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92篇
综合类   898篇
基础理论   253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78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基于2000年Landsat TM影像和2016年高分1号卫星遥感影像对该区域的采矿点分布进行提取基础数据,通过计算土地破坏的影响程度、矿区景观脆弱度和干扰度,对南山国际景区现有矿山的景观生态综合风险进行了评估,得出研究区域的生态风险显著增加,景观生态安全受到一定威胁的结论,并提出了针对性风险预防控制和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2.
李倩倩  潘杨  贡丹燕  黄勇  夏侯刚 《环境科学》2016,37(12):4662-4670
基于悬浮颗粒物粒度分布特性能为水环境表观质量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以流经苏州市市内运河水为研究对象,探讨无机型城市景观水体中不同表观污染程度下水中悬浮颗粒物的粒度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从悬浮颗粒物的粒径角度来解释无机型景观水体表观污染机制.结果表明,无机型水中悬浮颗粒物以单峰分布为主,中值粒径范围13~25.2μm,组分Ⅱ(粒级3.8~16μm)是优势组分,体积分数范围29.4%~59.6%;水体表观污染的敏感组分为组分Ⅱ(粒级3.8~16μm)和组分Ⅳ(粒级32~64μm),表观污染指数(SPI)与组分Ⅱ和组分Ⅳ体积分数关系具有分段性,分段节点是浊度为45NTU处,浊度小于45NTU时,SPI值与组分Ⅱ体积分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组分Ⅳ体积分数呈显著负相关;当浊度大于或等于45NTU时关系相反.影响苏州运河水粒径分布的因素主要是生物因子和水动力条件,生物因子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藻类的增加,水动力条件的作用是使水体发生再悬浮,导致水中大颗粒物质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3.
以于桥水库上游河流33个子流域采样点的重金属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河流水体沉积物中Cd、As、Pb、Cu、Cr、Zn等重金属的含量及空间分异特征,探讨了重金属与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等景观格局的关系,解析了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于桥水库上游三条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中Cd、As、Cu、Cr的平均含量高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表层沉积物中Cd、As、Pb、Cu、Cr、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2、30.39、33.49、58.20、90.16和94.80 mg·kg-1,Cd、As、Cu的平均含量和部分样品中Pb、Cr、Zn的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三条河流表层沉积物中Cd、Cr、Zn的平均含量是淋河沙河黎河,Cu的平均含量是淋河沙河黎河,As、Pb的平均含量是沙河淋河黎河.于桥水库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林地和灌草地的分布决定了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自然分布趋势,园地和工矿用地对Cd、As、Pb、Cr等的分布产生影响,村镇居民用地和耕地对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总体分布未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基于ABC态度模型,利用多源互联网大数据对贵州省高级别景区网络形象类型及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贵州多数景区网络形象指数较低,网络形象指数较高的景区极少。②美誉度、知名度与景区级别有正向关联关系,贵州“良性”层级循环景区不足,“恶性”层级循环景区占比较高。③贵州景区景观质量、景区级别与服务质量不匹配,服务质量总体好于景观质量,景区资源和产品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995.
996.
基于2015~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PM2.5和O3遥感浓度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探究PM2.5和O3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对其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 PM2.5浓度整体呈现出冬季和春季高,夏季和秋季低的"U"型特征,而O3浓度则表现为夏季和秋季高,冬季和春季低的"M"型特征,PM2.5与O3年均浓度高低排序为: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② PM2.5与O3浓度在夏季呈现正相关,秋冬季为负相关,且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O3浓度高-高集聚区的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③GWR结果显示:夜间灯光强度和人口密度都对PM2.5与O3具有正相关效应,其中,植被指数(NDVI)、风速和温度对PM2.5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而风速和温度对O3影响强度更为突出,不同因素对PM2.5和O3浓度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97.
传统村落在历史、文化、经济、旅游和科学等多个方面价值颇高,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和文化内涵极为重要。以中国湘江流域上中下游六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以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运用景观基因分析法识别了湘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分析了上中下游传统村落显性物质景观基因与隐性非物质文化基因的变异特征,总结了湘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变异特征及分异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湘江流域上游传统村落平面基因变异相悖于本土的情况侧重发生在平面结构变异上;立面基因的变异相悖于本土、突变后直接消亡的情况较多;文化基因上受外来冲击的不适感较强,有加剧景观基因变异的风险和趋势。(2)湘江流域中游传统村落对立面基因的改动需求较大,且改动时间较早,造成立面基因变异以及平面基因中街巷格局、平面布局变异较大,变异后相悖于本土的特征显著;而在文化基因中,对文化的变异融合接受能力强,变异相融于本土的情况显著。(3)湘江流域下游传统村落在形态、布局特征明显的平面基因中产生的变异不大显著;在立面基因中遭遇突变后直接消亡的特征明显;在文化基因中,对家风信仰的基因变异以相融于本土为主,习俗礼仪的基因变异呈现分化趋势,单民族聚居式的家族以相悖于本土的特征为主,多民族聚居式的家族以相融于本土的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新建景观水体水生态环境变化过程,以北京城市副中心镜河为研究对象,对2018—2020年河流水生态系统开展跟踪监测分析. 结果表明:①在水源变化和水动力条件影响下,与通水初期相比,水质指标中总磷浓度、高锰酸盐指数增加了2倍,叶绿素a浓度增加了约4倍,浮游植物密度增加3倍,与此同时透明度下降63.79%,水体转变为藻型浊水态;②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由0.26增至0.64,鱼类种类由0增至14种,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由6%增至40%. 研究显示,通过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的共同作用,镜河水生态健康水平由不健康演变为亚健康,但富营养化是制约水体继续向好发展的主要因素. 研究成果可为新建河流的景观设计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恢复力是生态系统的固有特征,可通过系统遭受干扰后恢复到原稳定态的时间和速率来衡量. 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对于掌握流域生态系统变化规律,指导长江流域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概率衰减法评估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力,首先获取了2001—2020年长江流域每16 d的250 m分辨率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以及重采样技术,获得年度1 000 m分辨率的EVI数据;然后,计算每个栅格2001—2010年、2001—2011年、2001—2012年直至2001—2020年共11年的EVI变化斜率;以全流域为统计单元,统计11年间EVI变化斜率持续为正和持续为负的栅格数量,采用衰减函数进行拟合,正负衰减的时间差表征生态系统恢复力;以6 767个小流域为对象,分析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空间差异性. 结果表明:20年来长江流域整体EVI在逐渐增加,空间分布差异在逐渐增大. 正、负衰减时间差为29.48 a,生态系统处于正向恢复状态. 生态系统恢复力呈上游及下游入海口低、中游地区高的特点,其与降雨量、地形(海拔和坡度)、林草覆盖率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相关. 在海拔1 000~1 500 m、坡度25°~30°、林草覆盖率较大的山地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力最高;而在高海拔或低海拔地区以及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生态系统一旦受到干扰或破坏则较难恢复. 研究显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整体上呈正向演替,得益于长江大保护的政策;长三角地区因人类活动频繁,生态处于逆向演替,而上游地区如金沙江、大渡河、岷江一带生态系统恢复力较低,与水电开发、地质灾害是否相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郑卫东 《环境》2012,(Z2):35-35
当下景观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控制日显突出。本文阐述了几种传统的景观水质控制方法,并介绍了生物处理景观水体的优势,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