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348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365篇
综合类   784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95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进一步显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重大政策,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而在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近一半的投资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据了解,目前北京、上海、广卅f3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地铁)每年都以40—50公里、百亿元以上的投资速度推进,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地铁)建设正面临史无前例的高潮。在城市地铁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更要进一步加强地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避免类似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本文基于两阶段创新价值链下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构建了中国区域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指标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分别计算出两个阶段的技术创新效率,再通过DEA法测算各区域工业企业整体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进行因素分解。研究发现:1在绿色技术开发阶段,考虑环境因素比不考虑环境因素的效率要低,中、西部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三大区域绿色技术开发效率差距悬殊。2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东、中和西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列。3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整体效率偏低,而纯技术效率是导致整体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区域差距悬殊且存在继续扩大的风险,中、西部地区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个方面均有很大提升空间。4辽宁、河北、黑龙江、新疆、山西、内蒙古、云南、青海等区域要注重提高区域技术,安徽、吉林、江西、广西等区域则要注重减少资源冗余,宁夏、甘肃则既要注重提高区域技术还要注意较少资源冗余。未来,中国应该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环境污染指标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以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区域协同发展,发挥东部地区引领作用,缩小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因地制宜,根据各省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不高的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大绿色技术开发、清洁生产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33.
《环境教育》2012,(1):103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是由陕煤集团、华电煤业集团、江苏悦达集团三家国企投资组建的国有股份制煤炭企业,地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乡昌汉界村。公司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自2004年以来环保投资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主要用于矿井水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和新农村建设以及综合利用等工程。公司制定了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监测制度、污水处理站管理制度、大气污染管理制度等各项环保制度,同时对各种污染  相似文献   
34.
正随着安防行业的不断壮大,业内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时有发生。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能否有效地保护、管理和运用自己的知识产权,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我国许多安防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寻求解决之道迫在眉睫。本期栏目邀请了楼宇对讲、门禁、视频监控等领域的知名企业,请他们介绍本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与可供借鉴的经验,并对相关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35.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涌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并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然而,随着康菲石油渤海漏油事故、江苏启东王子造纸排污和阿玛尼污染投诉等涉外污染事件报道频出,学术界对于FDI涌入可能带来的负面环境效应表现出一定担忧。现有文献多聚焦于整体层面的FDI环境效应检验,而对其区域差异及原因产生机制的系统探究并不多见。为此,本文从理论判断和命题推演出发,利用2003—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改进熵值法拟合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并构建普通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FDI流入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污染光环"假说在中国基本成立,即FDI流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环境质量,但不同地区FDI的环境效应有所不同,其主要表现为沿海和内陆地区FDI具有显著的"污染光环"效应,且前者强于后者,而沿边地区FDI具有不明显的"污染天堂"效应。在此基础上,构造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系统考察了FDI对中国环境污染影响的4种主要吸收能力因素的门槛效应。门槛回归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经济发展、环境规制、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双门槛效应。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FDI的"污染光环"效应越明显,而适度的环境规制才更有利于FDI环境技术溢出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建议应进一步全方位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如既往地积极引进并监督FDI;同时地方政府也需认清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采取差异化的引资政策。  相似文献   
36.
本文采用考虑反馈性出口隐含碳的MRIO模型,测算了2000—2011年中国14个制造业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基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的视角,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自主研发、模仿创新显著降低了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而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能够显著降低其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效果受到制造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并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即只有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分工地位越过门槛值后,技术进步路径才能显著降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此外,将制造业分为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三类,发现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还存在着显著的行业差异。因此,中国制造业应充分发挥中间品进口、自主研发、模仿创新在降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中的作用,在引进FDI和国外技术的过程中,优先考虑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低碳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同时,中国制造业还应积极培育自身竞争优势,构建自我主导的国内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体系,主动嵌入全球创新链,提升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此外,政府应根据技术创新和引进政策在不同制造业行业中的执行效果,有所侧重地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37.
强化绿色投资,促进节能减排,在目前政策空白的情况下,环保部门可考虑制定一个“绿色投资指南”,主要发挥提醒、警示和导向的作用。根据环境形势的发展,按照环境风险高、中、低对行业进行筛选分类,并对环境风险的程度进行详细界定。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定期发布公告,对于高环境风险的行业建议投资者谨慎投资。同时根据环境风险的排序,定期提出投资的优先领域。这种指南并不和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定冲突,而且根据WTO国民待遇原则,这个指南可同时适用于国内外投资者。  相似文献   
38.
我国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环境技术概念的演经和环境技术创新的含义。首次对我国环境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在对社会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外环境技术创新的政策设计与实施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环境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9.
一、安全投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需27日,正值香港回归的前夕,北京东方化工厂储料罐区发生特大爆炸和火灾事故,9人死亡,3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7亿元。由于原材料中断,导致10多个企业停产、半停产,万余工人待岗。仅此可以完全证明,企业的安全生产好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冲击和影响是直接的。因此实现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二、安全投资在企业经济效益中的效应一般人认为安全投资是单纯指直接的资金投入,其实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用于解决物的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40.
徐国挺 《安全》2010,31(6):3-5
建筑业在世界各国都是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地位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建筑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23083.87亿元到2006年已突破4万亿元。2003年建筑从业人数为2414.3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