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99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了研究进水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和供气量对活性滤料滤池过滤性能的影响,以石英砂作为过滤介质,以高岭土悬浊液模拟配水进行试验,测试不同条件下滤池对S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有效过滤高度为700 mm的活性滤料滤池在HRT为10 min、SS为45 mg·L-1左右时,砂循环周期应为24 h以内;进水SS的浓度和供气量基本不影响活性滤料滤池的过滤性能;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活性滤料滤池对SS去除率逐渐增加;活性滤料滤池用于出水SS由一级B标准提高到一级A标准的合理停留时间应为7.5~10 min,最佳供气范围为7.96~26.53 L·m-2·min-1.  相似文献   
142.
CANON颗粒污泥工艺的启动与负荷提高策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缩短工程应用中CANON颗粒污泥工艺的启动时间及提高总氮去除负荷,利用SBR反应器,研究了CANON颗粒污泥工艺启动规律与负荷提高策略.试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1℃,pH 7~8,根据反应器内污泥形态及脱氮效果,调整沉淀时间及曝气量.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55 d后,实现了絮体和颗粒污泥共生系统向颗粒污泥系统的转变;117 d时,总氮去除负荷达到0.32 kg·(m~3·d)~(-1),并能稳定维持,CANON颗粒污泥工艺启动成功.通过采取不断提高曝气量的方式,运行77 d后,总氮去除负荷能平均维持在1.35 kg·(m~3·d)~(-1),实现了工艺负荷的提高.试验中发现总氮去除负荷和DO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简单地通过观察DO浓度掌握脱氮效能,维持工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3.
卡那霉素废水处理工艺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预曝—膜法A/O系统,在调节废水pH至7.5,以Q=4m~3/h·m~3(水)气量预曝48h后,COD_(Cr)去除率可达52.2%。用60%左右的出水回流,调节水质COD_(Cr)1500~2000mg/L,使膜法一级反应器COD_(Cr)容积负荷为3.45kg/m~3·d,二级反应器COD_(Cr)容积负荷为1.8~3.4kg/m~3·d时,COD_(Cr)去除率可高达93%。COD_(Cr)为5357.6~13134mg/L的废水,经处理后出水COD_(Cr)为90~175mg/L。  相似文献   
144.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流体动力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内循环三相流化床流体动力学的一些性质,认为随着进气流量的增大,氧的体积传递系数、气含率增加,混合时间与循环时间则减小。而随着载体的加入量增大,气含率、氧传递系数、循环时间和混合时间均有减小的趋势。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载体投加量为6%,相应的进气量控制在0.75-1Nm^3/h之间。  相似文献   
145.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气体的产生、控制及利用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气体的产生、控制及利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分析,描述了填埋场气体的组成、性质及产生过程,分析了影响填埋场气体产生的因素,概括了填埋场气体控制手段和管理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6.
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内循环气升式间歇反应器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污泥负荷率和碳源特性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以蔗糖为碳源时,反应器在较低的曝气量下生长有大量的丝状真菌,而在较高的曝气量下有利于污泥形成表面光滑的颗粒,但当污泥负荷过低时,光滑的颗粒污泥表面开始迅速生长丝状真菌而导致颗粒污泥不稳定。试验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物质形成好氧颗粒污泥速率快,但其操作条件难控制,容易引起丝状真菌的大量生长;以乙酸钠为碳源物质,形成颗粒污泥速度慢,污泥颗粒化程度不高;而以蔗糖与乙酸钠为混合型碳源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证明了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光滑,没有丝状菌的存在,并且颗粒污泥易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7.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了短程硝化生物脱氮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25~30℃),曝气量为0.15m3/h、pH值为7~8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平均值为89.0%(最高达95.4%),出水氨氮在5.0mg/L以下(平均3.1mg/L),NO2-得到了富集,出水中基本监测不出NO3-,总氮去除率平均为86.2%(最高达94.0%),且系统对有机物与氮源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好;曝气量和pH值是短硝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8.
介绍了南平造纸厂外,污水处理运行四年来的状况,处理结果和成本分析,并指出运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9.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产气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城市垃圾填埋气体成分及产气规律。方法通过深圳市玉龙坑垃圾填埋场现场抽气试验理论计算。结果场区内填埋气体含量分别为CH462.2%,O21.0%,CO234.7%,其余气体2.1%;  相似文献   
150.
生物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预曝调节、混凝气浮、过滤吸附三级处理法对生物制药废水进行试验 ,得到对排放量小、浓度高、间歇性排放制药废水的有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