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9篇 |
免费 | 130篇 |
国内免费 | 2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25篇 |
废物处理 | 64篇 |
环保管理 | 165篇 |
综合类 | 817篇 |
基础理论 | 87篇 |
污染及防治 | 149篇 |
评价与监测 | 50篇 |
社会与环境 | 20篇 |
灾害及防治 | 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71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123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93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109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为将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PN/A)应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本研究以经破碎后的全自养脱氮颗粒污泥为种污泥,通过协同控制进水氨氮负荷(NLR)、各格室溶解氧(DO)水平和游离氨(FA)浓度等参数,在106 d内成功启动了三级连续流反应器.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在启动初期呈现明显的亚硝化功能.反应器采用高NLR和限制曝气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控制亚硝酸氧化菌增殖,并避免DO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作用,有利于颗粒密实度和脱氮活性的提升.当进水氨氮浓度升至350 mg·L-1时,通过调节进水p H和碱度投加量,可以消除前端格室内高FA浓度对功能菌活性的不利影响.反应器最终实现了7. 2 kg·(m~3·d)-1的总氮去除负荷,较传统活性污泥法高出50~100倍.模拟不同曝气强度的序批次实验也证明,各格室污泥的脱氮活性持续增强,且格室1中颗粒污泥的成熟度最高.期间,胞外聚合物含量与比总氮去除速率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R2 0. 97),这意味着颗粒密实度的改善对提升反应器性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62.
采用V型极板收集高比电阻粉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变电除尘器的收生极板形状,采用顶角45°-90°的V型收尘极板横向放置。结果表明,可有效地将荷电粉尘粒子和空间自由离子分开,减小粉尘层电流密度,可收集比电阻力1011—1013Ω·cm的高比电阻粉尘,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给出了清洁极板,附不同比电阻。以及V型极板的顶角在45°-90°间发生变化时极板的电流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863.
有机磷农药草甘膦(PMG)的广泛使用和环境残留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其去除治理是环境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研究了草甘膦在高指{201}晶面二氧化钛(TiO_2)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pH和草甘膦浓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并通过Zeta电位表征和电荷分布多位点络合(CD-MUSIC)模型考察了草甘膦在二氧化钛上的络合结构.结果表明,{201}TiO_2对草甘膦的吸附在40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说明其吸附过程主要是近似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pH对吸附效率影响较大,酸性条件有利于草甘膦的吸附去除.Zeta电位的表征结果表明,草甘膦吸附后TiO_2表面等电点从5.6向左偏移至4.2,说明形成带负电的内层配合物,进一步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草甘膦以P—O—Ti的络合形式与TiO_2表面结合.CD-MUSIC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草甘膦与TiO_2表面可能形成单齿单核或双齿双核的内层络合结构.本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草甘膦的微观界面行为及去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4.
865.
郝家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7):75-81
为确定大采高综采面高抽巷的合理位置,以李村煤矿1303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等研究方法,对1303工作面覆岩裂隙发育特征、高抽巷空间位置对其围岩稳定性与抽采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抽巷宜布置在覆岩裂隙发育区,远离回风巷道采动应力影响的位置;1303工作面覆岩破坏范围随推进距离增加,呈现先急剧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工作面推进距离为300 m时,裂隙带高度稳定在50 m左右,形成瓦斯抽采的优势通道;高抽巷距离煤层顶板、回风巷越近,越易失稳,不利于长期抽采,综合考虑高抽巷不同位置时的瓦斯抽采效率及围岩稳定性,确定其合理位置分别是距离回风巷平距为35 m,垂距为45 m;结合现场瓦斯浓度监测结果,得出上隅角、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42%,0.24%,0.33%,远低于瓦斯超限标准1%,进一步证明高抽巷层位的合理布置,可以提高瓦斯抽采效果。 相似文献
866.
目的研究雷达典型部件长期工作在高温、高湿、高盐雾等环境下腐蚀情况的影响机理。方法提出在该环境下对雷达典型部件多场耦合的仿真计算方法,以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为平台,建立雷达典型部件的有限元模型,对雷达典型部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结果得到了雷达典型部件的温度、湿度和盐度分布云图和综合环境腐蚀云图,从腐蚀云图可以看出,部件表面腐蚀程度在0.6 mm以上,腐蚀程度比较严重,仿真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较为吻合。从分布云图可知,单一的温度或盐度因素对部件表面的腐蚀情况影响较小,湿度对其影响较为显著。结论验证了仿真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为雷达典型部件的动力学仿真,为其腐蚀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及预防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67.
将高硫高尘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工艺应用于钢厂烧结烟气脱硝,分析了硫酸氢铵(ABS)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及常规工艺控制,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NH3、SO3和温度等是影响ABS生成的主要因素。最低连续喷氨温度应高于ABS分解温度且不低于310 ℃,可有效抑制ABS生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在高温烟道至反应器入口的弯头处设置导流板可保证氨气均布。采用带前馈信号的串级控制模式调节喷氨量,控制催化剂吹灰器的时间频次,可有效防止催化剂失活和堵灰。工程实践结果显示,脱硝效率不低于94.1%,NOx排放质量浓度不高于36.5 mg/Nm3,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68.
869.
针对目前煤矿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类型复杂且治理缺乏针对性的问题,提出了“分类防治”的思路,围绕导致孤岛工作面冲击的高应力这一本质原因,并综合考虑覆岩运动、地质构造、开采、空间等因素,基于防冲对孤岛工作面进行分类;将孤岛工作面分为充分采动、非充分采动、充分-非充分采动、立体、“隐性”和复合型6种类型;将该分类方法应用于孤岛工作面采前冲击危险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实施分类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类方法可有效控制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灾害。 相似文献
870.
当前大容量、高参数的火力发电厂所采购的锅炉燃烧煤质煤种,大多数与设计煤种相比偏差大,电除尘系统易发生高料位堵灰现象,火力发电厂迫不得已启动事故放灰预案;而且近年来国内也曾报道因电除尘灰斗积灰严重,而导致电除尘垮塌的数次事故,为此开展600MW等级机组的电除尘事故放灰原因分析及处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