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3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506篇
安全科学   287篇
废物处理   94篇
环保管理   133篇
综合类   1317篇
基础理论   215篇
污染及防治   306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8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Picea mongolica W. D. Xu. is an endemic species in China. The spruce forest is only found in semi-arid habitat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Based on the simulative defoliation experiment, it was proved that Picea mongolica seedlings had the compensatory and overcompensatory effects under the certain defoliation rate. The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on growth indexes showed that in PM I (natural regeneration seedlings under Picea mongolica forest), the differences of H1 (height in June 23 ) and H2 (height in September 3)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and the difference of D(diameter at the breast height)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PM Ⅱ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seedlings under Betula platyphylla Suk. forest), the difference of H1 was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 of H2 was not significant, and the difference of D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compensatory and overcompensatory points were obtained. In PM I, the compensatory points of H1, H2, and D were 0.7628, 0.7436, 0.5725, and the overcompensatory points were 0.6056, 0.5802 and 0.2909 respectively. In PM Ⅱ, the compensatory points of H1, H2, and D are 0.5012, 0.3421, 0.2488, and the overcompensatory points are 0.4137, 0.2633 and 0.0747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induction of compensatory growth mechanisms in spruce seedlings required a threshold level of defoliation, and the insects in Picea mongolica forest could be controlled in a certain de clree.  相似文献   
32.
应用MPT-AES法测定了四种矿泉水中的Si,Mg,Ca,K五种元素,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及精密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3.
复合调质提高CaO固硫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CaO 经乙醇调质后的固硫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详细研究了水合温度、乙醇/H2O 配比等因素对CaO 固硫率的影响并作了理论分析,探讨了调质过程的机理.提出了在乙醇调质CaO 后再添加少量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发现在1100℃高温下仍可达70 % 的固硫率.  相似文献   
34.
粘土矿物,腐殖酸对异丙甲草胺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除草剂异丙甲草胺被粘土矿(钙蒙脱石)、土壤腐殖酸的吸附研究,表明异丙甲草胺在钙蒙脱石及腐殖酸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异丙甲草胺在钙蒙脱石和腐殖酸不同比例的复合物上吸附的研究,表明钙蒙脱石与腐殖酸的相互作用,降低了自身对农药的吸附。研究中初步讨论了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5.
掺杂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光催化降解甲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掺铁纳米TiO2粒子,并用掺铁后的纳米TiO2粒子作为催化剂,对气相甲苯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利用色谱、质谱、红外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掺铁浓度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光催化降解甲苯的机理。  相似文献   
36.
高于1200℃的燃煤固硫因CaSO4的分解而因硫效率不高。CaS在高温下不会分解,若以CaS形式能将硫分固定下来,可以大大提高固硫效率。从热力学研究着手,计算预测了以CaS形式固硫的可行性;在富煤还原气氛燃烧时,在高于1227℃可达90%的固硫效果;在贫煤燃烧时,由于局部存在还原气氛,也可达到一定的固硫效果。本文实验表明,固硫剂中的某些非钙基添加剂可以在高温下形成玻璃态物质,更好地抑制CaS的氧化  相似文献   
37.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交通工具选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的发展与交通工具的选用密切相关,特别是汽车的发明与使用,支持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汽车的过度使用带来了环境、占用土地和交通问题,影响了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应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对交通工具优化选择、合理使用。对运载率高、成本低、与环境相协调的公共交通要提高其在城市交通总量中的分担率;对我国经济有拉动作用,但是其使用与能源、道路和停车场的占用密不可分的小汽车要限制其使用;对于亲环境的自行车要扬长避短地鼓励其向电动自行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8.
苏州河综合调水的流量计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合理的苏州河水系计算节点网格,利用3年多的水文水质同步监测资料率定、验证了感潮河网的水动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综合调水方案对苏州河水系的流量影响.结果表明,小潮汛时实施西引东排、大潮汛时实施东引北排,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苏州河干流和支流的流量,为改善水质提供良好的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39.
半干法钙基烟气脱硫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阐述了半干法脱硫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针对半干法脱硫剂利用率低、Ca/S高的问题,提出了几种提高脱硫剂利用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40.
利用自制的聚硅铝硼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SBA)对靛蓝废水进行絮凝处理,确定了絮凝剂最佳投药量和相应的废水pH值。经絮凝处理后,靛蓝废水的CODCr去除率最高可达64%,脱色率可达90%,絮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