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26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成都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国阶  贾滨洋 《四川环境》1999,18(4):1-6,11
成都市城区“三河”水体的污染严重,污染物浓度高于进口断面数倍,岷江,沱江的石油类,有毒类,有机类等属于严重污染。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人口膨胀,产业的发展,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需求增加,废水的排放量大,处理率和达标率却低。化肥和固体废物的污染也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42.
本文利用2002年的ETM 图像和该地区1:5万DEM数据,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辅以野外实测数据、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地区河道的演变特征和新构造进行详细解译.基本查清了新近系以来该地区河道的发展演变历程,岷江和青衣江都存在很大幅度的河道迁移现象,综合研究发现,河道迁移与该地区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3.
近日,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为进一步摸清成都市区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按照《成都市区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调查实施方案》,于2005年4月14日全面开展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监测工作。此次监测共布设点位11个,出动专业技术人员40余人,  相似文献   
144.
根据成都市土地资源和人口状况,本文分析了城镇工矿用地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提出了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及有效利用土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5.
刘颖  刘丹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2):43-45
采用回归分析和前馈人工神经网络对成都市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成分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根据成都市经济发展承受能力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了具体的达标规划方案,从收集、运输、利用、处理、处置等方面探讨了成都市生活垃圾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6.
张峰  王晗  薛惠锋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1):5079-5085
利用成都市2016~2018年O3逐时监测数据以及该时段同时次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O3日变化特征的分析,确定了表征研究区O3逐日污染潜势的四个关键时段,即全天时段(00:00~24:00)、日间时段(05:00~20:00)、O3超标时段(11:00~19:00)以及O3峰值时段(15:00~16:00).基于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别构建了O3日最大8h滑动平均浓度(O3-8h)与上述四个时段气象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了时间尺度变化对O3逐日污染潜势的影响.结果表明:GAM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O3-8h与不同时段多气象要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O3超标时段气象要素对O3逐日污染潜势具有最佳的指示意义,对应GAM模型的调整判定系数R2和方差解释率IRV分别为0.81和81.4%,模型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压轴回归决定系数R2为0.805.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气温是决定O3逐日污染潜势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但三者在GAM模型中的重要性排序会因时间尺度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7.
成都市一次典型空气重污染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成都市冬季空气重污染过程的成因,以2015年12月26日—2016年1月6日成都市一次典型重污染天气过程为例,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结合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DAS)气象数据和成都市7个监测站的AQI、PM_(2.5)、PM10、NO2质量浓度数据,使用气象分析、轨迹聚类(Cluster Analysis)、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oncentration Weighted Trajectory,CWT),分析了此次过程的气象特征、轨迹输送特征和污染物潜在来源分布.结果表明,此次污染天气过程是以PM_(2.5)为主要污染物,其次为PM10、NO2.2015年12月30日14:00左右是此次污染天气过程各站点PM_(2.5)、PM10浓度到达峰值的时刻.缺少北方冷空气南下,四川盆地内空气水平运动弱,以及扩散条件差的静稳天气形势是导致此次大气污染过程成都市污染物累积的原因,而冷空气活动是改善这种天气形势的关键.污染过程辐射逆温层的形成对当时污染物浓度增长有促进作用,但随着每日生消、加强减弱,其并不是最终导致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关键因素.川东北的广元、绵阳、德阳等地区和成都本地及其南向的眉山、雅安等地区是此次过程主要的潜在源区,这些地区人口较密集,工业较发达,且沿地形走向而分布.  相似文献   
148.
成都地震重灾区生态影响分区及恢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是造成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震后生态恢复的总体对策是决策者亟待获取的重要信息,因此有必要及时开展地震生态影响分区研究.以成都地震重灾区为例,利用汶川地震前后2期TM影像灰度差提取了地质灾害区;从敏感性和诱导性两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地震重灾区进行了生态危险度分类;基于不同区域的生态破坏强度及危险度特征,开展了地震生态影响分区,并以此作为生态恢复过程中优先级及措施的总体布局. 结果表明:成都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面积为118.3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36%;其中,应首先采用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修复的面积为40.7 km2,通过生物措施修复的面积为66.2 km2,其余的则依靠自然演替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49.
细颗物(PM2.5)和臭氧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群健康.为评估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期间PM2.5和臭氧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首先,利用流行病学中的广义相加模型和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估算了2014~2016年成都市PM2.5和臭氧最大8 h滑动平均(O3-8h)浓度变化对居民疾病死亡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β),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境风险和环境价值评估法估算2016~2020年成都市PM2.5和O3-8h浓度暴露水平变化的健康收益.结果表明:(1)2016~2020年成都市的ρ(PM2.5)年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从63μg·m-3降至40.92μg·m-3,年均下降率约为10.14%;与之相反,ρ(O3-8h)年均值从155μg·m-3升至169μg·m-3,年均增长率约为2.23%.(2)成都市PM2.5...  相似文献   
150.
<正>2010年7月17~20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与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针对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联合开展了全尺寸实体热烟测试实验。实验分别在站台、站厅和区间隧道不同位置,通过不同火源功率的燃烧,对各设备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工作效果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