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22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19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针对在山地建设高速公路工程的特殊性,以及山地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所显现的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实际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分析了该工程建设项目概况的基础上,采用基于GIS的叠图法,重点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所提取出的8个影响因子的计算,得出了该山地高速工程项目的环境评测影响等级,对山地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72.
山地坡向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坡向差异,对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公路选线、居民点分布等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3.
山区生态经济综合区划,针对山区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的特色,使之既符合生态环境的合理性,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怀化市为例,以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根据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结构、社会经济特征和区域综合发展方向(PRED系统综合评价)等相对一致性、时限性、宏观区域框架与地域类型相结合和区域共轭性等原则,采取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 down)两种设计思路4种方法,依托图文信息可视化系统(MFIVS)等先进技术手段,选择适当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区。自下而上途径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即按照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结合和空间跨度与时间跨度相结合等原则来设计指标体系(5个层次、52个单项因子),然后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星座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分析三种综合评价,各种评价结果相互验证,其结果大体一致。自上而下途径采用综合定性指标(在此选择纬度和交通位置)。综合两种途径4种方法的结果,怀化市生态经济综合区划为2区3亚区两个等级。经过具体尝试,得到的区划结果比较客观准确,也说明该方法是一种简洁实用而又行之有效的综合区划方法。  相似文献   
274.
由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中国生态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IGBP中国委员会土地变化科学工作组和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联合举办,由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具体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9月21-23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73个科研院所及高校的257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75.
长江上游是我国山地灾害异常活跃区,其频繁活动与该区域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从自然和人文交叉最密切的领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入手,选择区内山地灾害频繁活动区——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坡度土地利用方式对山地灾害的综合敏感性,发现易致灾的土地利用方式依次为:道路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15°的旱地、>15°低盖度草地和人工修建的蓄水区、城市建设用地、>8°的裸岩地、>25°的滩地、>35°的高盖度草地,并根据敏感值的大小进行了敏感性区划。研究成果对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布局水土保持工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76.
研究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的差异,并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角度分析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流域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相差754.79 km2。耕地、居民地、水域、沙地主要分布在3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的平地上,耕地和居民地多分布在南坡和西南坡上;林地主要分布在3 500~4 000 m且坡度多在6~25°的缓地和斜坡上,各坡向分布较均匀;草地主要分布在4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5°的坡地上;沼泽多分布在3 500~4 500 m且坡度小于25°的河源地区,多分布在北坡和东北坡上;其它用地主要分布在4 000~4 500 m的坡度较大的斜坡或陡坡上。随高度、坡度增加,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在坡向上呈现:平地>阳坡>阴坡。说明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分布,且这种影响比较符合当地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277.
以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泸定县为研究区域,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与断层距离、与水系距离和土地利用/覆被作为地质灾害的影响因子,利用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计算了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将获得的综合信息量图划分为:极高度、高度、中度、低度和极低度5级危险区。结果表明,地质灾害主要沿河谷地区呈条带状集中分布,并且具有与构造带、地震活动带展布相一致的特点,灾害点的分布与危险度分区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运用信息量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能为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8.
本文分析了赤水市山地丘陵气候的垂直变化规律,根据各气侯观测资料和温度垂直分布模型,推算出不同海拔高度各温度要素值。根据热量条件指标的自然分异和果树分布的实际情况,划分出不同农业气候层的高度,并对主要果树在赤水地区种植的适宜高度进行了气候适宜性分析,提出了不同农业气候层次的果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9.
贵州喀斯特山地的“石漠化”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5,自引:3,他引:62  
贵州是一个碳酸盐岩分布广泛,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的山区省份,本文在综合大量实地考虑资料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山地“石漠化”现状及危害,探讨了“石漠化”过程的成因,指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近期贵州喀斯特山地“石漠化”过程加快的主导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80.
赵永国 《灾害学》1990,(1):39-43
本文从灾害成因的角度将陕西秦巴山区的山地灾害分为:山坡重力作用、沟谷泥石流、河谷洪水、流域水土流失等四类,对各类灾害的区域特征进行了描述,系统分析了山地灾害的形成因素,提出了减免山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