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45篇
环保管理   95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围 《环境教育》2007,(6):30-31
到北京延庆县投资项目的企业家们在延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这个项目会对延庆的环境造成影响吗?”生态环境成了任何一个项目想要进入延庆不可回避的第一道门槛。在各地都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的今天,延庆人民的这“第一道门槛”给延庆的财政收入带来的损失目前还没人去估算,不过据延庆县环保局局长胡春华介绍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主要存在的生活污染、农业生产活动污染和农村第三产业带来的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要实现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建设就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推进新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4.
对滇池湖滨区农村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就工程总体思路、设计原则及主要考核指标体系等进行了探讨,提出沿湖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方案,即通过以沼气池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结构改造、村级污水处置处理和配套沟渠系统建设、村内垃圾处理处置以及普及卫生旱厕、村庄道路修缮及绿化等工程和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产生量,减少入湖污染负荷,有效地解决滇池环湖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卢海元 《中国劳动科学》2006,(6):F0002-F00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今年3月起,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建伦率领部分委员先后在北京、浙江、河北等省市调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情况,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民的就业培训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三明市辖区,给人感受最深的是山多、路多、桥多、隧道多,公路隔离栏、防撞墙也多。令人醒目的是,路边的交通安全警示牌和各村口、学校大门口的减速带也多得不可计数。而最多的还是农村的摩托车。这是三明市社会各部门为筑就庞大的生命防护工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已开始侵向了农村,环境污染不但使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这必将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因此,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处于真空状态,是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农村环境污染来源与现状1.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污染我国是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地域辽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人口的主体。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全国共有64.01万个行政村,25223万农户,乡村人口占全国总量68.09%,从业人员数占全国总数的57.00%。因此,农村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关系到我国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全局,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农村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发挥着基础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润羊 《环境保护》2011,(21):65-67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四个一千万亩工程和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加快实施,重点产业区域布局更加优化。然而,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的甘肃,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