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86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491篇
基础理论   97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01.
生物滴滤池去除氨气的挂膜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硝化菌的挂膜问题一直是氨气处理中较难解决的问题,采用生物滴滤池对天然斜发沸石和多面空心小球进行硝化菌挂膜研究.实验表明沸石在15天左右就能基本完成硝化菌的挂膜启动,而小球则要20天才能完成;随着 COD:NH3-N降低,各载体生物膜量有所减少;同时,生物膜内生物相也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802.
针对传统碱式氯化铝生产的固液分离难,盐基度低,设备防腐难等问题,改用碳酸铝替代结晶氢氧化铝,并引进铝,钙复合料调适盐基度,实现了易溶,节能,产品盐基度高的目的,使该生产厂PAC生产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803.
因子分析及其在河网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因子分析方法在天然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证明在数据较为缺乏的情况下,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损失较少信息,减少评价指标,针对主因子进行分析,使水质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和有效。同时,利用因子的得分值还可以将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因子分析对河网地区典型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增长潜力较大的主要因子,并对该地区的水质状况做出了符合实际的总体评价,表明因子分析在水质评价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4.
天然高分子改性阳离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对工业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高分子F691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阳离子絮凝剂FIQ-C,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合成的影响,并研究了它对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合成条件,FIQ-C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FIQ-C与PAC复制便利地,对工业废水处理效果最好,废水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805.
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启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ZBAF)对氨氮的去除包括生物硝化和离子交换两种作用。中试装置启动试验表明,初期对氨氮的去除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末期以硝化作用为主,不能以氨氮总去除率达到稳定作为启动过程结束的标志。而应以氨氮硝化去除率达到稳定作为标志,沿程试验表明,硝化细菌对沸石的“生物再生功能”,实质是已被沸石交换的氨氮被水中浓度较大的其他阳离子交换下来后,被硝化菌所利用的现象;石表面有生物膜时,仍具有交换氨氮能力。  相似文献   
806.
天然水体中亚硝酸根和硝酸根的光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近年来亚硝酸根和硝酸根(NO2^-/NO3^-)在天然水体中的环境光化学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NO2^-/NO3^-光解生成活性氧(如羟基)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NO2^-/NO3^-光解引发天然水体中有机物反应的环境意义,并据此提出了本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07.
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其作用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含量和成分会因水源地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对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了解是保证强化混凝效果的基本前提.不同混凝条件下,强化混凝的主导作用机理不同.铁盐混凝剂、较低pH值、较高混凝剂投量和阳离子有利于提高强化混凝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8.
天然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湿地科学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重点,其中湿地评价技术是热点之一。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河口、河流和湖库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脆弱性及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效益、价值评价技术研究现状以及新技术在上述这些领域中的应用。这些研究多是针对常规环境条件下小空间尺度、单一类型或单一动力作用下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效益和环境质量方面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考虑宏观尺度上湿地生态系统与其周围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非常规环境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提出完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技术需要发展的几个方面,包括湿地-河流生态系统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对临近区域及其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反馈评价以及极端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809.
黄河水的COD值能够真实反映其污染状况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静生  何大伟  张宇 《环境化学》2003,22(6):611-614
本文表述了“黄河水的COD值不能真实反映其水污染程度的见解”,黄河水中泥沙的存在大大提高了COD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值,增大了水质监测结果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判断水污染程度的复杂性和难度。但我们与其他学者在认识上有明显的差异,他们认为,泥沙含有或吸附了耗氧有机物质,不能忽视其作为面源污染物的影响,而我们认为,黄河泥沙中的有机质是无害的稳定性极好的天然腐殖质类物质,它在COD监测方法规定的高温、强酸性、强氧化剂条件下,可被氧化而耗氧,但在正常的地表条件(低温、低压、中性)下,其被氧化而耗氧的过程极为缓慢和有限,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危害。我们的认识是,不应将黄河泥沙中的天然腐殖质与通常观念上的耗氧有机污染物混为一谈,COD数值不是评价与判断黄河水污染状况的良好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8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