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12篇 |
免费 | 437篇 |
国内免费 | 204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40篇 |
废物处理 | 151篇 |
环保管理 | 250篇 |
综合类 | 3752篇 |
基础理论 | 660篇 |
污染及防治 | 1075篇 |
评价与监测 | 47篇 |
社会与环境 | 12篇 |
灾害及防治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60篇 |
2022年 | 200篇 |
2021年 | 233篇 |
2020年 | 178篇 |
2019年 | 215篇 |
2018年 | 169篇 |
2017年 | 202篇 |
2016年 | 240篇 |
2015年 | 258篇 |
2014年 | 373篇 |
2013年 | 284篇 |
2012年 | 271篇 |
2011年 | 335篇 |
2010年 | 272篇 |
2009年 | 327篇 |
2008年 | 326篇 |
2007年 | 286篇 |
2006年 | 316篇 |
2005年 | 268篇 |
2004年 | 221篇 |
2003年 | 198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26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111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27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降解菌对堆肥中多环芳烃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堆肥中加人经过驯化的降解菌这种土壤有机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对堆肥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进行监测,从而了解降解菌对堆肥中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降解菌的加人能明显地提高多环芳烃的降解率,本次实验中,菲、芴的去除率提高了25%左右,芘的去除率提高了约45%。 相似文献
82.
新型堆肥装置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和性质,利用物料平衡和热力学原理进行好氧堆肥实验装置的设计,并对堆肥发酵仓容积的确定和配套辅助设备进行了研究,得出当堆肥装置直径小于2.25m时,需采取保温措施。通过强制通风静态仓式堆肥小试实验进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结果表明,通过30℃及以上的水浴加热,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堆肥化。 相似文献
83.
MSW(城市固体废物)生物反应器型填埋是一种较新颖的方法.在系统分析现有填埋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改进,将强制通风好氧和渗滤液循环2种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了MSW好氧生物反应器.考察了NH3、CH4、CO2、pH和温度等因素,并监测分析了渗滤液中的COD、BOD5、Zn^2+、NH4^+和NO3^-等指标,旨在研究其中垃圾的降解及渗滤液中COD、BOD5、Zn^2+、NH4^+和NO3^-的去除情况,探讨该生物反应器对垃圾和渗滤液相关参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对渗滤液中COD、BOD5、NO3^-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34%、94.58%和99.9%,对其中的Zn^2+也有较好的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84.
分别测定了苯酚、硝基苯和间硝基苯胺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以及等浓度配比和等毒性配比的二元及三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采用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等浓度比和等毒性比混合体系的联合作用结果一致:苯酚+间硝基苯胺二元体系为协同作用,其他各体系为相加作用。为简化联合毒性实验方法,建议在研究相关系列化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机制中,可采用等浓度配比方法。 相似文献
85.
86.
87.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然对粮食产出提出更高要求,综合辨析吃饱和吃好理念,运用理论分析、GM模型对耕地保护目标进行数理预判,为面向2035年美丽中国背景下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在理论假设的完全理想状态下,仅解决吃饱需要的耕地数量为1.18亿hm2,实现全面吃好需要的耕地数量为1.43亿hm2,现有的耕地存量还难以满足该需求;兼顾"吃饱+吃好"双重情境下新时期耕地保有量区间为1.25×108~1.38×108hm2.(2)吃饱和吃好作为中国语境下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是对国民需求、社会发展、耕地资源形成的自组织系统在时空跃迁过程中的整体性把握.(3)从粮食质量需求视角,到2030年我国人口高峰年,耕地需求仍有不足风险.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仍是我国必须坚守的基本国策,确保耕地质量的"纯洁性"将成为耕地保护转型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8.
运动消耗对草鱼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鱼幼鱼(体长80~97 cm,体重96~134 g)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专利装置研究了不同运动消耗状态下的草鱼幼鱼游泳能力。结果表明:在正常状态下草鱼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WTBX](Ucrit)为711±060 BL/s,耗氧率(MO2)与流速(U)方程拟合为MO2=4705+419U123,耗氧率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且草鱼的有氧运动效率较高。在4种运动消耗状态(06Ucrit、08Ucrit、10Ucrit、12Ucrit)流速下运动1 h草鱼的消耗后临界游泳速度(Upcrit)分别为:725±135、633±06、626±08、560±04 BL/s,临界游泳速度随着前期消耗流速的增大而减小,相应的耗氧率方程拟合为:MO2=38269+465U144,MO2=44526+4223U146,MO2=46611+4790U149,MO2=60034+3883U151。运动消耗会导致草鱼的有氧运动效率降低,同时随着运动消耗速度的增加有氧运动效率随之降低。研究结果认为在设计以草鱼为主要过鱼对象的过鱼设施时,鱼道内的流速不应大于08Ucrit,以使鱼类顺利通过。针对不同过鱼对象游泳特性进行设计的鱼道能够提高鱼类通过鱼道的效率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