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72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116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572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25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C,N,S-tridoped TiO2 hollow spheres (labeled as C,N,S-TH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carbon spheres as template and C,N,S-tridoped TiO2 nanoparticles as building blocks. The structure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 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um (DRS),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Photoluminescence emission spectroscopy (P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ollow spheres had average diameter of about 200 nm and the shell thickness was about 20 nm. The tridoped TiO2 hollow spheres exhibited strong absorption in the visible-light region. C,N,S-tridoped could narrow the band gap of the THs by mixing the orbit O 2p with C 2p, N 2p and S 3p orbits and shift its optical response from ultraviolet (UV) to the visible-light region. P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electron-hole recombination rate of TiO2 hollow spheres had been effectively inhibited when doped with C, N and S elements.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sample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degradation of X-3B (Reactive Brilliant Red dye, C.I. Reactive Red 2) aqueous solution under visible-light (λ 〉 420 nm) irradi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C,N,S-tridoped TiO2 hollow spheres indicated highe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han commercial P25 and the undoped counterpart photocatalyst.  相似文献   
902.
基因工程菌漆酶对蒽醌染料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基因工程菌甲醇毕赤酵母(PMAD16/pMETαA-Lcc1)培养产生的重组漆酶,研究了重组漆酶对蒽醌染料Remazol Brilliant Blue R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漆酶对蒽醌染料RBBR脱色的最佳pH值为4.5,温度为45℃,当溶液中漆酶活力为10.0U/mL时,在最适脱色条件下作用14h,粗漆酶和纯化漆酶对蒽醌染料RBBR(80mg/L)的脱色率分别为95.2%和87.5%,重组漆酶可有效地使蒽醌染料RBBR脱色。  相似文献   
903.
高分子固体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染料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分别以3种高分子固体废物,即轮胎橡胶、聚氯乙烯(PV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为原料,利用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2种有机染料(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吸附、解吸行为,同时探讨了溶液pH值、离子强度和表面活性剂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VC和PET基活性炭比表面积分别为2 666和2 831 m2.g-1,中孔容积分别为1.06和1.30 cm3.g-1,15 min内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8.5%和97.0%、99.5%和95.0%,且Langmuir模型拟合的染料最大吸附量均超过2 mmol.g-1,显著高于商业活性炭F400.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描述2种染料的吸附行为,说明吸附以表面单层覆盖为主.溶液pH值、离子强度和表面活性剂对染料吸附均有较大影响.制备的高分子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强于甲基橙,2种染料均不容易发生解吸.实验结果可为高分子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制备经济高效的碳质吸附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4.
还原氧化、PAC-SBR生化法处理硝基苯废水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铁炭微电解-亚铁还原氧化法对含有以间二硝基苯,间硝基苯胺等物质为主的工艺废水进行预处理后,COD、硝基苯,苯胺的去除率分别为70.9%,88.5%,50.5%,经过预处理的工艺废水再按一定的比例与轻污染废水混合,经兼氧生化,PAC-SBR处理后,可使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92%,BOD5去除率达到98%,硝基苯类去除率达到97%,苯胺类去除率达到98%,挥发酚去除率达到99.6%,色度可从5.8万-10万倍减少至8倍。  相似文献   
905.
酵母Candida krusei对合成染料的脱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Yu ZS  Wen XH 《环境科学》2005,26(5):137-142
通过筛选实验,从土壤中新分离到1株对活性艳红K-2BP具有明显脱色效果的酵母菌株Y-G-I,经鉴定为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 krusei.该菌株对含活性艳红K-2BP起始浓度为200mg/L的培养基,最大脱色率为99%,达到最大脱色率的时间是12h.克鲁斯假丝酵母的最佳接种量应不低于5%(体积分数),培养基最适pH在4~9之间,氮源(NH4)2S04浓度不低于0.1%,相对应的碳源葡萄糖浓度不低于0.5%.对脱色机理的研究表明,该菌株对活性艳红K-2BP的去除属于降解脱色.此外,该菌株对另外9种染料(50mg/L)的脱色率在62%~96%之间.其中,对偶氮染料弱酸艳红B、活性黑KN-B和活性红M-3BE的脱色率都达到了90%以上,对三苯甲烷染料(酸性媒介漂蓝B)的脱色率达到了93%.表明克鲁斯假丝酵母在染料废水的处理上可能具有较好地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906.
Photo-degradation of Acid-red 3B dye catalyzed by TiO2 nanotub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A s one kind of novel functional m aterial, TiO 2 nanotube has been fou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solar cell (B arbe et al., 1997), sem iconductor device (V inodgopal et al., 1993) and catalyst supports (Idakiev et al., 2005) etc. Since K a…  相似文献   
907.
农作物残体制备的生物质炭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将稻草、稻壳、大豆秸秆和花生秸秆低温热解制备生物质炭,用平衡吸附实验和淋溶实验研究了制备的生物质炭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及对水体中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有很高的吸附能力,但不同生物质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4种生物质炭吸附亚甲基蓝能力的大小顺序为:稻草炭>大豆秸秆炭>花生秸秆炭>稻壳炭,这一顺序与生物质炭表面负电荷数量和生物质炭比表面的大小顺序基本一致.但亚甲基蓝在生物质炭表面主要发生专性吸附,因为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介质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亚甲基蓝吸附使生物质炭颗粒的Zeta电位向正值方向位移.Langmuir方程对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用Langmuir方程描述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由Langmuir方程预测的亚甲基蓝在稻草炭、大豆秸秆炭、花生秸秆炭和稻壳炭表面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96.1、169.5、129.9和89.3 mmol.kg-1.淋溶实验表明,156 g稻壳炭可以将30 L水中亚甲基蓝浓度为0.3 mmol.L-1的染料几乎全部除去,累积吸附量达57.7 mmol.kg-1.生物质炭可以用作高效吸附剂去除染料废水中的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908.
催化湿式氧化催化剂及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通过共沉淀制备了4类主活性成分分别为Cu、Ce、Cd和Co-Bi的粉末催化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CWAO)处理染料中间体H-酸溶液,通过实验确定了催化湿式氧化的条件,不同催化剂的处理效果比较表明,Cu/Ce(3:1)催化剂较好,当反应湿度为200℃,氧分压为3.0MPa,PH=12.0,反应时间为30min时,COD的支大于90%  相似文献   
909.
染料对环境的影响及生物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染料在环境中的归趋开始,综述了染料的生物处理技术,认为生物吸附,生物絮凝处理,以及筛同效“广谱”脱色菌,厌氧-好氧处理,固定化技术是发展的热点。  相似文献   
910.
化学氧化法处理资源回收后的J-酸和吐氏酸染料中间体废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萘系磺酸染料中间体J-酸和吐氏酸废母液经有用资源的回收后,尚须进行最终出水的达标处理.通过吐氏酸和J-酸废母液萃余液的后处理试验,确定了盐回收-混凝沉淀-化学氧化的达标处理工艺方案,并确定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其中化学氧化采用Fenton试剂(以双氧水作氧化剂,绿矾为催化剂),在经济合理的投量范围内经2—4h反应,萃余液CODCr去除率达80%以上,最终出水CODcr在200mg/L以下,满足有关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