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159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387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环境》2004,(7):47
建安小学是一所1989年创办的全日制小学,1994年成为宝安区第一批区一级学校,1996年成为宝安区第一所市一级学校,1997年被评为“深圳市园林单位”,2001年通过省一级学校评估。2002年被评为“深圳市园林式、花园式达标单位”。2003年被评为“深圳市绿色学校”。学校校园面积20030平方米,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1548人,在岗教师7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相似文献   
82.
以对中点软定位簧零件为例 ,对其进行了工艺分析 ,介绍了一种既能利用国内现有的加工技术制造 ,又能保证使用精度的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为实现进口模具的国产化工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3.
分别以刚果红和中性红为染料探针,建立了牛血清蛋白质(BSA)和海藻酸多糖(SA)含量与共振光散射(RLS)发射光谱强度间的线性关系;以甲苯胺蓝为染料探针,建立了腐殖酸(HA)含量与紫外吸光度间的线性关系;优化了3种标准物质的检测浓度范围及溶液p H值条件;考察了染料探针分析方法对标准物的二元和三元混合样品中的回收率.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BSA、HA、SA浓度与染料探针光谱强度间的线性相关系数R0.98,3种标准物在混合样品中的回收率不小于95%,标准误差低于0.11%.以紫外光谱和3D-EEM光谱特征作为城市污水二级出水样品中蛋白质、多糖和腐殖酸的定性依据,确认了4种二级出水样品中的优势污染物.通过染料-探针技术与国标法测得的多糖和蛋白质质量浓度的相对偏差在1.2%~0.04%之间.  相似文献   
84.
制药废水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混凝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药废水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由于组成复杂、难去除、具有多异质性和分散性,是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主要去除对象和关键限制因子.本论文以发酵制药废水二级出水的DOM为研究对象,采用投加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去除DOM,考察混凝剂投加量和混凝pH值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分子量分级、亲疏水性分级以及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方法等对DOM进行了系统表征和分析,进一步阐述混凝过程DOM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PAC投加量为250 mg·L~(-1)、pH=7时,混凝沉淀30 min对DOC、UV_(254)、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13.05%±0.29%、23.65%±0.75%、12.66%±1.34%、63.67%±0.89%;混凝对分子量10 kDa的组分和疏水中性(HON)组分去除效果分别为50.33%±0.98%、21.56%±0.42%,而对分子量1 kDa组分去除率较低为2.26%±0.12%;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将制药废水二级出水分为2个类腐殖质组分(C1、C3)和1个类蛋白组分(C2),混凝对类腐殖酸组分(C1)最大荧光强度去除率(F_(max))最高为46.22%,而亲水性的小分子和蛋白类物质混凝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5.
王云超  杨月明  聂小保 《环境工程》2019,37(12):120-125
采用两级串联水力旋流器进行疏浚泥水原位处理技术在实现高效固液分离的同时,出水SS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Ⅲ级标准,可直接排入水体。实验条件下,一、二级水力旋流器最佳锥角分别为8°和5°,一级水力旋流器最佳分流比为0. 12。PAM的混凝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二级水力旋流器固液分离效率,降低二级出水SS;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一级水力旋流器底流体积浓度,降低一级分流比。二级水力旋流器PAM投加量为4 mg/g干污泥时,出水ρ(SS)为(301. 5±54. 1) mg/L,满足GB 8978—1996排放标准;一级水力旋流器PAM投加量为1 mg/g干污泥时,分离效率为60%时,分流比由0. 15降至0. 05。该技术有望在疏浚泥水原位处理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5A级景区最大承载量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区域旅游资源的供给能力。通过对不同省市、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的数理统计与空间展布,分析我国5A级景区最大承载量的省域空间差异和类型空间差异规律。结果表明:我国5A级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差异特征与人口分布规律较为一致;区域差异与类型差异可供景区规划布局和旅游者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对城市污水常用的两种处理方法——污水二级处理和污水潜没排海(江)的经济、环境损益分析,揭示了两种处理方法固有的优劣,从而得出;对具有大容量受纳水体的城市,采用污水潜没排海(江)处理城市污水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8.
SBR生物反应器出水溶解态有机物性质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考察了SBR生物反应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过程中,反应器内部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了污泥龄对于SBR反应器出水溶解态有机物性质特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过程中,以分子量650Da、1700Da和2000Da为代表的腐殖质类有机物逐渐积累,小分子量有机物(<200Da)逐渐转化为具有中间分子量(500...  相似文献   
89.
人工湿地对二级出水中TN、TP去除效果的季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垂直流和表面流两种人工湿地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 d条件下,在不同季节对二级出水中TN、TP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垂直流湿地系统对TN、TP的去除效果优于表面流湿地系统。两种类型的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随季节的变化而波动,夏秋季节去除率最高,春季次之,冬季去除效果最差;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随季节的变化趋势与TN去除率的变化相同,而表面流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在春夏秋季变化不大,冬季的平均去除率仅有16.5%。分析认为,人工湿地应用于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对于满足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尤其是观赏性河道和湖泊类)的水质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
中亚热带丝栗栲次生林群落高度级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高度级为参考坐标,应用衡量优势种群及群落结构动态的失稳率、群落垂直空间的分享度、α—多样性及群落高度级梯度β—多样性等指标对中亚热带丝栗栲次生林群落高度级结构特征及其动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丝栗栲群落及其优势种群个体数、群落物种数和种对级的分享度随高度级增加都呈下降趋势;各高度级物种数和个体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级间失稳率显示,群落在第2、3、6、7高度级呈增长趋势,第4、5高度级呈衰退趋势,群落整体具有增长性结构;群落随高度级形成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指数(H)逐渐降低,均匀度指数(J)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随高度级梯度的增加,群落相邻高度级间Whittaker指数(βw)呈上升趋势,而Mofisita—Horn指数(CMH)呈不规则地跳跃式变化,表现了共有种在群落不同高度级的数量差异。图3表2参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