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06篇 |
免费 | 1144篇 |
国内免费 | 537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22篇 |
废物处理 | 545篇 |
环保管理 | 1230篇 |
综合类 | 11692篇 |
基础理论 | 2111篇 |
污染及防治 | 2919篇 |
评价与监测 | 369篇 |
社会与环境 | 178篇 |
灾害及防治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0篇 |
2023年 | 490篇 |
2022年 | 657篇 |
2021年 | 769篇 |
2020年 | 609篇 |
2019年 | 609篇 |
2018年 | 410篇 |
2017年 | 483篇 |
2016年 | 658篇 |
2015年 | 748篇 |
2014年 | 1168篇 |
2013年 | 844篇 |
2012年 | 990篇 |
2011年 | 1092篇 |
2010年 | 938篇 |
2009年 | 1027篇 |
2008年 | 1080篇 |
2007年 | 1043篇 |
2006年 | 963篇 |
2005年 | 813篇 |
2004年 | 742篇 |
2003年 | 721篇 |
2002年 | 540篇 |
2001年 | 445篇 |
2000年 | 390篇 |
1999年 | 322篇 |
1998年 | 302篇 |
1997年 | 196篇 |
1996年 | 207篇 |
1995年 | 215篇 |
1994年 | 175篇 |
1993年 | 122篇 |
1992年 | 129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75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就是土壤的污染,常规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对土壤的破坏比较严重,在推广应用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领域上出现了一个前沿性的课题,即生物修复技术。本文就对我国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生物修复技术的作用及分类等方面做了如下的分析。 相似文献
842.
根据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的优点。作者指出了利用生态塘系统处理污水的优势,介绍了其原理,并结合了部分常见应用、研究实例,分析了其处理效果、可靠性及经济性等。 相似文献
843.
生物滴滤塔降解甲苯废气长期运行生物膜相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生物滴滤(BTF)长期运行过程生物量积累和分布规律、生物膜相特性变化,旨在探讨生物膜相特性变化与体系运行性能恶化的相关作用效应.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塔运行130 d后呈现出降解性能恶化的趋势,生物膜厚度和床层压降逐渐增加,且生物膜呈现出非均匀性分布,填料层上、下半段孔隙率已从启动期的85%和82%分别降低至65%和40%,表征生物膜平均代谢活性的AWCD值也明显降低,表明生物膜出现老化现象.生物膜胞外多聚物(EPS)总分泌量和蛋白质含量运行后期分别约为前期的2倍.蛋白质与多糖比值(PN/PS)逐渐从0.3增至0.95;生物膜表面疏水性与PN/PS值呈正相关,也相应从33%增为73%;EPS的平均分子量呈现减小的趋势;FTIR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EPS的主要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EPS分泌量和主要成分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反应体系运行性能恶化的本质原因之一.上述结果可为从本质上解决生物滴滤体系长期运行面临的填料层堵塞和运行性能恶化等共性技术难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44.
845.
碳素纤维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改善与对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北京朝阳区清河水为原水,开展碳素纤维生物修复试验,考察生物膜从形成到成熟及处理过程中碳素纤维外观、生物相结构、氮磷浓度及藻类群落结构的变化. 结果表明,碳素纤维在3 d内挂膜成功且生物相丰富,说明其生物亲和性强,吸附性能好. 碳素纤维生物膜对氮、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TN、TP、NH4+-N去除率分别达40%、60%、98%,其中对氮、磷的去除以吸附水体中颗粒态污染物为主. 碳素纤维生物膜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对蓝藻的抑制作用显著,藻类总密度和蓝藻密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延迟6 d,且藻类总密度及蓝藻密度都低于对照组. 碳素纤维生物膜还影响水体中的藻类群落结构,试验期间水体中以硅藻为主,蓝藻所占比例平均为22.4%,而对照组中以蓝绿藻占优,蓝藻平均所占比例高达47.2%. 相似文献
846.
847.
为探讨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氨氮的关键因素,选取沈阳仙女河污水处理厂(40万t/d)现场进行实地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pH、进水COD浓度、溶解氧、温度、水力负荷)的氨氮去除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BAF工艺脱氮的关键因素是温度、溶解氧和水力负荷。当温度在14~30℃之间时,氨氮的去除率一直维持较高,当温度低于14℃时,氨氮的去除率较低;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增大,氨氮的去除率也随之升高,当溶解氧增加到5.6 mg/L时,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0%~90%,接近饱和状态;在水力负荷为3.08~4.15 m3/(m.2h)之间时,氨氮的去除率上升,超过该值,则氨氮去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848.
849.
海洋颗粒有机碳(POC)监测对研究海洋碳循环和全球变化有重要意义。为寻求POC探测的有效方法,先讨论了POC的定义组成,介绍了POC的常规测定方法及国内外POC相关研究进展,接着介绍了国外POC遥感探测方法原理。通过对常规测定方法和遥感探测方法优缺点对比分析,我们认为遥感探测海洋POC方法将成为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采用2009年8月的MODIS数据,借鉴蓝绿光比值法建立的POC遥感反演模型,进行了渤海POC的遥感探测,从大尺度揭示了整个渤海POC的分布态势,最高值达370 mg/m3。结果表明:POC遥感探测方法可有效、迅捷、直观反映海区POC变化,因此研究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POC生物光学遥感模型用于POC监测,将是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50.
茶园滴灌沼液,不仅可以将沼液进行生态处理,避免其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沼液中营养成分,提高茶园效益。实验表明,适时滴灌沼液可以保持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使滴灌区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升高,滴灌可以提高氮磷的利用率。与非滴灌区相比,滴灌系统水肥耦合较好,更利于茶树吸收利用养分。就产茶中氮磷含量作为茶树对氮磷的吸收量而言,与非滴灌区相比,滴灌区茶树对氮磷的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8.12%、8.3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