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8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10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0篇 |
废物处理 | 12篇 |
环保管理 | 49篇 |
综合类 | 368篇 |
基础理论 | 28篇 |
污染及防治 | 36篇 |
评价与监测 | 32篇 |
社会与环境 | 14篇 |
灾害及防治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活性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污泥混合液浓度和四环素初始浓度对吸附平衡时间、污泥吸附量和污泥吸附率均有较大影响.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较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更符合本吸附实验.在10、25℃条件下,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较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是31.14、70.95 mg.g-1;在40℃下,符合Henry模型.应用D-R模型判定吸附类型,10℃(平均吸附能为9.13 kJ.mol-1)下,化学吸附占主导;40℃(平均吸附能为7.07 kJ.mol-1)下,物理吸附占主导.温度升高,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增大.离子交换是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吸附的一种机制.四环素的初始浓度为5、10、20 mg.L-1,钠离子浓度由0 mol.L-1增加到0.1 mol.L-1时,吸附量分别下降15.32%、15.00%、20.12%.当pH在5~10之间时,pH为6的条件下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量最大. 相似文献
1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b2+ adsorption on the surface of birnessites with different average oxidation states (AOS) of Mn, synthesized under acidic and alkali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mount of adsorbed Pb2+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Mn AOS in birnessites. The amount of Pb2+ adsorbe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mount of released Mn2+, H+, and K+ (r = 0.9962 > 0.6614, n = 14, α = 0.01). The released Mn2+, H+, and K+ were derived mostly from the corresponding catio...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科学有效地论证多种方式组合的冷却屏蔽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人体表面温度控制的效果,需要对冷却系统及人体敏感部位发热量进行客观评估。通过对5名健康男性的高温测试,探究人体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体表温度的变化,得出胸部、背部及额头为热量最高部位,并构建以“人体-降温屏蔽服-外界环境”为主体的冷却系统数值模型,对不同环境中的屏蔽服冷却效果展开研究,分析穿戴冷却屏蔽服时人体躯干部分的温度分布及影响。结果表明:在屏蔽服中靠近胸部、背部部位引入相变材料和风扇,均可帮助人体降低体温,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极值风速作为输电线路抗风设计的重要参数,对结构的强度和年限标准意义重大。为克服采用观测资料直接推算极值风速的缺陷,给出了一种沿海地区输电线路极值风速推算的数值方法,即以台风风场物理方程为基础,利用历史台风进行反演,验证风场模型的适应性,随后结合台风年鉴,采用模拟圆和Monte Carlo抽样模拟进行研究点最大风速序列计算,并根据极值III型Weibull分布进行极值风速的推算。最后以海口市为例,对该极值风速推算方法进行详细阐述,推算了海口市近100a内重现期的极值风速,并与观测统计值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本文模拟效果较好,可以作为沿海地区输电线路抗风设计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隧道横通道通风对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规律,使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不同火源位置的横通道临界风速、主隧道温度分布以及烟气层高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火源功率范围内,隧道横通道临界风速与火源功率的1/3次方成正比且火源距横通道越远,临界风速越小;当火源位于交叉口,横通道使用临界风速通风时,隧道内烟气温度明显降低,烟气迅速沉降到2 m以下;当火源距离交叉口10,20 m,横通道通风会加快火源下游烟气沉降,烟气沉降速度随横通道通风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火源位于交叉口时,烟气沉降由横通道通风对烟气的降温作用和涡旋作用共同主导,当火源位于距离交叉口10,20 m时,烟气沉降主要由涡旋作用主导。 相似文献
19.
20.
孙艺轩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4,(4)
通过采集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数据进行整理,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大连市大气常规污染因子PM10、SO2和NO2与PM2.5的关系。结果表明,PM10,NO2对PM2.5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据此分析道路二次扬尘、建筑工地排放的扬尘以及汽车尾气等线源、面源污染物对PM2.5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