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9篇
  免费   1175篇
  国内免费   4948篇
安全科学   1217篇
废物处理   544篇
环保管理   1219篇
综合类   11568篇
基础理论   2080篇
污染及防治   2501篇
评价与监测   367篇
社会与环境   178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156篇
  2023年   412篇
  2022年   608篇
  2021年   737篇
  2020年   563篇
  2019年   606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521篇
  2015年   693篇
  2014年   1167篇
  2013年   835篇
  2012年   985篇
  2011年   1091篇
  2010年   931篇
  2009年   1019篇
  2008年   1072篇
  2007年   1043篇
  2006年   963篇
  2005年   813篇
  2004年   742篇
  2003年   721篇
  2002年   540篇
  2001年   445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51.
非点源污染河流的水环境容量估算和分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丁江  吕军  金树权  沈晔娜 《环境科学》2007,28(7):1416-1424
通过河流相应集水区内氮磷的各污染源分析(包括农地、畜禽养殖和生活排污等),利用输出系数模型估算各非点源的氮磷投(排)放量和入河量;采用河段氮磷输入-输出平衡关系分析方法,估算河流对氮磷的每月自净量.以此为基础,参照水功能区划所要求的水质目标,提出了水质未超标河段相应集水区的氮磷剩余水环境容量按月估算模型,和水质超标河段相应集水区内氮磷投放削减量的按月估算模型,及其在各污染源之间的分配方案.结果表明,长乐江的总氮和总磷自净量分别达到775.9 t·a-1和30.9 t·a-1,自净率分别为28.8%和51.2%.河流对氮磷的自净量不仅受水文生态条件的影响而表现出较大的季节性变化,而且随着污染负荷量本身的增加而提高.按照水功能区划中Ⅲ类水的水质要求,长乐江总氮含量全年超标;各非点源的总氮投(排)放量均须不同程度的削减,削减总量应达到1 581.0 t;氮源削减量分配结果表明,化肥是应削减的最大氮源,要求在河流相应集水区内的化肥氮投放削减量为1 047.4 t·a-1;而与各种氮源的投排放现状相比,要求削减比例最高的是畜禽养殖的氮排放量,达32.4%.长乐江流域尚有一定的总磷剩余水环境容量(2 335.7 t·a-1).根据目标水质要求,平水期是各污染源总氮投放需要削减的量最大的时期,丰水期则是总磷剩余水环境容量最小的时期.  相似文献   
952.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对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冠宇  王世梅  周立祥 《环境科学》2007,28(7):1539-1542
生物沥浸能够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同时可能对污泥中的病原物有一定的杀灭作用.通过测定沥浸过程中异养细菌总数及沥浸前后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变化,研究了生物沥浸作用去除城市污泥和制革污泥中的病原物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6~7 d的生物沥浸处理,城市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1.38×108个/mL降为4.43×106个/mL,制革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9.23×105个/mL降为4.26×104个/mL;总大肠菌群(TC)和粪大肠菌群(FC)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但蛔虫卵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变化.大肠菌群纯培养试验表明,沥浸过程中病原物的消减作用主要是由于沥浸作用产生的低pH环境,而与污泥中SO2-4和重金属浓度的升高无关.  相似文献   
953.
GC/MS法测定生物样品中多溴联苯醚类化合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晓华  高子  于红霞 《环境科学》2007,28(7):1595-1599
本研究建立了多溴联苯醚(PBDEs)生物样品分析方法,获得了优化的前处理条件、气相色谱和质谱检测条件.对定性定量方法及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要求进行了评价.通过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QC)对整个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满足生物样品PBDEs测定的要求,回收率在50.5%~112.3%之间,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在5.3%~9.9%之间,方法检测限在7.1~161.8 pg/g之间.在建立的方法基础上,测定了部分养殖和野生鱼类样品,测得的野生鳜鱼和鲫鱼以及2个养殖鲈鱼样品的结果分别为1.53、1.11、5.31和6.15 ng/g(干重),其中主要的同族体为BDE47.  相似文献   
954.
李洪静  陈银广  顾国维 《环境科学》2007,28(8):1681-1686
2个实验室规模的序批式反应器(SBRs)在厌氧-低氧(0.15~0.45 mg·L-1)条件下运行,以比较丙酸的加入对同时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丙酸与乙酸的混合酸(碳摩尔比为1.5/1)作为碳源(SBR1),还是乙酸作为单独碳源(SBR2),系统都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磷的去除(SNDPR),并且氨氮被全部氧化,系统中没有亚硝酸盐的大量累积.与SBR2相比,SBR1中厌氧阶段磷释放量少,聚羟基戊酸(PHV)合成量高,好氧末磷剩余量少,硝态氮累积少,因此SBR1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8%和95%)比SBR2(分别为51%和92%)高,加入丙酸有助于SNDPR系统保持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955.
颗粒污泥SBR处理生活污水同步除磷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卢姗  季民  王景峰  魏燕杰 《环境科学》2007,28(8):1687-1692
采用厌氧-好氧的SBR运行方式,以人工配水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处理碳、氮、SS浓度均较高的生活污水,研究了系统中颗粒污泥的稳定性及其去除有机物和同步除磷脱氮的效果.经过1个月的驯化培养,颗粒污泥即可呈现出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性能并趋于稳定,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含量始终占污泥总量的68%以上.颗粒污泥系统污泥浓度为5 000~6000mg/L,SVI值为20~35 mL/g.经过3个月的运行后,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由原来以粒径0.6~0.9 mm的中等大小颗粒占主体变为粒径>1.25 mm的大颗粒占主体.稳定运行阶段颗粒污泥系统对COD、TOC、磷酸盐、氨氮、总氮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04%、70.41%、94.30%、86.51%、41.82%和85.89%.对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典型周期的分析,反映出颗粒污泥良好的同步除磷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956.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新型预涂剂的抗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茂盛  张捍民  杨凤林  崔霞 《环境科学》2007,28(11):2494-2499
对动态膜技术中的预涂剂进行了拓展研究,通过聚乙烯醇(PVA)与戊二醛(GA)的乳化交联制备新型预涂剂——PVA微球,分析交联反应机理,并通过PVA微球对产生膜污染主要物质EPS的吸附实验分析其抗污染特性.结果表明,乳化交联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半缩醛反应,PVA胶团的羟基数量实质上没有大量减少,PVA微球仍然保持良好的亲水性能,而且其表面呈现的电负性能够对活性污泥絮体产生静电排斥作用, PVA微球对活性污泥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吸附率稳定且较低,分别为0 .543 mg·g-1和0 .694 mg·g-1,从微观上延缓了膜污染.预涂液中微球的粒径在1 .14 μm左右,其不同浓度的Zeta电位都小于-39 m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快速稳定地沉积在多孔底膜的表面和孔道内壁上,试验中采用SEM分析了PVA微球及其在工业滤布内部纤维丝上形成动态膜的表观形貌.  相似文献   
957.
为满足天津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地方标准(DB 12/599—2015)对污水厂出水总磷的排放需求,对天津开发区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进行磁加载絮凝优化试验研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絮凝过程化学条件和水力条件,并探讨过程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絮凝过程采用磁粉B,阴离子型PAM,G1、G2、G3分别为80 s-1、...  相似文献   
958.
锦州市小凌河水质污染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锦州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部分通过管网排入小凌河,本文通过对水质22项理化指标进行监测和生物生态系统调查,了解小凌河水系自然系统状况,表征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9.
稻壳通过热解能将其中的有机质转为生物油,但是稻壳中含有的金属会降低生物油的产率,且会影响生物油的品质。通过酸洗预处理,能有效脱除金属,抑制金属对稻壳热解的不良影响。利用不同种类无机酸和有机酸对稻壳进行酸洗预处理,并在550℃下进行热解获得生物油,探究酸洗预处理对稻壳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洗预处理能有效脱除稻壳中的金属含量,减少灰分。经过各种酸溶液酸洗后的稻壳热解所得的生物油产率均有提高,并且盐酸预处理获得最高的生物油产率31.18%。此外,酸洗预处理后生物油中糖类含量明显增加,并且无机酸的效果比有机酸更为明显,其中盐酸和硫酸酸洗后糖类含量由2.8%分别增加到48.29%和51.52%。除此之外,酚类物质也明显减少,酸、酮、醛等化合物则轻微减少。酸洗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生物油产率,且能提高生物油中的糖含量,从而使得生物油品质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960.
自从生物滞留技术用于净化雨水径流以来,相关研究已经进行了30余年。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中2010—2021年关于生物滞留技术研究成果的文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生物滞留系统的设计构造参数、运行条件、溶解性风险污染物去除和径流控制模型等研究热点与现状进行阐述,提出了生物滞留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