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3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334篇
安全科学   1203篇
废物处理   165篇
环保管理   1803篇
综合类   3687篇
基础理论   335篇
污染及防治   142篇
评价与监测   156篇
社会与环境   476篇
灾害及防治   18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52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91.
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慧能洗选厂研究开发铅锌废渣资源化处理技术经过为期一年的实验,近日通过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892.
右玉县是一农牧效错区域,过去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艰苦。从1952年开始,大抓植树种草,至今已基本控制了灾害的影响,农牧业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本文概略地总结了综合农业生产发展的成就,提出了合理布局和调整问题,强调加速畜牧业和野生经济动植物种养事业的发展,大抓农牧产品加工体系的建立,以促进农林各业的进一步发展,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93.
湖北野生食果资源特点及其开发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食果为营养丰富的食用资源植物。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野生食果资源的特点,提出了野生食果资源开发的对策以及产品深加工的途径,为野生食果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94.
禹城农业现代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调查研究入手,并参照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分析了禹城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与途径,提出了一套指标体系和关键措施,从而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现代集约型、知识创新型可持续发展高效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895.
乌江干流中上游水电梯级开发水温累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江流域洪家渡库尾至乌江渡坝下的水电工程干扰典型段为研究区域,利用建坝前后的水温实测资料,采用建坝前天然水温和建坝后下泄水温比较法,对乌江干流梯级水库水温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天然水温改变最大的电站为洪家渡和乌江渡,前者是受水库水温结构自身影响,后者是梯级联合运行的结果;梯级联合运行使库区水温分层有所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上游梯级电站的建成,电站下泄水温年变化过程趋于均化,与天然水温的延迟也越加明显;不同的水库水温结构对水温累积效应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稳定分层型水库对水温累积具有正效应,混合型水库具有负效应,过渡型水库处于两者之间,体现了梯级电站的水温累积影响,为研究减缓下泄低温水的对策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96.
胡秀华 《环境》2005,(2):147-148
为了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通过BOT模式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是随着BOT模式的运作,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和困难,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将有助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成功运作,有助于解决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97.
898.
899.
900.
In this paper, an approach to simul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is proposed using urban land use and population statistical data through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hen, the spa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Urumqi as a case is simulated by the approach mentioned above and its varying patterns are analyzed by the raster population surface. As a result, producing raster population surface is more accurate and natural than the traditional choropleth map of population density. Concerning the spa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Urumqi, the population density declines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mainly presents' "T-type",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resents multicentre agglomeration and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districts shows different feature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vari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distance from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 Finally, it is found in this paper tha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districts, terrain and traffic road are main factors that have an influence Urumqi'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population data for the pla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land, traffic and public facilities in order to enrich the researches on urba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