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3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环境规制条件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元调查评估法对中国农业分省污染排放量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应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78-2008年环境规制条件下省际农业TFP增长及其源泉进行实证分析,将农业增长、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纳入到一个统一框架.研究发现:①环境规制条件下农业TFP取得了一定增长,主要由前沿技术进步贡献,环境技术效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时间趋势上大致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②从资源、环境与增长的统筹兼顾来看,农业TFP及其增长模式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要优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则可能处于失衡状态;③以三大直辖市为代表的东部省区和西部青海、贵州和宁夏等边远省份直接主导着“农业环境技术创新”;④是否考虑环境污染成本,对农业生产率核算会产生较大影响,并可能导致政策偏误.  相似文献   
32.
(1)用耳机。用耳机虽不能直接"消灭"辐射,但能将人体和辐射源隔离开。手机距离头部越远,大脑受到的辐射影响就越小;距离手机天线越远,身体接受的辐射量就越低。(2)发短信比打电话辐射小。短信交流可大大减少头部和身体所接触的手机辐射。(3)打电话常换手。长时间打手机时,最好左右手经常交替。  相似文献   
33.
通过研究天线耦合干扰对传输线网络的电磁效应,建立了计算复杂传输线网络各点的频域及时域响应的方法。通过解BLT方程,可以将复杂的传输线网络求解变成简单的矩阵运算。从天线耦合的能量,运用BLT方程、电磁拓扑方法得到天线耦合能量对于节点分系统的电磁效应,结合分系统电磁损伤效应模型,可以对系统电磁损伤效应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4.
中国第1个天线时域近场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线近场测量的历史以及中国第1个天线时域近场测量系统的建立过程和系统组成.指出时基修正和幅度修正技术是天线近场测量由理论向工程实际转化的关键技术,介绍了修正系统的构成和基本计算方法,并给出了修正前后测量结果的对比.在频域近场技术的背景下对时域近场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天线时域近场测量技术的独到之处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毫米波近场成像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用于探测人体隐蔽物体的毫米波焦面阵成像系统及毫米波全息成像系统;简述了利用合成孔径原理提高系统分辨率的毫米波全息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着重分析了毫米波焦面阵成像系统的天线近场聚焦特性、空间分辨率计算、系统采样间隔选择、物体辐射特性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在探测人体隐蔽物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电火工品等效天线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射频能量对电火工品的危害机制,建立了电火工品发火电路的等效天线模型,推导出了电火工品处于最大拾波方向且阻抗匹配的情况下桥丝接收的最大射频功率数学公式,分析了外界电磁场场强和波长变化对桥丝最大接收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简要分析了射频能量对电火工品的危害机制,建立了电火工品发火电路的等效天线模型,推导出了电火工品处于最大拾波方向且阻抗匹配的情况下桥丝接收的最大射频功率数学公式,分析了外界电磁场场强和波长变化对桥丝最大接收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杨皓然  吴群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0):1718-1730
生态效率关乎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双重问题,要保证在实现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同时将环境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产物,成为改善全球环境问题的焦点。土地利用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生态,并从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方面影响土地生态效应,分析其影响机理将有助于最小化土地利用成本,最大化土地生态价值。论文运用混合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将CO2排放量作为生态效率的非期望产出指标,构建土地利用转型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测算2006—2014年江苏省13个城市在土地利用转型背景下的生态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以期缓解经济快速增进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CO2过度排放以及能源过度消耗,使得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生态低效率;2006—2014年江苏省总体平均生态效率值为0.827,若能够充分利用当前技术水平,资源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在平均意义上可以提高17%;江苏省生态效率变化区域差异明显,生态效率存在空间关联性和集聚效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地域不均衡性,纯技术进步是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规模变化的区域差异幅度最大,是构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区域碳权分配原则决定了中国省际碳减排的压力,也是激励各地区转向清洁能源及减排技术创新的基础。本文运用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NDDF)测算了2011-2014年中国省际全要素碳排放效率(TFC)与技术差距比(CTGR),以分析各地区基于效率最优的碳减排潜力(CRC),进而确定中国区域碳权分配原则。结果表明,各地区减排潜力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十二五"期间海南与安徽两地已处于减排的前沿面,但单一的公平原则挫伤了其持续减排的积极性,而其它低效率省市短时间内无法通过技术效率提升减排能力;无论是单一的公平原则还是单一的效率原则均无法保证各地区碳减排的合理性、稳定性与持久性;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在增加绝对碳排放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地区差异。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动态混合机制更符合中国省际碳减排现状,初期应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随着经济企稳,应转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40.
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和极点对称模态分解的针对分析非线性非平稳类型的近断层多脉冲地震动信号的联合方法,并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优势。利用Matlab平台编制了联合分析程序并针对台站实际地震记录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到本征模态函数及瞬时频率,并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和小波分解方法分解结果对比。结果表明:(1)该方法不需要人工设定优筛分次数以及分析频率范围;(2)通过方差比率分布曲线能够自适应地确定最优筛分次数,并给出全局最优均值曲线;(3)通过直接积分法能够确定本征模态函数的瞬时频率,直接积分法和Hilbert方法的分析结果基本吻合,但直接积分方法在分析效率方面更突出;(4)实例地震动信号在得到的脉冲能量最强方向上的速度时程幅值较原记录的两个水平向速度幅值增大了50%;(5)该方法针对实例地震动在能量最强方向上抽取的脉冲分量峰值与原信号相差仅0.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