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安全科学   433篇
环保管理   106篇
综合类   600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开展氮素迁移转化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农业小流域氮循环过程,也可为小流域氮素流失溯源提供典型案例.为深入了解和识别脱甲河水系N_2O关键产生过程和流域氮素主要来源,采用稳定同位素方法,于2016年11月至次年10月分析了脱甲河4级(S1~S4)河段水体硝态氮的氮氧双同位素(δ~(15)N-NO_3~-、δ~(18)O-NO_3~-)和沉积物有机质氮同位素(δ~(15)N_(org))、碳氮比值(C/N)特征;探讨了流域氮素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来源.结果表明,水体δ~(15)N-NO_3~-、δ~(18)O-NO_3~-分别在-19.87‰~8.11‰和-3.03‰~5.81‰范围内变化,氮素来源具有多元化特征且各河段存在差异.S1~S4河段δ~(15)N-NO_3~-均值分别为1.72‰、2.62‰、4.10‰和-1.28‰,而δ~(18)O-NO_3~-均值依次为2.60‰、-0.06‰、0.85‰和-0.62‰.S1河段硝态氮来源于土壤流失氮,而S2和S3来源为土壤流失氮、铵态氮肥和人畜粪便,S4则来源于铵态氮肥的硝化反应;硝态氮来源受生产生活影响显著.沉积物有机质δ~(15)N(δ~(15)N_(org))和C/N值波动范围分别是-0.69‰~11.21‰和7.30~12.02,S1~S4河段δ~(15)N_(org)均值分别为1.91‰、2.96‰、4.72‰和3.23‰,C/N均值分别是10.62、8.63、9.05和9.22.S1河段沉积物氮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而S2~S4河段δ~(15)N_(org)虽存在差异,但其来源均主要为流域内的污水.而硝化过程中δ~(18)O-NO_3~-分别是-7.01‰、-0.17‰、-0.28‰和-0.60‰;δ~(15)N-NO_3~-与δ~(18)O-NO_3~-的比值分别为0.66、-41.01、-30.23和9.39;S1~S4河段NO_3~--N质量浓度为1.08、1.46、1.54和1.50 mg·L-1,δ~(15)N-NO_3~-与NO_3~--N浓度呈正相关.因此,脱甲河水系中氮素转化可能以硝化过程为主体,硝化过程对N_2O的贡献可能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992.
据报道,“红旗河”方案确定的基本目标是由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水600亿m3至新疆等干旱区,发展2亿亩农田(1亩=1/15 hm2),建15万~20万km2绿带,以此彻底改善西北干旱区的生态与环境。“红旗河”通过上述河流的各调水点以上的年均径流量总和为1 444亿m3,占被调水河流总径流量的35%;“红旗河”计划年调水量约占可调水量1 444亿m3的42%。如果不考虑国际河流、调水口以下的水电站及工程的正常运行等因素,单纯就水资源而论,600亿m3总调水量是可行的。“红旗河”是跨流域调水的宏大设想,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这个宏大的设想也面临地质、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多重严峻挑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600亿m3的水能解决什么问题?在实施工程之前应该充分论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减轻这些风险带来的危害。从自然地理、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角度看,以下问题值得商榷:从主要受水区域新疆看,依据现有农田的净灌溉定额(大约600 m3/亩),即使完全不考虑渠道(干渠及农田灌溉支渠)中途渗漏与水面蒸发,理论上最多发展1亿亩农田。同样,根据新疆为了维持塔里木河下游大海子水库以下的511 km2湿地所调用的水量估算,15万km2生态绿带建设每年至少需水1 100多亿 m3。600亿m3引水量既无法实现建造2亿亩农田的需要,也无法满足15万km2生态绿带的需要,二者同时实现更无可能。何况这600亿m3的水要经过6 000多km的长途跋涉,渗漏和蒸发非常大,最终能有多少水达到受水区?该项目计划建设期10 a、投资4万亿元,每亩农田(以2亿亩计算)2万元,每m3水费近66元。工程建成运行时,谁来为昂贵的水费买单?调水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和生态后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如调入区是内流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地形封闭,缺乏排水出路,环境条件特殊。大量引水,在灌溉不当的情况下,极易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跨流域调水工程不仅仅是一个复杂的水利工程,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工程。环境效应、生态后果和社会经济影响涉及复杂的地球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也涉及复杂的人地关系和谐平衡过程。“红旗河”同时涉及国际河流,潜在的地缘政治关系需要引起重视。在现有认识水平下,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分析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规律,提出理性的评价系统和论证方案。此外,在“红旗河”的舆论造势中,还存在几个有悖科学认知的观点,如“改变中国气候格局”、“森林致水作用”、打破千百年来的“胡焕庸线”等。文章均进行了分析和澄清。  相似文献   
993.
以天津市北京排污河污灌区8个乡镇199个居民头发样品和对照区蓟州区6个乡镇93个居民头发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北京排污河污灌区当地居民头发中重金属含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污灌区居民头发中的Cd、Cu、Zn、Pb、Cr、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1、16.82、197.29、13.69、2.65和0.62 mg/kg,污灌区居民男性头发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女性,不同性别居民头发中除Pb的含量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他重金属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污灌区居民头发中Cd、Cu、Zn和Cr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在发铅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对照区(蓟州区)不同性别和年龄居民中人发的重金属含量显示与污灌区相同的趋势。与对照区(蓟州区)相比,污灌区居民头发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偏高,其中Cd高110%、Cu高20%、Zn高55.9%、Pb高36.6%、Cr高64.6%。对照区和污灌区人发中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有明显差异,污灌区人发中Cd与Pb、C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对照区人发中Cd与Pb、Cr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污灌区人发中重金属与对照区有不同的来源,污灌区土壤、农作物中重金属的累积可以通过当地居民人发中重金属含量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994.
995.
通过对位于江汉平原北部石家河古城内谭家岭遗址地层孢粉、碳氮地球化学和磁化率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石家河文化早期(4.6—4.4 ka BP),孢粉浓度较高且种类多,特别是喜暖湿的孢粉科属含量较大,植被覆盖较好,说明遗址及周边地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TOC、TN和C/N偏高,δ~(13)C_(org)偏低,表明当时以C_3植物为主,气候较为温暖湿润;该时期遗址区域可能积水较多,磁化率值总体较低,发生过水域面积增大但持续时间不长的变化,石家河古城在防御洪水及外敌入侵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石家河文化中晚期(4.4—4.0 ka BP),孢粉种类和浓度减小,TOC、TN和C/N也持续减小,δ~(13)C_(org)则偏高,气候凉干,降水减少,遗址区域积水减少并逐渐演变成古人的居住用地,受人类活动影响磁化率值明显增高;由于河湖、地下水位下降,石家河古城防御洪水与外侵的功能消失并逐渐废弃。4.2 ka BP前后气候持续凉干,极端灾害事件频繁发生,影响了当地农业和渔猎业的发展,使得石家河文化发展停滞,这是导致本区石家河文化衰落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96.
五月一日是劳动者的节日。在这个火红的日子里,漫卷诗书,于诗词中寻找劳动者们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影子,别有一番情致在心头。唐代诗人李绅可谓把劳动者的勤苦写到了极致,他的那首《悯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诗生动刻画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汗珠洒在  相似文献   
997.
滏阳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海河流域重金属污染严重问题,选择海河南系滏阳河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Cr、Ni、Cu、Zn、Cd和Pb)含量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富集系数(EF)和相关性探讨其来源,并利用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滏阳河表层沉积物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Cr、Ni、Cu、Zn、Cd和Pb平均含量分别高达142 mg·kg-1、38.2 mg·kg-1、96.2 mg·kg-1、573 mg·kg-1、0.730mg·kg-1和89.2 mg·kg-1,各元素分别超标河北省环境背景值的1.1倍、0.2倍、3.4倍、6.3倍、7.1倍和3.1倍;沉积物中Ni无重金属富集,其它元素在整个河段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且Cu、Zn、Cd、Pb 4种重金属元素受人为排放源影响较大.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处于强风险等级,Cd污染达到重风险等级,其它元素处于低风险等级.滏阳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主要存在于城市近郊河段以及受污染支流汇入河段.  相似文献   
998.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雁栖河流域内主要污染负荷产生量与入河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雁栖河流域内主要有鱼场、餐饮企业及民俗接待较为集中的自然村等3类主要的污染源,其中鱼场排水携带的污染负荷对河道水质的影响程度最大,是流域最主要的污染源,TP、TN入河污染负荷量分别为836.6kg/a、6693.1kg/a,分别占长园河流域入河总量的79.1%、79.1%。  相似文献   
999.
对窟野河上游煤矿区和中下游非煤矿区的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u、Pb、Zn、Cd、Cr、Co和Mn含量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均高于陕北地区土壤背景值,煤矿区和非煤矿区重金属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Cr-Cu、Cr-Cd、Mn-Cu-Zn、Co-Pb、As-Cd和As-Pb元素间有一定的同源性。煤矿区和非煤矿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水域处在强的潜在生态危害级别,Cd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后期应重点监控治理。  相似文献   
1000.
6月3日,2006年广西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南宁市民族广场隆重举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纪委书记马铁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家能、自治区副主席吴恒、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章崇任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