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258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412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5 毫秒
991.
目的 准确高效地测量弹簧在应力松弛试验过程中的载荷。方法 针对周期试验法中繁琐的拆装工作和连续试验法中测试效率偏低的难点问题,以周期试验法中可以让“弹簧的总形变量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的事实为依据,通过驱使待测弹簧进一步发生少量变形,将待测弹簧承受的准不变载荷转换为缓冲弹簧的连续变化载荷进行测量。测量后分别对直线进行拟合,便可求得驱动力F0,进而可以计算出待测弹簧处于装夹状态时所承受的载荷。结果 得到了一种在应力松弛过程中测量弹簧载荷的新方法,并结合螺旋压缩弹簧的结构特点,介绍了该方法的2种实现方式。当置信度为0.95时,测试结果的置信区间在±2%内,说明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论 实践应用表明,在周期试验法中,采用该方法能够避免繁琐的拆装过程,有利于降低人为误差;在连续试验法中,采用该方法可以提高测试效率,从而有效地解决应力松弛试验中的载荷测试难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分析堆芯中子通量测量系统指套管磨损分布规律,提出处理准则优化建议.方法 统计了指套管在堆芯不同位置的磨损数量,分析了指套管磨损分布规律.结合指套管和导向管的结构特点和视频检查结果,分析了指套管的磨损原因,并提出了指套管磨损处理准则优化建议.结果 指套管磨损位置主要集中在P1和P4两处,其中P1位置磨损数量最多,而...  相似文献   
993.
参照标准CISPR 25:2021《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和公司实验室的测试环境,简明阐述了汽车电子辐射发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并给出了一个测量不确定度的值。通过分析影响不确定度评定的各项因素,给出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要点和建议,为实验室进行合理评定汽车电子辐射发射测量不确定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对避雷器放电计数器校验仪工作原理、功能和计量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针对避雷器放电计数器校验仪的校准方法。本文通过采用直接测量法测量雷击动作计数功能的相关参数,采用标准源法测量“毫安表校验”功能的相关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雷击动作计数功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不小于100 A、8/20μs的冲击电流信号,“毫安表校验”的量程(有效值)为工频电流30mA,试验验证了校准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避雷器放电计数器校验仪的校准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以及制定规程规范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996.
油田放射性测井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油田放射性测井工艺中使用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人和动物的大剂量急性效应和小剂量的长期慢性效应。在油田开发中.为了了解油层情况.常常进行放射性测井。由于一些人对放射性物质不了解和过分渲染,产生畏惧而影响了正常工作。通过现场及其模似试验监测,说明了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影响的剂量关系.只要操作方法正确,具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就能避免放射性对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以福州市西三环快速路某路段为实验靶区,利用微型环境检测仪采集路边细颗粒物(PM2.5)、亚微米颗粒物(PM1.0)和黑碳(BC)的空间分布样本,解析其在道路绿化带前后(绿化带前是指干道和辅道外边缘线位置,其他位置均视为绿化带后)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颗粒物浓度随着采样点远离干道而整体趋于递减,呈现BC>PM2.5>PM1.0的衰减率变化特征,且植被稠密的路边环境对应更大的颗粒物浓度降幅。(2)夏季绿化带后的颗粒物浓度降幅高于冬季,冬季绿化带后部分采样点的PM1.0和PM2.5浓度甚至有所抬升。在植被茂密的路边环境下,风自干道吹向绿化带情景的路边空气质量介于风自绿化带吹向干道情景和风平行于干道情景之间。(3)BC对交通变化的敏感性高于PM2.5和PM1.0,植被茂密的绿化带后的颗粒物浓度降幅会因交通强度的上升而增大。风自干道吹向绿化带时,绿化带对颗粒物的调节作用会随交通源强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安全培训中事故案例展示方式和发展阶段对认知的影响,以皮电和眼动追踪生理测量指标反映内在认知,设计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试验进行研究。针对事故原因设计调查问卷以反映培训效果。试验选择70位学生分成两组作为被试,统计分析皮电和眼动追踪4个生理指标的差异性和调查问卷数据。结果表明:视频相对于文字,情境诱发性更好;被试对事故前兆线索的关注度、警觉性更好;事前和事后阶段杂乱眼动行为偏少。对不同危险线索的注视时间显著不同反映出被试先验知识影响对事故前兆的感知,而此过程在文字下表现不明显。此外,平均注视时间反映视频下全程认知难度高于文字;无论哪种方式危险呈现时均以专注的注视行为为主;对事后原因分析关注度均不高,这与调查问卷对比分析结果一致。因此,事故案例培训过程可优先以视频动态方式展示,但培训教师需明确事故关键线索,特别强调事故原因以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