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87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342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01.
两种垃圾焚烧炉灰渣的重金属成分与放射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种重金属As、Hg、Mn、Cr、Cu、Cd、Co、Ni和Pb在两种垃圾焚烧炉灰渣中的浓度分布,浸出毒性及放射性进行检测.样品(炉渣和飞灰)分别取自北京(循环流化床焚烧炉CFBI)和深圳(炉排焚烧炉)两台不同燃烧方式的垃圾焚烧炉.研究表明,CFBI炉渣及飞灰中的重金属As、Mn、Cu、Cd、Co含量在炉渣中含量最低,中灰次之,飞灰中含量最高.重金属Hg在炉渣和飞灰中的含量相当,在中灰中的含量最低;Cr和Ni在炉渣中的含量也偏高,在中灰和飞灰中的含量相当Pb含量依中灰、炉渣和飞灰的顺序逐渐升高.浸出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后炉渣及飞灰中的重金属浸出毒性远低于国家标准1~2个量级,重金属总体排放量较低.炉排炉垃圾焚烧的炉渣及飞灰中的重金属含量却高很多,尤其是Cr、Pb、Cd和Cu.放射性检测结果表明,两种焚烧所产生的灰渣放射性均低于国家标准.在排放时无需作任何放射性方面的处理.最后,对焚烧灰渣的稳定化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2.
对医用加速器产生感生放射性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某医用加速器处于不同能量的电子束或X射线所产生的感生放射性在关机后的不同时刻,进行γ辐射剂量率和中子剂量当量率的测量,分析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对医务人员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3.
成层土中考虑衰变作用的污染物迁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些有机污染物溶质具有衰变的性质以及土质衬里和地基土等存在着成层性的特点,建立了成层土中考虑衰变作用的污染物迁移计算模型,采用分离变量法获得了解析解,编制了相应的程序。通过对典型算例的计算,并与经典的GAEA Pollute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所提分析方法可供污染物填坑衬里初步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4.
以西南某低放废物处置库地质环境中板岩和土壤介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238U和239Pu核素在这两种地质介质中的动态迁移实验研究,通过氚穿透实验(地下水流速=1 mL.min-1、实验柱连续淋洗时间=180 d)得到氚在板岩中的弥散系数DL为0.027 cm2.min-1,弥散度αL为0.324 cm,在土壤中的弥散系数DL为0.064 cm.2min-1,弥散度αL为0.895 cm.通过淋滤实验(地下水流速=0.1 mL.h-1、实验柱连续淋洗时间=350 min),得到了238U在板岩和土壤介质中的迁移速度分别为6.1—8.1 cm.a-1和7.3—8.5 cm.a-1,239Pu在板岩和土壤介质中的迁移速度分别为4.1—6.1 cm.a-1和3.7—4.9 cm.a-1.  相似文献   
105.
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是核设施运行的必然产物,滨海核设施向大海进行稀释排放处置,内陆核设施缺少稀释载体,采用自然蒸发空气载带方式将液体流出物通过气态途径向大气稀释排放是可行的替代方案,可以实现液态流出物的零排放。自然蒸发空气载带排放方案描述了工艺原理,提出了空气流速、空气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废水温度等与蒸发强度的关系,给出了一套自然蒸发载带排放装置的概念设计,分析了液态流出物转为气态途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论证了采用自然蒸发空气载带方式实现内陆核设施液态流出物零排放目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6.
放射性核素大气扩散模式可以模拟放射性核素在不同尺度下的大气输送与扩散,为核电站选址、核事故应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总结了目前广泛用于模拟核素扩散的多种模式,详细比较了各模式对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输送和扩散、干/湿沉降和重力沉降以及辐射剂量等处理方法,总结归纳各个模式模拟的差异性.最后,对放射性核素大气扩散模式发展前景做了展望.对有针对性地提高模式模拟能力以及明确模式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新疆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种类和数量较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监管不严,会带来环境污染和辐射安全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新疆伴生放射性矿的辐射水平状况,从伴生矿存在的辐射安全问题、摸清伴生矿的分布、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编制科学且实用的审管标准及做好伴生矿企业的监管等方面对新疆伴生矿开发利用过程的污染防冶、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更好地发挥微生物在放射性污染环境中的环境净化作用,选择川西北某铀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学方法研究其中两个代表性放射性遗留废石堆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在放射性污染环境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区遗留废石堆中主要赋存着细菌、放线菌和霉菌3种菌,其中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对优势微生物——细菌分离鉴定获得3种优势菌株,鉴定结果为玫瑰色库克菌(Kocuria rosea strain)、短杆菌(Brevibacterium sanguini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ilis/atropheaus).研究认为,玫瑰色库克菌(Kocuria rosea strain)在当地的放射性核素耐受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9.
谢云  陈大华 《四川环境》2013,32(2):113-117
为了对经多年暂存且受“5.12”地震影响的放射性废物包装体运输到国家规定处置场进行处置,需对待运输的放射性废物包装体进行整备以达到运输和暂存的要求,待整备的放射性废物采用符合标准要求的放射性废物整备工艺流程处理后,尤其是对放射性泥土和已损坏或变形严重的包装体采用自主研发的工艺进行整备后,放射性废物包装体达到了相关标准要求,满足了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和放射性废物体和废物包的特性鉴定要求,放射性废物整备运输后减轻了项目实施单位的废物暂存压力。  相似文献   
110.
11月18日,河北省放射性废物库工程奠基仪式在鹿泉市隆重举行。该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将大大提升我省放射性废物贮存能力和技术管理水平,为我省核与辐射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