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82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研究通过实地采样与调查获取活动水平及相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18年西宁市道路扬尘排放清单.利用Arc GIS进行3 km×3 km的空间分配,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分析了道路扬尘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2018年西宁市道路扬尘PM2.5和PM10排放量分别为1904.10 t和8563.09 t,其中国道贡献率最高,分别为41.79%和39.74%.主要排放地区为大通县,贡献率分别为36.32%和35.47%.道路扬尘排放在全年各月出现差异,其中在6月出现最高值.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在95%的概率分布范围内,西宁市2018年道路扬尘PM2.5和PM10不确定性范围为-26.49%—51.11%和-30.14%—30.06%.  相似文献   
42.
成都市铺装道路扬尘排放清单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成都市城区和郊区不同等级铺装道路共采集了96个道路扬尘样品,通过调研得到了不同等级道路车流量、平均车重和道路长度等有关活动水平数据,采用AP-42法估算该地区不同等级道路扬尘排放因子和排放量,并利用Arc GIS软件得到了道路扬尘PM10和PM2.5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成都市城区道路和郊区公路积尘负荷平均值分别为0.50,0.94 g/m2;郊区等外级公路的PM10和PM2.5的排放因子最大,分别为2.59,0.63 g/VKT,城区支路的PM10和PM2.5的排放因子最大,分别为1.15,0.28 g/VKT;基准年2012年道路扬尘PM10和PM2.5的排放总量分别为48 745.46,11 793.26 t。从空间分布看,中心城区每一网格道路扬尘PM10和PM2.5排放量最大,分别达到300,70 t以上。  相似文献   
43.
建筑工程土方施工阶段扬尘污染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方施工过程是建筑工程扬尘排放最显著的阶段,对其浓度及分布规律进行监测和分析,是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的前提。选取北京市两个典型住宅建设施工工地,以总飘尘质量浓度(TSP)为测量指标,对土方施工阶段工地内部不同区域的扬尘质量浓度进行了监测,共获取工程土方施工阶段6个区域点位108点次的扬尘质量浓度数据。结果表明,参照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接触限值(GBZ/T 192.1—2007),水泥加工区和道路两侧扬尘质量浓度及超标率较其他区域明显偏高,对相关施工人员影响较大,并且水泥加工区的扬尘质量浓度在一天内有较明显的分布规律。通常的洒水措施对道路扬尘质量浓度降低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4.
为了研究广元市房建施工扬尘排放特征,通过调研获取了广元市2010 ~2019年间的房建工地施工面积、抑尘措施及控制效率,按照自下而上的方法建立了房建施工扬尘排放清单,分析了2019年广元市房建施工扬尘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CALPUFF对广元市利州区某房建工地的排放进行了模拟.结果 表明:(1) 2010 ~2019年...  相似文献   
45.
肖红霞  郑义 《环境工程》2011,29(1):76-79
配制的复合型抑尘剂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乳液。采用正交法构造四因素三水平设计正交实验,用预乳化法合成抑尘剂。对数据直观分析,得出在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1%,交联剂质量分数为2%,搅拌强度为100 r/min的实验条件下,抑尘剂性能较好。抑尘剂应用性能测试表明:抑尘剂具有较好的吸水保水性,配制的复合型抑尘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6.
基于积尘负荷的西安市铺装道路扬尘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市颗粒物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环境幸福指数和对美好环境的期待.道路扬尘作为城市扬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颗粒物污染的贡献不容小觑.在此背景下,采用积尘负荷法采集西安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4种类型25条道路的道路扬尘样品,并分析采样速率、采样次数等因素对采样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西安市各类型道路的平均积尘负荷,结合车流量、车重、道路长度,通过《扬尘源颗粒物排放清单技术指南》中的公式计算得到各种类型道路TSP、PM10、PM2.5的排放系数及排放量.结果显示:采样速率为1.0 m2·min-1,采样次数为两次可满足采样要求.不同类型道路积尘顺序为:支路(4.18 g·m-2)>次干道(2.80 g·m-2)>快速路(1.49 g·m-2)>主干路(1.34 g·m-2);道路积尘TSP、PM10、PM2.5的平均排放系数分别为6.066、1.542和0.447 g·km-1.快速路和主干路的扬尘排放系数较小,支路的扬尘排放系数次之,次干路的扬尘排放系数较大.采用Monte Carlo方法对TSP、PM10和PM2.5的排放量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在95%的概率分布范围下,三者定量不确定性均为-16.88%~17.96%.  相似文献   
47.
针对城市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来源分析,确定扬尘是造成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首要污染因子.通过调查、研究有关扬尘的来源、物化性质、产生规律及危害性,从法律、管理、技术、经济等方面提出扬尘综合防治措施,并针对不同来源的扬尘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8.
机动车行驶过程道路扬尘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动车行驶过程道路扬尘是城区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因素,其贡献率可达30%-50%。城市路面积尘是机动车行驶过程道路扬尘的主要尘源。路面尘受机动车车轮积压作用、机车行驶过程诱导气流、热射流等综合尘化作用的影响,再次扬向空中并扩散,造成空气中颗粒污染物TSP、PM10浓度增高。实验模拟单车行驶,研究道路粉尘负荷、车速、排放源距离对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TSP、PM10浓度与机动车行驶速度呈显著正相关;同一车速下与路面粉尘负荷呈对数变化规律;与排放源距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9.
风蚀扬尘抑尘剂是一种控制风蚀扬尘的有效措施,探讨使用便携式风洞(PI-SWERL)测试风蚀扬尘抑尘剂效率的方法,并对比国内外2种抑尘剂对风蚀扬尘PM2. 5的抑制效率,以研究喷洒方式、稀释倍数和风速对抑尘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按照推荐的稀释倍数分别配置G和Enviroseal(ES)抑尘剂水溶液并测试,液滴喷洒方式对应的抑尘效率优于雾化喷洒方式,在17. 2 m·s~(-1)(相当于8级风)风速时G抑尘剂效率(99. 5%)优于ES抑尘剂(94. 0%)和水(77. 5%);②对稀释倍数为50、100、150、200和400倍的G抑尘剂进行测试,在17. 2 m·s~(-1)风速时,抑尘效率分别为99. 7%、99. 5%、99. 7%、98. 1%和95. 9%,可根据抑尘效率变化拐点确定抑尘剂最佳成本效益稀释倍数;在13. 1~17. 2 m·s~(-1)风速范围内,抑尘效率随风速增加而增加.③使用便携式风洞测试风蚀扬尘抑尘剂效率的方法,可以量化抑尘剂对风蚀扬尘PM2. 5的抑制效率,建议对风蚀扬尘抑尘剂开展抑尘有效期和环境友好性测试.  相似文献   
50.
以北京市昌平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监测并结合排放系数法,分析了工地和裸地扬尘源分布、扬尘排放特征和管控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规模工地总面积相差不大,其中小型工地数量占绝对优势,大、中型工地防尘到位率高于小型工地.与工地相比裸地总面积大、数量多、单位面积小,管控难度相对更大,防尘到位率最低.北七家镇和沙河镇工地面积占全区工地总面积的40%,城市建设由回天地区向北发展.回天地区和与之相邻的沙河镇、北七家镇防尘到位率较高,百善镇、崔村镇及北部的三个山区镇防尘到位率较低.昌平区2021年工地和裸地扬尘TSP排放量分别为48285,2756t,裸地扬尘仅为施工扬尘的6%.与无管控措施的理论值相比,工地和裸地扬尘均减排了25%,其中回天地区工地和裸地扬尘管控成效优于其他地区.本研究将本地化排放模型和遥感解译综合应用于扬尘排放量估算,可以解决采用非本地化排放因子对排放量的低估问题,为促进工地和裸地扬尘测算本地化、提高时空精度和更新效率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