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4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534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349篇
综合类   1642篇
基础理论   758篇
污染及防治   182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化工环保》2012,(5):486
上海化工研究院国家高效分离塔填料及装置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高效分离塔填料及装置技术研究推广中心隶属于上海化工研究院。本中心主要从事蒸(精)馏、吸收、解吸及萃取等传质分离过程的技术研发、操作程序的研究和分离装置的研发与设计,为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化肥、农药等用户提供先进、实用、节能的分离工程技术及所要求的各种软硬件服务和现场服务。  相似文献   
992.
<正>对很多人来说,假期并没有让身心得到休息,反而因过于油腻的饮食,让肠胃不堪重负。食物中有不少"高手",以下6种,不妨一试。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一种植物化学物质——异硫氰酸酯,不但有助于清除肠道垃圾,还能抗癌。为了最大化地保留营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副教授冯翔建议,这类蔬菜最好不要长时间烹饪,西兰花可以清炒,或焯一下凉拌。洋葱肠道中益生菌和致病菌共存,当致病菌打败益生菌  相似文献   
993.
正从昆明长水机场飞越连绵如岱群山50分钟后,便降落在与缅甸接壤以"驼峰航线"抗战文化、翡翠文化、火山文化等闻名于世的"极边第一城"腾冲县。一下飞机,缓缓仰起头,蓝天白云庄严温柔,饱受城市雾霾窒息荼毒的肺一下子得以自在清新呼吸,大脑也骤然亢奋灵动睿智起来。腾冲,这座屹立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年均气温14.6摄氏度,是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休闲胜地。  相似文献   
994.
争夺     
<正>八旗煤矿不大,却分两派。刘副矿长、机电科王科长和办公室王主任是一派,以刘副矿长为首;李副矿长、销售科马科长和安全科吴科长是一派,以李副矿长为首。两派之间历年来都只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小吵小闹。但是,今年煤矿传出了黎矿长打算提前退休的小道消息,这不两派的职位之争愈演愈烈了。大家心里清楚,黎矿长退休是两位副矿长由"副"  相似文献   
995.
正ISBN:978-7-03-041047-4/Q·3341开本:16定价:240内容简介本书更加站在学科的前沿,由浅入深,综合了分子育种涉及的方方面面。全书分为15章,从作物的进化讲起,而以作物的分子设计结束,包括:分子标记、遗传群体、复杂性状的分子解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等内容。  相似文献   
996.
中国镉超富集植物的物种、生境特征和筛选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晓峰  雷梅  陈同斌 《环境科学》2023,44(5):2786-2798
植物修复作为一项绿色且有效的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在近20年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检索镉超富集植物相关关键词,对过去20 a(2002~2021年)科技文献中报道的中国镉超富集植物的物种特征、野外发现地在中国各植被地带的分布、原生境特征、地质特征和镉的地球化学进行归纳总结,为镉超富集植物的筛选提供建议.结果表明,目前报道的镉超富集植物有45种.在植物物种上,隶属22科,36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植物最多,为14种.由野外调查发现的镉超富集植物有25种,主要发现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其主要生长于铅锌矿周围的高浓度镉土壤上.归纳总结发现,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高浓度重金属土壤和长时间的驯化共同促进了超富集植物的形成.因此,具备这3点的区域可以视为超富集植物存在的高概率区域,并且超富集植物的野外筛选可以围绕此展开.最后,提出可以通过高概率区域识别和调查、富集能力验证、富集能力逆境习得筛查、生态型筛查、继代遗传检验和修复能力验证这6步,来进行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和植物超富集能力的鉴定.  相似文献   
997.
黄河三角洲不同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莫雪  陈斐杰  游冲  刘福德 《环境科学》2020,41(2):895-904
土壤酶是滨海湿地群落构建和演替的关键因子,但水盐胁迫条件下土壤酶活性的驱动机制尚不明确.以黄河三角洲盐地碱蓬、芦苇、柽柳这3种盐生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探讨滨海湿地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盐地碱蓬、芦苇、柽柳群落的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指标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 0. 05).在根际土壤中,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为盐地碱蓬芦苇柽柳,蔗糖酶与脲酶活性则分别表现为柽柳盐地碱蓬芦苇、盐地碱蓬柽柳芦苇,且不同盐生植物群落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 0. 05),说明植物类型及其根际效应均会影响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特征,且根际效应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于植被类型.土壤蔗糖酶活性与有效钾(AK)、有效磷(AP)、铵态氮(NH_4~+-N)显著正相关(P 0. 05);脲酶活性与全氮(TN)、有机质(SOM)、AK、AP、NH_4~+-N和硝态氮(NO_3~--N)显著正相关(P 0. 01);二者均与土壤电导率(EC)显著负相关(P 0. 01).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含水率(MC)、全碳(TC)、TN、全磷(TP)、SOM、AK和NH_4~+-N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 05),同时,pH、总钾(TK)、NO_3~--N还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正相关(P 0. 05).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土壤酶活性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从大到小依次为:TC(P 0. 01)、SOM(P 0. 01)、MC(P 0. 01)、TN(P 0. 05)、NH_4~+-N(P 0. 05)和EC(P 0. 05),表明土壤肥力、水分与盐度是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98.
广东大宝山矿区土壤植物体系重金属迁移过程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  
陈洁宜  刘广波  崔金立  肖唐付 《环境科学》2019,40(12):5629-5639
为研究矿区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分布特征、迁移过程以及生态风险,分析了广东大宝山废弃采矿场地及附近农田的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含量,揭示了重金属从土壤到植物的迁移累积特征,并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部分土壤pH小于5,Cu、Pb及Al等重金属易从土壤中释放并被植物吸收累积.沙溪镇农田Cd污染严重,凡洞废弃采矿场地受Cd、Pb、Cu和As污染严重,存在严重的生态风险.新江镇农田也存在严重的生态风险,Cu、As和Cd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采集的8种植物大多数重金属含量均高于一般植物,尤其是Al和Fe的含量.植物地上部分10%的BCF和18%的TF值高于1,表明植物吸收的重金属基本累积在根部.废弃矿区乌毛蕨和芒草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不高,是重金属耐受规避型植物,具备潜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固定修复能力.农田杂草裸柱菊对Cd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水稻主要在根部富集As及Cd,属于根部囤积型植物.  相似文献   
999.
污水生态处理由上世纪70年代提出,其实质是结合工程学方法和生态学原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使污水无害化资源化,同时解决污水处理和水资源利用两大问题的方法.本文着重分析工程的系统结构与功能,工程对林地生态系统影响,同时简要讨论工程的水力负荷强度,灌污量核算,轮灌期制定,从而提出截流井-调节池-污水动力输送-管网-林地-城市景观林地的处理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 of a biodegradable plant based surfactant, obtained from Sapindus mukorossi, for washing low levels of arsenic (As) from an iron (Fe) rich soil. Natural association of As(Ⅴ) with Fe(Ⅲ) makes the process difficult. Soapnut solution was compared to anionic surfactant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in down-flow and a newly introduced suction mode for soil column washing. It was observed that soapnut attained up to 86% efficiency with respect to SDS in removing As. Full factorial design of experiment revealed a very good fit of data. The suction mode generated up to 83 kPa pressure inside column whilst down-flow mode generated a much higher pressure of 214 kPa, thus making the suction mode more efficient. Micellar solubilisation was found to be responsible for As desorption from the soil and it followed 1st order kinetics. Desorption rate coefficient of suction mode was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of 0.005 to 0.01, much higher than down-flow mode values. Analysis of the PT-IR data suggested that the soapnut solution did not interact chemically with As, offering an option for reusing the surfactant. Soapnut can be considered as a soil washing agent for removing As even from soil with high Fe con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