表明:3种填料对NH4+-N和PO43--P的吸附在4h内基本达到平衡,且对NH4+-N和PO43 --P的吸附最均随着进水浓度和温度的提高而增大.沸石对NH4+-N的吸附效果最好,理论饱和吸附量为29 7... 相似文献
615.
东牙溪水库偏碱性污染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的3-6月份,东牙溪水库表层水出现大面积的偏碱性污染的现象。调查发现水体中pH值与氨氮、溶解氧和水温等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污染的规律性与浮游藻类强烈的光合作用特征十分一致。 相似文献
616.
Effects of phosphate on the adsorption of glyphosate on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hinese soi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lyphosate (GPS) is a non-selective, post-mergence herbicide that is widely used throughout the world. Due to the similar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glyphosate and phosphate, adsorption of glyphosate on soil is easily affected by coexisting phosphate, especially when phosphate is applied at a significant rate in farmland.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s of phosphate on the adsorption of glyphosate on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hinese soils including two variable charge soils and one permanent charge soi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reundlich equations used to simulate glyphosate adsorption isotherms gave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0.990-0.998) with K values of 2751, 2451 and 166 for the zhuanhong soil(ZH soil, Laterite), red soil( RS, Udic Ferrisol) and Wushan paddy soil(WS soil, Anthrosol), respectively. The more the soil iron and aluminum oxides and clay contained, the more glyphosate adsorbed. The presence of phosphat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adsorption of glyphosate to the soils by competing with glyphosate for adsorption sites of soils. Meanwhile, the effects of phosphate on adsorption of glyphosate on the two variable charge soils we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n the permanent charge soil. When phosphate and glyphosate were added in the soils in different orders, the adsorption quantities of glyphosate on the soils were different, which followed GPS-soil 〉 GPS-P-soil = GPS-Soil-P 〉 P-soil-GPS, meaning a complex interaction occurred among glyphosate, phosphate and the soils. 相似文献
617.
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典型工业城市太原市开展了降尘采样和降尘化学组分分析.采样期间,太原市平均降尘量约为7.9t/(km2·30d),并呈现在4~6月较高.在选取的8个监测区域中,清徐和巨轮的平均降尘量较高,分别为10.7t/(km2·30d)和10.6t/(km2·30d).降尘化学组分质量中地壳元素(Ca、Si、Al)占比较高,巨轮和桃园监测区域的降尘中Fe元素的质量显著高于其他监测区域.将降尘量和化学组分分析结果分别纳入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和偏目标转换-正定矩阵分解(PTT-PMF)两种受体模型中对太原市降尘进行了定量来源解析.通过比较两种受体模型的拟合性能和解析的因子谱发现:PTT-PMF受体模型相较于PMF能够更好地区分出降尘中城市扬尘源和建筑尘源这两类相似的尘源.结果表明,太原市降尘主要有六种来源:城市扬尘源(PMF:35%,PTT-PMF:35%)、建筑尘源(PMF:29%,PTT-PMF:28%)、钢铁工业源(PMF:14%,PTT-PMF:14%)、燃煤源(PMF:13%,PTT-PMF:12%)、二次无机盐(PMF:5%,PTT-PMF:6%)、机动车尾气排放源(PMF:4%,PTT-PMF:5%).两种受体模型得到的平均来源贡献结果相似,而建筑尘源和钢铁工业源的季节变化趋势则有一定的差异.粗粒径源类(城市扬尘源和建筑尘源)是太原市降尘的主要来源,两者对降尘的贡献率超过了60%,并在春季贡献率(4~6月)较高. 相似文献
618.
Co(Ⅱ)活化过一硫酸盐(PMS)能有效降解有机膦酸,但氨基有机膦酸的降解机制并不明确.以氨基三亚甲基膦酸(NTMP)为例,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自由基捕获实验和化学探针实验等探究其在Co(Ⅱ)/PMS体系下的降解机制,并分析了NTMP可能的降解路径和影响其降解的因素.结果表明,Co(Ⅱ)/PMS体系20 min内NTMP已经被完全降解,反应60 min后,78.3%NTMP被氧化生成正磷酸盐(PO43-).1O2、 HO·和SO-4·对Co(Ⅱ)/PMS体系氧化NTMP的贡献较小,Co(Ⅱ)-PMS络合物是NTMP降解的主要活性氧化物种.NTMP与Co(Ⅱ)-PMS络合物反应,使其C—N键和C—P键断裂生成多种含膦酸基团的中间产物,并最终被氧化为PO43-.随着PMS投加量和Co(Ⅱ)投加量的增加,NTMP氧化过程中PO43-的产生率显著增加.此外,HCO<... 相似文献
619.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