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476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1298篇
基础理论   314篇
污染及防治   111篇
评价与监测   166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81.
含氮和含卤素化合物的消烟/促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82.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及常见阴离子的离子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83.
《环境保护》2013,(9):20
汞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由于其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易迁移性和高度生物蓄积性,汞污染已经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2013年1月,《水俣公约》在瑞士日内瓦通过,并将于今年10月在日本正式签署,《水俣公约》不仅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国际谈判,也推动全面限汞行动进入全球倒计时。《水俣公约》最初是由发达国家发起和推动的  相似文献   
984.
河口泥沙再悬浮对悬沙中重金属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1997年3月9日和7月27日长江口南槽定点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口泥沙再悬浮对重金属元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南槽,近底悬沙浓度和悬沙中重金属含量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且两者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对所有金属元素都占绝对优势的F1因子为泥沙再悬浮,泥沙再悬浮现象对本次观测中近底泥沙中重金属含量变化起主导作用。泥沙再悬浮一方面会导致悬沙和床沙的混合。另一方面有可能导致重金属从泥沙中向水体中再释放,在长江口南槽,枯季近底悬沙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主要缘于悬沙、床沙的混合;而洪季除悬沙和床沙混合之外,还存在泥沙再悬浮过程泥沙中重金属的释放,这可能与洪季高水温、低溶氧等环境因素以及强烈的水动力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985.
“多元素——多残留”是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和气相色谱仪(GC)联合检测水中无机元素和农药残留的方法。灵敏度高,ICP-AES的平均回收率为96.3±4.4%,变异系数为3.15±0.12%,GC的平均回收率为95.1±1.55%,变异系数为3.22±0.21%。为水质检测、环境质量定位动态监测等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全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86.
在对介休焦化区和方山对照区大气PM2.5样品中11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正定矩阵因子(PMF)源解析,借助健康风险评价法和体外细胞毒性测试实验对可能会威胁人体健康的关键毒性组分及其来源进行了判识.结果表明,介休焦化区PM2.5及其负载的重金属元素污染超标严重,且均是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所有元素的总非致癌和致癌风险分别是方山的2.80及2.10倍.介休焦化区除Cr的年均污染浓度低于方山对照区外,Pb、Cd、Zn、As、Mn、Sb的浓度分别是方山的15.9,9.80,9.00,7.40,7.00和4.20倍,其中Mn、As、Cd、Pb等元素具有较高的非致癌风险,Pb同时具有较高的致癌风险.介休焦化区重金属元素共有5大主要来源,燃煤及焦化源的贡献最大(37.7%),其次为其他工业源(29.6%)和钢铁冶炼源(20.4%).燃煤及焦化源对非致癌和致癌风险的贡献高达38.8%和44.9%,且是唯一1种与细胞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指标(ROS、TNF-α和IL-1β)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的污染源.方山对照区除As外所有...  相似文献   
987.
为明晰人为干扰影响下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特征,该研究选取黄河三角洲先锋物种碱蓬(Suaeda salsa)为研究对象,利用模拟实验探究了泥沙埋深及氮输入对碱蓬硫元素吸收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埋深及氮输入显著影响碱蓬根、茎及土壤中总硫含量,而叶中总硫含量则保持相对稳定;碱蓬根茎叶累积系数均受到泥沙埋深及氮输入的显著影响。具体而言,随着埋深的增大,根茎叶中总硫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最大值在M3(12 cm)处理时取得(根N0M3:2.76 g/kg;茎N1M3:6.25 g/kg;叶N1M3:21.34 g/kg),此时累积系数也相对较大,仅次于M0处理,表明无泥沙埋深干扰最有利碱蓬对硫元素的吸收利用,而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泥沙埋深的增加,碱蓬对硫元素的吸收增强。随着N输入的增加,碱蓬根、茎、叶对硫元素含量及累积系数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适当的N输入有利于碱蓬对硫元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988.
微生物碳源利用效率(CUE)是指微生物将吸收的碳(C)转化为自身生物量C的效率,土壤微生物CUE的研究对深入认识土壤C循环过程十分重要.利用18 O-H2 O-DNA标记法,研究戴云山不同海拔(980~1765 m)天然林土壤微生物CUE、微生物生长速率(Cgrowth)和呼吸速率(Crespiration)的变化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微生物CUE在0.1~0.4之间变化,并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微生物CUE与CgrowthCrespiration和单位微生物生长正相关,而与呼吸熵负相关,说明随海拔的增加,微生物通过增加个体生长和抑制个体呼吸来提高CUE;温度是影响CUE的主要因素,微生物CUE与温度负相关,说明随海拔增加,温度下降是促进土壤微生物CUE升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89.
为研究伊犁河谷核心区春季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特征和来源,于2021年4月20~29日在伊犁河谷核心区布设6个环境采样点,对PM2.5中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和碳组分等51种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并使用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ρ(PM2.5)变化范围介于9~35μg·m-3.Si、 Ca、 Al、 Na、 Mg、 Fe和K等地壳元素占比较高,占PM2.5的12%,表明春季PM2.5受到明显的扬尘源的影响.富集因子结果表明,Zn、 Ni、 Cr、 Pb、 Cu和As元素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和机动车排放.元素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受采样点周边环境的影响,新政府片区受燃煤源的影响较大,故As浓度较高,伊宁市局和第二水厂受机动车影响较大,Sb和Sn浓度较高.PM2.5中9种水溶性离子(WSIIs)的浓度占PM2.5的33.2%,其中ρ(SO2-  相似文献   
990.
2015~2019年南京北郊碳质气溶胶组成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细颗粒物的重要组成,对空气质量、人体健康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探究碳质气溶胶在减排背景下的长期变化,本研究测定了南京北郊5 a(2014年12月17日至2020年1月5日) PM2.5样品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结果表明,ρ(OC)和ρ(EC)5a平均值分别为(10.2±5.3)μg·m-3和(1.6±1.1)μg·m-3,其中OC占PM2.5的31.1%,EC占PM2.5的5.2%.OC和EC均呈现出冬高夏低的季节特征.通过非参数的Mann-Kendall检验和Sen’s斜率发现,OC和PM2.5的浓度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OC:P<0.000 1,-0.79μg·(m3·a)-1,-0.29%·a-1; PM2.5:P<0.000 1,-4.59μg·(m3·a)-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