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31.
132.
建立新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子贵  杨洪 《贵州环保科技》2004,10(1):37-39,44
运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提出建立新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体系,并介绍了经济损益分析的价值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33.
施宁  周正行 《灾害学》1996,11(1):73-77
探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效应、太阳变化、火山喷发、对流层气溶胶等外部强迫效应,以及导致大气和海洋间能量再分配的埃尔尼诺事件等所引起的气候变化。进一步讨论了气候系统内部的、涉及地球生物学和化学的几种气候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34.
区域能源强度变动:基于GFI的因素分解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指数分解分析进行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分解是研究能源变动的主要研究方法。拉氏指数和D氏指数法各自都有其自身缺陷;费雪指数法则能折衷这两种指数方法,并能很好地克服拉氏指数和D氏指数法的缺点,因此其在实践中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进行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分解分析。本文基于广义费雪指数(GFI)方法,将影响区域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分解分:技术进步效应、结构变动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并利用1995—2005年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对区域能源强度变动进行了函素分解分析,发现区域结构因素是源强度变动的主要解释因素,其次是区域技术进步,而区域经济规模的解释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5.
基于因素分解模型的水资源利用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差项的存在影响了因素分解模型对水资源利用驱动效应的量化效果,论文引入无残差的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大连市1980-2009年间的水资源利用变动进行了分析,将其影响因素分解为:定额效应、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经济规模效应及人口效应,并与常用的3种非完全因素分解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最后选择LMDI完全分解的结果对大连市水资源利用变动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LMDI法的分解效果最好,残差为0;②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为水资源利用的拉动效应,其中,经济效应为主要因素;定额效应和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为水资源利用的抑制效应,其中,定额效应为主要因素;③2005年之后,大连市社会经济对用水的拉动进一步加剧,现有节水能力显出疲态。  相似文献   
136.
137.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该研究利用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并将数据汇总至省级和区域层面,从城乡人口变动、城镇人口增长来源、城镇人口空间分布三个维度对2010—202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结果显示:(1)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是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度高于乡村人口减少的贡献度。(2)乡城人口迁移仍是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的绝对主力,其次为区划调整增长,最末为自然增长。(3)城镇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县域城镇人口变动对城镇化率的贡献度略高于市辖区城镇人口变动。(4)东北地区城镇化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乡村人口的减少,城镇人口已出现自然负增长和净迁出的现象,且该地区大多数县域城镇人口流失严重。据此,各级政府应及时审视过往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前提下,重点结合区域或城市自身的自...  相似文献   
138.
为探寻我国资源再生利用的产业化发展道路,选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Gini系数、Hoover系数以及EG系数,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总体水平上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通过对2004-2009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各个因素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从2004年开始就处于较高水平,由极高寡占转变为中度寡占市场,趋向合理化发展态势;②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聚集度较高,属于再生资源产业高水平专业化地区,而湖南省以外的其他内陆地区发展水平均较低;③新古典经济、新经济地理和政策制度三方面因素分别对产业聚集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规模、对外开放度均与再生资源产业集聚水平正相关,是近期影响产业聚集的关键性因素,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都将有利于产业聚集。最后,针对这一结果提出了增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聚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9.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利用投入产出技术,能定量地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向着资源与环境可持续方向健康发展。以作者所编制的2002年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通过计算2002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各部门直接用水系数与完全用水系数以及COD直接排放系数与完全排放系数,深入分析了各部门对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水环境的消耗情况;利用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分析和测度了水资源费与排污费征收标准单独变动及同时变动等5种不同情况下江苏省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变化率,进一步分析研究了水资源费与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最后依据上述计算分析结果,给出了江苏省国民经济不同行业今后调整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