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69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71.
正背景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最新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时期。但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资源极其宝贵。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苍翠茂密的森林化为灰烬,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损失,还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  相似文献   
72.
利用MODIS遥感数据反演广州市气溶胶光学厚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数据和NASA的V5.2气溶胶业务反演算法,对广州市进行了高空间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反演,并应用地面太阳光度计(CE-318)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MODIS L1B数据进行高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结果精度较高.利用反演结果分析2008~2009年冬季广州市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变化特征,2008年12月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较低,平均大约为0.65,随后气溶胶光学厚度逐渐增大,到2009年2月,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大约为1.35.广州市气溶胶光学厚度空间差异显著,在0.1~1之间变化,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即森林覆盖率比较高的地区气溶胶较低.  相似文献   
73.
亚洲地区OMI和SCIAMACHY臭氧柱总量观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臭氧观测仪(OMI)和扫描成像大气吸收光谱仪(SCIAMACHY)传感器反演的臭氧总量数据,结合从世界臭氧与紫外线辐射数据中心(WODUC)获取的地面观测臭氧总量数据进行验证,对比2种不同卫星遥感反演的臭氧总量产品优缺点,并分析亚洲地区臭氧总量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OMI反演的结果比SCIAMACHY的结果更好,而且具有更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臭氧总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在低纬度地区最大值出现在4或5月,最小值在11或12月,而在高纬度地区则分别出现在2月或3月和8月或9月.臭氧总量纬度地带性分布明显,并随着纬度增加而逐渐上升,在10°N~30°N之间,臭氧总量增长平缓,在30°N~50°N之间,臭氧总量快速增大.在青藏高原地区出现臭氧低值区,并在青藏高原东面的横断山脉向低纬度延伸,隔断了臭氧总量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臭氧总量变化在不同纬度呈现不同的模式,距平值随纬度的增大波动随之增大.纬度最低的站点(216)臭氧总量距平值变化最小,最大只有30 DU;而纬度最高的站点(326)臭氧总量距平值变化可达180 DU以上.  相似文献   
74.
为了推广应用无人值守变电站模式,自主开发了一种基于导航识别与红外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机器人检测设备及巡检方法。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机器人技术进行变电站设备巡检,具有高智能、低成本的优点,既实现了站内设备的实时监测,又节省了布置红外成像仪的巨大成本。  相似文献   
75.
采用扫描探针显微镜液池成像技术,对混凝过程中絮体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测与表征.结果表明,原子力显微镜液池成像技术可以对混凝过程中的微絮体进行形貌表征和数字描述,并证实在实际印染工业尾水的微絮凝过滤试验处理过程中,微絮凝时间为2min,搅拌强度为100s-1时可以达到优化的处理效果.这也说明液池成像技术能够较好的反映混凝过程中微絮体的形貌变化特征,从而实现对环境微观界面过程的原位观测与表征.  相似文献   
76.
《中国安防》2012,(4):106
近期,Opgal Optronic Industries公司推出了一款叫作"EyeSec"的新型摄像机,它能够远程探测火灾安全并进行火险评估。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创新、热成像和近红外照度解决方案提供商,Opgal公司是世界上唯一能将火灾探测视频算法嵌入摄像机的摄像机制造商,这种嵌入具体应用的摄像机可以  相似文献   
77.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目前正逐步成熟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高温压力容器的在线检测,并在常温压力容器疲劳损伤检测方面得到初步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压力容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78.
正一、前言早期安防报警业利用人体红外热辐射特性,开发出被动式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ared Detector,PIR):人体辐射的红外波长3~50μm,其中8~14μm占46%,最大辐射出现在约9.5μm处,人是恒温动物,红外辐射也最为稳定。被动式红外探测器本身不发射任何能量而只被动接收、探测来自环境的红外辐射。探测器安装后,在无人或动  相似文献   
79.
通过现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氨制冷管道的应用,指出该技术在压力管道保温状态评估、漏点检测等安全隐患排查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为氨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提供科学依据,在氨制冷系统安全隐患排查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0.
结合金凤220 kV变电站1号主变C相中压套管发热问题的案例,介绍了该台主变高压套管发热问题的原因与处理过程。通过对高压套管的解体及红外热成像检测的综合分析,确定了造成高压套管发热及最初影响检修人员对发热部位误判的原因,对此类问题的分析与处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可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