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57篇
综合类   634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9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寄语2008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一起走进了2008年.今年是联合国国际地球年,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她像母亲一样抚育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国际地球年,全世界将进一步认识地球,保护地球,呵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相似文献   
72.
海南岛北部剥蚀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是区域内重要的供水来源,同时作为区域地下水重要的补给区和径流区,对整个琼北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龙门地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并应用多元统计、水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影响该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相似文献   
73.
胶州湾沉积物氮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氮的分级浸取技术,研究了胶州湾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研究表明,胶州湾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可分为离子交换态、弱酸浸取态、强碱浸取态和强氧化剂浸取态.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占可转化态氮的比例各不相同.在细、中和粗粒级沉积物中,强氧化剂浸取态氮是可交换态氮的优势形态,分别占可转化氮的35.38%、44.38%和58.69%.在中、粗粒级沉积物中,强碱浸取态氮是无机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可转化态氮的26.31%和25.85%.在细粒级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氮是优势态的无机氮,占可转化态氮的27.67%.相关分析表明,对于胶州湾来说,沉积物的粒度越细,氮的含量就越高,各形态氮大致与细、中粒级沉积物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粗粒级沉积物含量呈负相关.研究还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与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以及上覆水体中硝酸盐的含量大致都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这一方面说明了沉积物对上覆水体元素的含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沉积物中的氮对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有着较好的指示和十分重要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74.
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是湿地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研究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过程与湿地功能的关系.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湿地生态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它的概念,并评述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元素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湿地模型和3S技术等新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中国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的优先领域,应加强湿地基础理论研究及在湿地的演化、生态过程、界面过程、预测与评价、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5.
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科学家提出地球工程的概念,探讨通过超常规的大规模工程技术手段改变气候系统的可能性,成为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地球工程是诸多复杂技术方案的总称,根据不同作用机理,将其分为太阳辐射管理(SRM)和碳移除(CDR)两大类。地球工程在降低地球平均温度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引发全球治理的难题。面对影响人类共同利益的未知领域,各国纷纷启动相关研究项目,陆续开展多领域科学评估,且部分CDR项目已经开展商业化示范,地球工程全球治理的实践也拉开帷幕。地球工程影响的全球性、外部性决定了其治理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其综合影响的复杂广泛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治理是一个跨领域、多平台、多主体、多层次的治理体系,而其特殊的经济学属性使得全球治理面临着供给方案、两难选择、道德风险、区域和代际公平等诸多的困境和挑战。地球工程的全球治理框架需要明确原则、对象、目标、主体、平台、制度和机制等基本要素,需要在现有机制基础上,建立联合国框架下的多平台协同治理机制,以科学共识推动政治进程,并把握关键时间节点。面对地球工程议题,中国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正确认识其风险特性的基础上,科学地将其纳入应对气候变化大框架,并坚持多边主义立场,深度参与地球工程的全球治理,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6.
77.
<正>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空气清新,风调雨顺,这是全人类对新世纪的希望。然而,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看,地球环境已相当严峻。环境恶化,空气污染,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我们的生存环境亮起红灯,  相似文献   
78.
《绿色视野》2010,(6):63-63
“2010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日前在北京启动。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将关注青藏高原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挑战与需求,对珠峰乃至整个高原地区的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科技创新以及教育予以援助,  相似文献   
79.
绿荫的留恋     
翟福琼 《绿色视野》2010,(10):57-58
又是一个赤日炎炎的盛夏。不知为什么,这几年的夏天特别热。有专家说,这是人类过分向大自然排放危害大气层的有害气体,而使地球变暖的缘故。可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不也有专家预言随着"暖冬"的到来,长江以南的冬雪将成为历史了吗,那为什么2008年冬天的雪灾那样狰狞可怕,让"预言"成为笑谈?  相似文献   
80.
一个事实。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她养育了人类,然而人类却伤害了她。一桩事件。今年初,新《水浒》摄制组破坏黄河湿地被叫停,新《水浒》摄制组成了破坏湿地的反面典型。一个个事件的背后,"地球之肾"正在衰竭。一个日子。2月2日,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或许是临近春节的缘故,这一天,出奇得冷清、平淡,人们似乎把她遗忘了。一个命题。人生病药可救,湿地生病了,能救吗?倘若湿地消亡了,人类又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