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安全科学   14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15篇
综合类   716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甲烷氧化菌能够以甲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物质生存.在甲烷氧化、氯代烃类污染物降解、相关化学品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力.利用甲烷作为唯一碳源物质筛选分离得到一株甲烷氧化菌,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因子实验和Plackett_Burman实验等方法对获得菌株的培养条件:包括培养基条件(无机氮源种类和浓度、影响显著的金属离子及其浓度、p H值)以及培养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过16S r DNA鉴定,获得菌株与Methylocystis sp.SC2、Methylocystis hiersuta strain SV97等菌株的相似性达到99%,所以确定该菌株属于Methylocystis菌属(Ⅱ型甲烷氧化菌,甲基孢囊菌属),将本菌株命名为Methylocystis sp.M16.以1.0 g/L NH4NO3作氮源,1.0μmol/L铜离子,p H 7.00,温度30℃的条件下,甲烷去除率和菌体生物量最大.在各个因素的最优条件下,Methylocystis sp.M16菌液吸光值(A600 nm)均在0.5以上,甲烷去除率在95%以上.本研究分离得到一株Ⅱ型甲烷氧化菌Methylocystis sp.M16,并获得优化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有望为M16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42.
硝化微生物具有附着生长的特性,载体筛选是其高效富集培养的关键。该研究选取钠基膨润土、钙基膨润土、碳酸钙和硅藻土共4种矿物质作为载体进行硝化微生物富集培养,在其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矿物质对硝化微生物氨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矿物质载体并进行不同投加比试验(空白、1%、2%、3%、4%),明确硝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最佳矿物质载体及投加比。结果表明,4种矿物质均显著提高氨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较对照组分别增加81.9%~192.8%和93.2%~155.6%;其中,投加硅藻土后氨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均为最高,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92.8%和155.6%;不同硅藻土投加比例均显著增加氨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21.1%~262%和101.2%~216%;尽管比氨氧化速率和比亚硝酸盐氧化速率随着投加比的增加依次降低32%~59.1%和36.7%~60.8%,但4%投加比处理效果仍为最佳,富集培养过程中硝化微生物的增长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其对载体的利用率随硅藻土投加比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943.
采用含有不同氮源的SBR进行为期220 d的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DAMO)微生物富集,研究单一氮源和多氮源对DAMO富集的影响,并用高通量测序对含有不同氮源的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氮源(${\rm{NO}}_3^ - $)和多氮源(${\rm{NO}}_3^ - $,${\rm{NO}}_2^ - $,${\rm{NH}}_4^ + $)为进水的反应器硝氮降低速率分别为0.3 mg·(L·d)−1和2.8 mg·(L·d)−1,这说明多氮源比单一氮源更适合富集DAMO微生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多氮源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和DAMO古菌相对丰度(0.56%和0.03%)比单一氮源反应器中更高(0.3%和0.02%)。采用厌氧小瓶实验对工艺参数优化,结果确定DAMO反应的最适pH为6~7;最适温度为35 ℃;当甲烷分压大于75 kPa时,DAMO反应速率不再受甲烷分压的限制。  相似文献   
944.
利用序批式运行方法探索低活性厌氧接种污泥对新底物的适应过程.研究发现,接种污泥经过1个批次驯化后,后续批次的甲烷产量维持稳定,说明首批次培养实现了有效的代谢调整.分析各发酵批次的pH值和产甲烷动力学参数发现,随着驯化批次的增加,接种污泥产甲烷的延迟期缩短、产甲烷速率升高,且各批次初期酸化程度降低,说明了多批次驯化促进污...  相似文献   
945.
赵军 《防灾博览》2009,(2):80-83
近十年来,我国在继日本和美国之后,已成为世界第三个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为此,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避免人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是当前十分紧迫且需要解决的问题。汶川大地震警示我们,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强调防患未然,须臾不可懈怠。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相应的减灾教育资源,加强减灾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意识与能力。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946.
单位发生火灾后,很多典型案例表明:由于初期应对不力,往往使小火变成大灾。经分析,单位在灭火预案体系建设、员工具体应急行动能力培养、理念建立、行动程序规范等方面都存在大量实务性问题。为了提升单位火灾应急实战水平,笔者于本文中首次提出"火灾应急第一响应员"概念,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引起更多讨论和相关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并指导实际灭火救援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47.
本文分析了应急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特点与CDIO理念应急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探讨了大工程理念的实践教学构思、实践教学设计以及实践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学习与实践环境建设思路及方法,为该类高校专业教学效果改进与培养社会需要的具备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团队交流、问题分析解决以及大系统掌控能力全过程应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8.
利用废水或者废弃物培养微藻,不仅可使废弃物得到合理利用,还可为微藻培养提供廉价原料.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研究对象,以污泥抽提液部分或全部替代SE(selenite enrichment)培养基,研究基于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微藻细胞培养方法.结果表明,当SE培养基与污泥抽提液比例为1∶9和2∶8时,相同条件下接种蛋白核小球藻培养14 d后,在波长为680 nm下其光密度分别为0.858和0.845,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当两者比例为0∶10和10∶0时,相应光密度分别为0.571和0.247.通过测定其色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时发现,当SE培养基与污泥抽提液比例为2∶8时,蛋白核小球藻的叶绿素、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因此,剩余污泥抽提液可以部分作为培养蛋白核小球藻的良好基质,并且其培养效果明显优于其标准培养基.在本试验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培养的最佳条件是污泥抽提液比例为80%,该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状况较好,并且叶绿素与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49.
当今世界能源的短缺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深度处理和生物柴油生产耦合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缓这两方面的压力。在模拟实验条件,以不同氮磷比、光周期、光强及温度对小球藻生产生物柴油关键培养条件进行探索。培养小球藻至生长稳定期后,提取脂类物质,计算脂类物质占小球藻的干重比,从而摸索出微藻合成脂类物质最优条件。通过对实验结果处理和分析,得出在氮磷比为16,光周期为16:08,光照强度为4 000 Lux,温度为20℃条件下培养小球藻,用索氏提取器提取脂类物质,产生的脂类物质的含量最高,可以为高效的生物柴油生产提供基本的信息。  相似文献   
950.
4株外生菌根真菌对Al3+吸收与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明霞  袁玲  黄建国  周志峰 《环境科学》2015,36(9):3479-3485
本研究采用液体培养方法,分析了4株源自不同生境的外生菌根真菌[Pisolithus tinctorius(Pt 715)、Suillus luteus(Sl 08和Sl 14)、Gyroporus cyanescens(Gc 99)]细胞对铝的吸收与吸附,旨在探讨外生菌根真菌抗铝的机制,为减轻树木铝害、指导抗(耐)铝菌株的筛选和保持森林健康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Al3+对菌株Pt 715和Sl 08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可明显抑制Sl 14和Gc 99的生长;各供试菌株铝的吸附和吸收量均随培养液中Al3+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可见环境中Al3+浓度是影响菌根真菌铝吸收量的关键因素;耐铝菌株(Pt 715和Sl 08)吸收的总铝及单位菌丝吸收的铝量较铝敏感菌株(Gc 99和Sl14)少,这可能是其对铝不敏感的原因之一.此外,增加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亦可能是外生菌根真菌缓解铝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