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145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552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89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鄱阳湖流域天然径流变化特征与水旱灾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鄱阳湖流域河川径流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深入了解径流特征及其与鄱阳湖水旱灾害的关系,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鄱阳湖流域五河水系干流河段主要控制水文测站的天然径流系列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鄱阳湖五河径流年内分配集中程度在0.43到0.56之间,集中期为每年的5月底6月初,比鄱阳湖汛期提前1-2个月。径流多年变化变差系数变化在0.28~0.33之间,径流年际变率较大,在年代际变化上20世纪90年代径流增加尤其突出;径流序列呈长期的增加趋势,1998年后增加趋势变缓;鄱阳湖流域五河水系出现特大枯水年和丰水年的概率较大,出现平水年的概率略小。以上结果表明,五河汛期来水是影响鄱阳湖洪水的重要因素,而其形成、发展过程还受到长江中上游洪水的控制;径流的长期变化中,气候因素是引起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主导因素,水土流失和水利工程的建设等人为因素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径流序列枯、丰循环周期的交替变化过程,与过去几十年间流域内出现的干旱、洪水现象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巨灾保险赔款占直接经济损失的比率比国际平均水平低的多,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地震两次巨灾过后,国家加紧推进巨灾保险体系的建立。其中,巨灾保险费率厘定是基础。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构建了以危险性曲线和脆弱性曲线为核心的巨灾风险保险费率厘定方法体系,改进了以往农业保险仅从致灾因子角度厘定费率的片面性。最后,借鉴美国洪水保险、日本地震保险以灾种为对象(而非承灾体种类为对象)构建巨灾保险体系的优势,以雪灾保险为例,厘定了内蒙古12盟市雪灾保险费率。结果显示,位于中部地区的锡林郭勒盟雪灾保险费率最高,为3.10%;位于西部地区的阿拉善盟、乌海市雪灾保险费率最低,为1.09%。  相似文献   
993.
吴凡  汪明  刘宁 《灾害学》2012,27(3):116-121
探讨了以美国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为例的建筑物易损性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地震随机事件损失组合的方法.由于应用对象的不同,如用于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估或是对保险资产风险的评估,其易损性模型建立的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工程应用中,注重对建筑结构的分析,往往使用非线性解析方法如能力频谱法等以得到结构的易损性或脆弱曲线;而保险行业常用历史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等获取所需的易损性曲线.由于工程应用的易损性曲线有更好的精准性,越来越多保险用模型采用此方法.此外,工程应用常对单一地震事件进行评估,而保险行业的模型往往涉及对大量随机事件的评估.对不同的建筑物易损性建模方法、规范标准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并对随机事件损失组合方法中如何计算损失的单次超越概率(OEP)和累计超越概率(AEP)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94.
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之间经常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许多学者将其定义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Kuznets Curves,EKC),并将其运用到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的解释之中。但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本身并不完善。在摒弃了传统计量模型指标后,以国家环境立法和国家环保投资作为目标研究EKC。结果表明,环境改善的重要条件是政府的支持,尤其是以环境法律的形式。  相似文献   
995.
选取重庆市1995-2009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分析重庆市环境污染程度随经济发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并通过计算环境污染状况与不同产业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定量分析了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庆市的环境质量并未呈现出“先恶化、再改善”的整体趋势,重庆市的几个重要环境污染指标并未随着基于当年价格水平的人均GDP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加、再减少”的“倒U”型,而是呈现“正U”和“正U+倒U”2种类型;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重庆市主要的工业污染物来源为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  相似文献   
996.
青铜峡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经济总量位居自治区第三位,但其跨越式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分析了该市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置、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与人均GDP的EKC均为“U+倒U”型;其中工业废气摊放量EKC“倒U”型的最高转折点尚未出现,但若能继续加大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控制力度,可使工业废气摊放置与人均GDP的EKC的最高点尽早到达;由于目前该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工作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其产生量也有可能会再次增加,使EKC出现新的转折点.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青铜峡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挖掘更多检测管制疲劳的眼动指标,利用模拟塔台管制软件和眼动仪搭建试验平台,采集被试的眼动数据和主观疲劳的程度值,通过其疲劳前后眼动指标差异的显著性、与疲劳的相关性、以及受试者的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探讨了各眼动指标检测管制疲劳的性能。结果表明:疲劳前后被试的扫视速度、注视点和平均注视时长差异显著,扫视幅度无显著差异;扫视幅度与疲劳无相关性,平均注视时长与疲劳呈弱相关,扫视速度和注视点数与疲劳均呈中等以上的显著相关;利用注视点、扫视速度二元分类识别疲劳的效果为接近较好水平,是有潜力的管制疲劳检测指标,可为管制员疲劳检测和预警提供试验支撑。  相似文献   
998.
选取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SO2和COD等指标,分析了中国1980—2008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利用库兹涅茨模型,估算出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拐点及对应的时间,并解析了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仅SO2的EKC呈"倒U型",COD的EKC波动幅度较大,近年总体呈下降趋势,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与人均收入之间基本呈递增关系,废水EKC斜率有降低趋势,可以判断未来几年有出现拐点的迹象。废气、工业固体废物EKC斜率仍有增加的趋势,难以判断未来几年有出现拐点的迹象。建议继续强化环保政策,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EKC拐点提前出现。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别建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基于扩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广西的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除了工业废水排放量(Ewater)对人均GDP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关键转折点还未来到,工业废气排放量(Egas)、工业SO2排放量(ESO2)、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Ewaste)、NOX浓度(cNOX)、COD排放量(ECOD)、NH3-N排放量(ENH3-N)等6个指标对人均GDP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关键转折点都已出现;lnEwater、lnEgas、lnESO2、lnEwaste、lncNOX、lnECOD、lnENH3-N均与专利申请数负相关,且截面效应均为正;lnEwater、lnEgas、lnESO2、lnEwaste、lncNOX、lnECOD、lnENH3-N与第二产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污染源治理投资额正相关;lnEwater、lnEgas、lnESO2、lncNOX、lnENH3-N与非农业人口的人口密度负相关,lnEwaste、lnECOD与非农业人口的人口密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区域污染影响因素:基于EKC曲线的面板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技术进步等区域污染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造带有三次项的环境-收入简约模型,利用1998-2007年间我国30个地区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内的5类区域污染指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导致我国区域污染恶化的主要区域污染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贸易开放水平对区域污染排放的影响有正有负;人口规模和政府环保管制对区域污染排放影响不显著;科技水平的提高能有效降低区域污染排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会加剧区域污染排放。指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大环保科研投入、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加强对FDI的环保规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促进我国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