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92篇
综合类   898篇
基础理论   253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78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渤海湾淤泥质海岸带典型地区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分离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渤海淤泥质海岸带典型地区景观空间格局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将研究区域分为耕地、荒地、村镇、盐田、虾池、滩涂、库塘以及河流沟渠8个景观要素。  相似文献   
952.
增城市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是在土地利用的研究中产生并发发展起来的,以协调人与景观的相互,达到合理利用土地为目的。在景观生态学和土地利用的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选取反映景观生物的一些结构、功能指标,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增城市的土地利用的特征进行生态分析和研究,为达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各景观类型间协调发展的目标而提供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953.
基于AHP和FSE的九华山风景区古树名木景观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九华山风景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为基础,从古树名木的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构建评判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FSE)对景区内古树名木景观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古树名木景观价值影响较大因素依次为姿态、传说趣闻、色彩、季相变化等。九华山风景区现有449株古树名木中,属于极高等级的古树名木有14株,占总数的3.12%;属于高等级的古树名木有84株,占总数的18.71%;而属于一般、差和很差等级的古树名木分别占总数的48.33%、27.39%和2.45%。古树名木景观价值高的树种为银杏、黄山松、桂花、浙江柿、黑壳楠、三角枫、香果树和红果山胡椒,而景点则有太白书堂、通慧寺和甘露寺。  相似文献   
954.
林光旭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4):343-345,296,F0003
地理梯度也称地理势,是描述一个地理过程强度和方向的概念。地理梯度分为自然地理梯度和文化地理梯度,剧烈的自然地理梯度造就了高密度的自然类景观资源。从研究地理梯度与自然类景观资源的视界出发,并从中国三级台阶地理构造所形成的两大台阶过渡区内自然类景观资源分布着手,探讨了地理梯度与自然类景观资源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这将对大尺度区域性旅游景观资源的发掘、开发与规划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5.
土地用途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下,耕地非农化概率值和其驱动力的空间作用强度分布在土地资源配置和耕地保护方面有积极的指示性。基于武汉市2000~2011年耕地非农化地块的微观数据,通过比较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验证了耕地非农化驱动力的空间异质性,并对异质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政策涵义做出总结分析。研究表明:1耕地间的空间依赖效应和建设用地对耕地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耕地非农化过程中具有显著影响力,且耕地非农化驱动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由于考虑到数据的空间非平稳状态所以比Logistic回归模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3耕地非农化驱动力的异质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规律,这些受到产业布局、经济和城市发展特点等的影响,根据不同驱动力空间异质性产生的原因进行差异化土地管理可以解决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供给间的矛盾。研究结果能从地块尺度上反映出耕地非农化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实现了驱动因素作用强度空间分布的可视化,并能为国土资源差异化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56.
环太湖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RS和GIS支持下,通过对1984和2002年TM影像解译,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了景观变化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耕地向水域、城镇用地和其它非农建设用地转变迅速,其中耕地的减少占土地利用总减少面积的79.3%,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增加分别占土地利用总增加量的63.5%和36.5%。城镇、工矿等人文景观斑块面积增大,并趋向集中;林地与耕地等自然、半自然景观类型斑块破碎度增加,分布趋于分散;耕地与城镇景观类型的斑块形状日趋复杂;耕地的突出优势变小,整体景观异质性程度上升。受区位和地形的影响,在苏州城区附近和东部平原区耕地流失强度较大,18年耕地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了4.74 km。景观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是人口增加、基本建设投资扩大、大量外资涌入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长。  相似文献   
957.
湖南永吉高速公路建设的景观格局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对湖南省永吉高速公路沿线建设前后的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结合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33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斑块和景观两个层次上研究高速公路建设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斑块层次指数中,沿线除公路用地外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均有所减少,257%的土地转换为公路用地,其中旱地面积减少最多,但是公路建设前后没有改变该区域的优势斑块类型;(2)景观层次指数中,斑块数目和斑块密度的增加与最大斑块指数的减少,都表明景观异质性增加;(3)不同缓冲区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建设对景观格局的干扰突出表现在距公路较近的500 m缓冲区内。本研究方法在未来路网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8.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研究是湿地生态研究的核心之一,景观功能性的性质和发挥,影响着湿地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特征,进而影响湿地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运用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江汉平原四湖地区的湿地农业的区域特点,确定了 四湖地区湿地景观分类系统,为了更好地定量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特点,我们选取了三类景观格局指数来定量描述于景观空间格局,即基本空间格局指标(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景观空间构型指标(聚集工、破碎化)及斑块特征指标(斑块分维数),比较系统地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干扰对四湖地区湿地同的结构和空间演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9.
中尺度流域的景观格局分析--以湖北四湖流域为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湖北四湖流域为中尺度流域的代表,对流域九种景观类型657个斑块的形状、6种景观类型分离程度、四个分区及全流域的景观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斑块伸长指数和形状系数是完全相关的,它们与周长/面积各自表达着形状复杂性的不同方面,有必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四湖流域的不同类型的景观斑块形状有较大差异,分区间的斑块形状差异较小;湿地类型的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其中湖泊斑块形状员简单,非湿地类型的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又以林地类型为员。这表明本地区的湿地,特别是湖泊,受到了更大的人类活动影响;湖泊斑块的分布最集中,居民点斑块的分布员分散,这不利于控制流域内的洪涝灾害;从流域的上游到下游,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呈增加的趋势,景观破碎化程度呈下降趋势,这种景观异质性的空间差异反映了流域空间开发历史的长短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60.
在阐述城市河流滨岸带的界定、结构、功能以及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的基础上,选择以上海市苏州河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地利用解译、有机污染综合指数、野外调查评分等方法处理数据,将河流与河段两个尺度上的滨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与河流水质和调查河段的景观适宜性进行相关比较研究,进一步结合上海市不同历史时期和现状背景揭示了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环境效应和社会环境效应,同时提出城市河流滨岸带的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业用地及农业用地的减少和居住用地、城市绿地与道路用地的增加、不透水面积的整体微减是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②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的变化趋势最为显著,并与有机污染综台指数变化趋势的相关关系较显著;③不同河段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不透水面积率与相应河段的景观适宜性之间的关联性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