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5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3161篇
废物处理   78篇
环保管理   1535篇
综合类   3695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131篇
社会与环境   298篇
灾害及防治   8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701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538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567篇
  2006年   570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502篇
  2003年   456篇
  2002年   411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陈仁  姚慧娥 《环境》1995,(3):26-27
(一)1992年6月联合国第二次人类环境会议即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以来,世界环境保护的新热潮正在全球掀起,方兴未艾。“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的环境意识正在全世界普遍增强。这个新热潮,渗透和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道德和法律等各个领域,同样地也渗透和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和法律。我们仅从表象上就可以看到许多事例,最突出和最明显的是:军备竞赛大大降温,尤其是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通过一起行政复议案件,分析了监测数据和法律文书送达的有效性,对证据在环境执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证据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5.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环境法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制度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章结合相关规定对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6.
本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并基于对能源、气候变化与环境的研究工作,认为:有必要将“单位GDP能耗”的相关指标分三步纳入“十一五”时期的“城考”必考指标体系。阐述了将“单位GDP化石能源能耗相对指标”和“单位GDP污染物强度相对指标”同时纳入“城考”指标体系。实施协同控制,是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7.
郭兆信 《环境保护》2007,(5A):15-16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环境执法作为推进环保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  相似文献   
128.
1序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发展较快 ,初步形成了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逐步确立 ,环境法制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已不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 ,影响环境执法工作向纵深和较广的范围发展。主要表现在 :环境执法难 ,执法不利和有法不依 ,使得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等问题时有发生。剖析影响环境执法工作的不利因素 ,研究强化环境执法的新措施 ,开拓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环境执法新局面 ,显得非常必要。只有依靠准确而…  相似文献   
129.
环境税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彪 《环境导报》1999,(3):10-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保护有必要更好地运用经济手段。环境税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激励制度,但在我国仍是个新概念。探讨了环境税的概念特征、理论依据、税种和税制设计。  相似文献   
130.
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及资料调研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监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监管目标指标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农药化肥施用总量减小、粪肥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并不一定代表农业面源水污染负荷量的降低。(2)在监管的主要环节方面,可从节水控污和控肥两个关键点切入,并关注土壤流失带走的氮磷情况,重视水土保持工作。(3)在监管主体责任认定方面,农业面源水污染具有累积性和滞后性,已有研究成果检测出的滞后期从1~100年不等,这增大了辨识区域责任主体、厘清责任边界的难度。因此制定管理目标、评估考核办法时要慎重,水质变化也要区分历史责任。(4)在监测体系建设方面,现有针对点源管理和行政区断面考核为主的水质监测体系和监测规范,无法满足农业面源管理追溯区域责任主体、厘清责任的需要。(5)在管理方式方面,根据水污染物类型和空间传输规律,以流域为单元,识别关键源区,突出重点,针对源头和迁移过程关键影响因子,分区分类采取全过程系统配置治理措施,统筹实施生态治理与污染防治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本效益最优的路径选择。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要充分认识农业面源水污染治理的长期性。(2)应引入流域生态系统治理理念,综合分析水(降水、径流、壤中流等)、土壤、地形、植被、受纳水体的生态功能等多种要素对水质的相互影响,统筹生态治理与污染防治,统筹点源与面源治理。(3)建立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在空间规划、信息共享、政策协同、监测网络建设、治理技术标准与法规制定、资金分配等方面的联动机制。当前要按照流域汇水特点优化监测站点布局,修改已有监测技术规范,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全过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4)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作为监督者,主要负责识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流域、确定责任区域和厘清部门责任、开展有关规划协调与政策环境友好性评估、措施效果与规划执行考核评估等。(5)依托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成果,识别农业面源污染监管的重点区域,选择试点示范区,针对源头和迁移过程关键影响因子,分区分类提出管控目标、评估考核标准、区域责任主体"溯源追踪"技术方法,为在全国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督指导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