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3篇
  免费   1066篇
  国内免费   2570篇
安全科学   2508篇
废物处理   543篇
环保管理   1263篇
综合类   9169篇
基础理论   1274篇
污染及防治   1503篇
评价与监测   888篇
社会与环境   241篇
灾害及防治   360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429篇
  2022年   568篇
  2021年   693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530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597篇
  2014年   1107篇
  2013年   749篇
  2012年   814篇
  2011年   839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724篇
  2007年   714篇
  2006年   707篇
  2005年   687篇
  2004年   681篇
  2003年   760篇
  2002年   583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295篇
  1998年   323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271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221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881.
微生物絮凝剂ZS-7的纯化及其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黎忠  张修玉  秦建桥  王开峰 《环境科学》2010,31(9):2184-2190
采用透析、乙醇沉淀、凝胶过滤层析对微生物絮凝剂ZS-7进行了纯化.经鉴定纯化后的微生物絮凝剂ZS-7是一种新型的糖蛋白,其产量大约为0.98 g/L发酵液.ZS-7主要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含量分别为91.5%和8.4%.进一步的分析表明ZS-7中含有酸性多糖包括糖醛酸(16.4%)、丙酮酸(7.1%)和乙酸(0.5%).采用凝胶色谱法测得ZS-7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9×104.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图和核磁共振图谱说明糖蛋白絮凝剂ZS-7含有羟基、氨基、羧基、甲氧基和磺酸等功能性基团.单糖组成分析说明ZS-7主要由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各单糖的摩尔比大致为: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142∶2.2∶4.5∶3.4.  相似文献   
882.
平朔安太堡矿区复垦地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性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查安太堡大型露天矿区西排土场植被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微生物量与土壤中的水分、速效磷、土壤有机质、有效性氮和海拔高度有明显的关系.麦地、林地、草地的土壤中呈现出:细菌》放线菌》固氮菌》霉菌;撂荒地呈现为:细菌》放线菌》霉菌》固氮菌;裸地呈现出:细菌》放线菌》霉菌.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呈现麦地最高,裸地最低,固氮菌为林地高于其他样地.在撂荒地和裸地中,细菌占微生物总量的一半以上.麦地、林地、草地、撂荒地中的各种菌、速效磷、土壤有机质、有效性氮含量明显高于裸地中的含量.微生物总量和样地的海拔、样地土壤的含水率有明显的关系,土壤中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微生物总量.微生物总量与速效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成正比,有机质含量与有效性氮含量成正比.细菌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几种养分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放线菌与海拔和速效磷呈极显著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固氮菌与几种养分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按全国土壤养分划分标准,安太堡大型露天矿区复垦地等级不高,还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加快复垦区土壤的恢复.  相似文献   
883.
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因子实验和部分因子实验对实验室保藏的产絮凝剂菌种C3的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C3菌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C3的絮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3菌产MBFC3的最适培养基为: 蔗糖1.0 g,(NH4)2SO4 0.24 g,FeSO4 0.10 g,KH2PO4 0.40 g,MgSO4 0.01 g,NaCl 0.02 g,蒸馏水100 mL,pH值自然.在此培养条件下,C3菌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C3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到99.1%.实验中还发现,培养基中(NH4)2SO4和NaCl的用量是影响MBFC3絮凝效果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884.
微生物对土壤与沉积物吸附多环芳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接种微生物,研究微生物对沉积物和湿地土壤吸附多环芳烃(PAHs)菲、苯并[a]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菲与苯并[a]芘都可进行吸附或生物降解,48h液相PAHs浓度达到平衡时,微生物对菲消除了98%,对苯并[a]芘消除85%;接种的样品48h吸附等温线均呈线形,能较好地符合线性方程;在接种微生物情况下,沉积物与土壤对菲和苯并[a]芘吸附特征均发生较大变化,对菲的吸附量增大约35倍,而对苯并[a]芘的吸附量却降低了2/3左右;未接种微生物的土壤和沉积物对菲解吸率为20%,接种的样品组为2.9%,而对苯并[a]芘的解吸结果与菲相反,未接种的对照组为4%,接种的样品组为13%.微生物在土壤与沉积物吸附PAHs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85.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贡献,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在数据剔除、校正和差补的基础上,对瞬时CO2通量值进行计算求得日CO2通量值和年CO2通量值,并对CO2通量季节变化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光合吸收CO2通量(GPP)、呼吸排放CO2通量(Reco)和净吸收CO2通量(NEE)的季节变化均呈6~9月较高,1~5月和10~12月较低的对称分布.其中5~9月水稻生长时期的NEE总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对年NEE总量起决定性作用.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日平均气温(Ta)是GPP与NEE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二者与GPP和NEE分别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年净吸收CO2总量为2?475.6 g/(m2·a),这表明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O2的汇.  相似文献   
886.
辅料配比对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阳金龙  杜琼  李东  韩融  赵岩  王洪涛 《环境科学》2011,32(8):2365-2370
利用自主研制的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反应系统研究了脱水污泥∶树皮∶回流污泥分别为7∶3∶0.5、9∶3∶0.5和12∶3∶0.5时,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污泥温度随干燥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含水率在0~96 h逐渐降低,继续延长反应时间,则变化不明显.当脱水污泥∶树皮∶回流...  相似文献   
887.
采用电转化法将带发光酶基因luxAB的质粒pTR102导人毒死蜱降解菌β菌株,研究了细胞生长状态、电压强度、电击时间和质粒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并对转化子的生理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处于对数生长早期的菌液制备感受态细胞,在质粒浓度16.5μg·mL-1、电压2.5kV,电击时间3ms条件下的转化率最高,可达2....  相似文献   
888.
采用CMC-膨润土交联方法固定镰刀菌,研究了其固定方法对4-CP废水的降解效果,考察了固定化生物反应器间歇与连续运行处理4-CP废水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MC-膨润土包埋固定镰刀菌对4-CP的降解速率最大;反应器问歇运行时,4-CP的降解率随其初始浓度增加而有所下降,浓度高于50 mg·L-1的4-CP降解过程基本上...  相似文献   
889.
两类微生物燃料电池治理硝酸盐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二氧化铅阴极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和双室MFC,以葡萄糖为唯一电子供体,系统研究了两类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和去除硝酸盐的情况.结果表明,双室MFC闭合后,阳极室降解葡萄糖产生的电子可通过外电路传递到阴极,在生物的作用下,NO3--N得到电子被还原,平均反硝化速率达3.77 mg·L-1·d-1.双室MFC...  相似文献   
890.
利用PCR-DGGE溯源典型农村塘坝饮用水中的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南地区典型农村塘坝饮用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大肠杆菌的两种特异性基因(β-D-葡萄糖苷酶编码基因uidA和膜外周磷通道蛋白编码基因phoE)的群体差异分析(PCR-DGGE),对饮用水中的污染情况进行了溯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富集培养的混合菌体DNA作为模板扩增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更加实用.uidA和phoE的引物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