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90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93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91.
对不同稻草覆盖量处理下亚热带旱坡地红壤水分、温度变化和玉米不同生育期生理指标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有旱无灾年份,稻草覆盖可以明显地缓解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减少和调节土壤温度.稻草覆盖可减轻玉米旱害,其效果随着覆盖量的加大而越明显,但受干旱程度和生育期影响.拔节期遇旱,稻草覆盖可以维持玉米的生理活性,覆盖稻草15 t·hm-2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随生育期的推移和后期降雨频度的增加,各处理间玉米生理指标值差异减小,灌浆期和成熟期差异不明显.稻草覆盖可以增加玉米生物量和籽粒产量,覆盖稻草15 t·hm-2处理(T3)生物量最大,覆盖稻草5 t·hm-2处理(T1)产量最高,其原因主要是受旱时期为拔节期,造成处理T3贪青生长,但对处理T1后期生理机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92.
富硒食品生产工艺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营养链营养循环结构模式的原理、技术和方法生产富硒食品。将富硒有机液体肥喷施于作物叶面,使其在生长过程中摄取各种营养和微量元素硒。富硒液体肥的喷施浓度、喷施次数各类作物基本相同,喷施时期基本相当;成熟后的产量较同类普通作物有一定程度提高。其中粮食作物可增产5%~20%。蔬菜、瓜果等可增产10%~30%;含硒量可提高2~10倍。使用富硒饲料喂养畜禽。育成出栏后的产品质量、品位均较同类普通畜禽高。含硒量可提高2~4倍。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癌抗衰老、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评价富硒食品生产的社会效益;从产值、利润的不断提高等方面评价富硒食品生产的经济效益;从减少维持能的消耗和生长能的提高,动植物营养互补、气体互相交换等方面评价富硒食品生产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93.
本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并基于对能源、气候变化与环境的研究工作,认为:有必要将"单位GDP能耗"的相关指标分三步纳入"十一五"时期的"城考"必考指标体系.阐述了将"单位GDP化石能源能耗相对指标"和"单位GDP污染物强度相对指标"同时纳入"城考"指标体系.实施协同控制,是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94.
文章介绍了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梳理了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95.
对"十三五"期间哈尔滨市空气质量状况、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哈尔滨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科学参考。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区域,基于哈尔滨市12个国控监测点位监测结果,对"十三五"期间哈尔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及6项污染物进行分析,总结了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哈尔滨市环境空气质量呈现波动向好趋势,较"十二五"期间大幅改善,除细颗粒物外,其他指标已稳定达二级标准,臭氧成为仅次于细颗粒物的首要污染物,冬季燃煤污染是环境空气最主要的污染来源,秋季秸秆焚烧及春季清除秸秆根茬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96.
在全面分析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和主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好转,2020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82.9%,比"十二五"末上升2.0百分点。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39 μg/m3,比"十二五"末下降25.0%。地表水水质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酸雨污染持续减轻。但全省生态环境形势依旧严峻,PM2.5和O3复合型污染特征越发明显,部分河流、湖库污染依然存在,巢湖富营养化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地下饮用水水源地及县域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较低,局部区域存在土壤污染问题,地下水以Ⅳ类水质为主。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与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已进入攻坚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297.
"十二五"以来中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并实施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以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为研究西藏自治区"十二五"(2011-2015年)和"十三五"(2016 -2020年)时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状况,评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笔者对2011-2020年西藏自治区7个城市(地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西藏自治区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提升,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十三五"时期西藏自治区年平均优良天数比例由97.5%±2.0%提升至99.3%±0.4%,SO2、 NO2、 PM10、 PM2.5浓度年均值和CO 浓度第95百分位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CO、PM10和PM2.5浓度下降幅度较大,O3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略有上升。西藏自治区环境空气质量与人口、经济发展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受污染源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等因素影响,西藏自治区O3浓度春、夏季较高,而其余污染物浓度冬季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