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安全科学   32篇
环保管理   96篇
综合类   548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河湖污染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污染物可通过排污口进入河流,因此,摸清排污口底数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长江、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专项行动进行梳理,总结三级排查工作模式,针对地方在自主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中遇到的排查目标确定、排查方法设置、排污口认定、排污口落户等新问题,提出全域搜寻,锁定相关排查目标;精准施策,制...  相似文献   
572.
孙宁  谢培  刘悦  乔飞 《环境保护》2021,(24):25-28
入河排污口作为连接污染源与受纳水体的纽带,在水环境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排污口管理是严守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保护功能区水体使用功能的核心环节和关键突破口.本文从入河排污口管理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及公众参与手段三个方面开展了对比分析,总结了我国与欧美国家在入河排污口管理方面的差异,针对如何完善我国入河排污口管理...  相似文献   
573.
分析了观澜河流域(龙华区段)内水体黑臭的原因,并梳理了具体的治理工程措施。根据2017年11月—2020年5月该流域水体的DO和氨氮指标变化进行了治理成效评估。结果表明:流域内水体水质指标年际变化较大;塘水围河2018年5月的DO平均值为1.62 mg·L−1,低于国家轻度黑臭水体标准值(2.0 mg·L−1);大水坑河2018年2月氨氮平均值为34.86 mg·L−1,为重度黑臭水体氨氮标准的2.3倍;截至2020年5月,全流域河流水质的DO基本高于5 mg·L−1、氨氮含量小于8 mg·L−1,基本消除黑臭;然而,雨天溢流和面源污染等影响城市河流水质的痼疾尚未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574.

为明确生态修复类型河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以许昌市清潩河为例,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生态修复措施对河流水体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碳氮硫功能菌群在生态修复措施中的净化作用及水体病原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在人类干扰较少的河段,近自然河岸带对陆源污染起着较好的拦截效果,生态滤坝设施的截留和复氧能力有助于河流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城区段河流受人类活动影响水质变化较大,生态修复措施净化效果不明显;城郊段人类干扰较少,河流自净能力提升,总磷(TP)、氨氮(NH4 +-N)等指标逐渐恢复原有水平。清潩河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水体,且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沉积物和水体中的优势物种。部分河段参与氮循环的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达到4.7%,说明清潩河仍存在富营养化河段。清潩河水体中相对丰度最高的致病菌群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而沉积物中相对丰度最高的致病菌群为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中拟杆菌门在城区段相对丰度最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中微生物多样性与温度、pH、COD有显著相关性(P<0.05),城郊段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为NH4 +-N、总氮(TN)和TP。生态修复河流城区段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较高,致病风险大;城郊段碳氮硫功能菌群丰度高,是物质循环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575.
为探究赤水河 (仁怀段) 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内在关联,开展底栖动物组成和水质参数的综合研究。通过采用密度、生物量调查,多样性指数,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性分析等方法,对赤水河 (仁怀段) 地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主要影响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赤水河 (仁怀段) 地区共采集到48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于4门7纲32科,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和密度分布均呈现上游高于中下游的趋势。其中,昆虫类动物丰度最高,共有33类种属,腹足纲次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s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为上游高于中下游,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存在一定差异,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s Diversity指数整体变化不大。冗余分析结果显示,TN、DO和浊度是影响赤水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该研究结果可为赤水河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6.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对于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入河污染物排放在水体中的迁移扩散以及对水体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是排污口设置论证的重要流程之一。以江苏港城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为例,考虑尾水正常排放与事故排放的4种工况,采用EFDC模型模拟评价了区域设计条件下尾水排放产生的各污染因子的浓度增量以及对周边水功能区的影响。结果表明:EFDC模型对入河污染物的扩散过程模拟精度较高,模拟成果合理,基本反映了排污口污水排放对所在江段的水质影响情况,可作为排污口设置论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7.
以河蚬为受试生物,以存活率、呼吸抑制率为测试终点,研究了沉积物和上覆水中重金属Pb、Cd对底栖生物的毒性效应,并探讨了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cid volatile sulfide,AVS)和同时提取金属(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metals,SEM)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b、Cd对河蚬致死效应较低,当Pb、Cd浓度分别为400、100 mg獉kg-1,连续暴露21 d时,致死率低于20%;沉积物中Pb、Cd对河蚬14 d的呼吸抑制率EC50分别为519和151 mg獉kg-1;上覆水中Pb和Cd离子浓度较低,对生物毒性效应贡献可以忽略;SEM/AVS值和生物呼吸抑制率有着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当SEMPb/AVS1,SEMCd/AVS0.6时,重金属对河蚬有明显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578.
在广东省河台金矿矿山采取岩石、土壤、植物样品,并对其中的稀土元素含量采用ICP-MS法测定,研究了金矿矿山岩石、土壤、植物的根、茎、叶稀土元素含量分布和迁移积聚特征.结果表明:在金矿区稀土元素在岩石、土壤、植物样品中含量均高于背景对照区.在成矿和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金矿土壤各层的稀土元素发生迁移和分异,在表土层和心土层含量高于底土层和成土母岩;矿山土壤各剖面层轻重稀土发生分异,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贫乏,且均有不同程度的Eu亏损和Ce的负异常.蕨类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表现极强的积累富集稀土元素能力.稀土元素在植株体内的分布规律不同,对于芒萁而言:叶>根>茎,而马尾松(Pinas massoniana)为:根>叶>茎.金矿区植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反映出所在金矿特殊成矿地质背景以及生境的地球化学特点.稀土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表征出植物对稀土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以及在各个器官的迁移状况,金矿区各植物体形成对金矿环境不同的适应机制和各自独特的稀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579.
重污染河流因为受到多种人为污染的影响,确定其环境背景值难度很大。本文利用正态概率分布图和迭代标准差方法对奎河宿州段河水氨氮含量进行了分析,获取了奎河河水氨氮多源污染特征并确定了其环境背景值。结果表明,奎河河水氨氮主要来自于自然背景、农业污染、工业-生活污染,其环境背景值范围为0.52~1.08 mg/L。与区内其他河流河水分析结果的对比表明,直方图和正态概率分布图可以有效用于污染的多源识别与环境背景值确定,但利用迭代标准差方法估算环境背景值需要保证大部分样品未受到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580.
三峡水库蓄泄水过程对香溪河库湾水华影响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比分析蓄、泄水期间三峡水库干流及支流香溪河库湾的水流、水温、浊度、营养盐等指标,研究了蓄、泄水过程中控制库湾水华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泄水过程中香溪河库湾叶绿素a浓度显著大于蓄水过程,水华暴发强度差别显著.蓄、泄水过程中以透明度的差异最大,其次依次为表层流速、表底温差、混合层深度、氮磷比、浊度、总氮、水体稳定系数、真光层/混合层深度比等.泄水期间各因子对叶绿素a浓度不存在单一限制作用,藻类生长受各因子的协同作用影响,在观测时段内泄水过程中各因子的变化对藻类生长的限制并不显著;而蓄水期间强烈的倒灌异重流作用加剧了库湾水体的垂向掺混,增大混合层深度,较小的真光层与混合层深度比对藻类生长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