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8篇
安全科学   166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666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我国核电与煤电环境影响的外部成本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子英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8):1086-1090
应用影响路径分析和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建立了核电能源链与煤电能源链的外部成本计量框架,对二者的环境影响的外部成本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表明:煤电能源链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直接导致酸雨、降尘和全球变暖等环境效应,对人体健康、植被、生态系统、材料和清洗等造成明显影响;而核电能源链未发现可察觉的环境影响.从污染物(SO2,NOx,PM和CO2)排放看,煤电能源链比核电能源链高2个数量级;煤电能源链的辐射影响是核电能源链的40倍;煤电能源链总的外部成本是核电能源链的115倍.比较可知:①核电是清洁的能源,其比煤电更有利于环境;②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③现行的能源价格机制中没有合理地体现环境成本.应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外部成本内部化以完善能源价格机制等途径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72.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4):171-176
该文以菖蒲为湿地植物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CW-MFC),并将其应用于农药阿特拉津的降解,且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系统构造条件。结果表明,响应模型可靠,拟合度较好,对阿特拉津去除率影响电极板占比电极板间距外接电阻。CW-MFC最优构造条件为电极板占比0.33、电极板间距20.89 cm、外接电阻987.1Ω。最优构造条件下CW-MFC的COD、TN、TP及阿特拉津去除率为93.8%、62.9%、96.3%和94.7%;电压、电流密度、功率密度及库伦效率为248.77 mV、0.08 mA/m2、22.9 mW/m2和0.243%。  相似文献   
873.
木糖利用能力和抑制物耐受能力优良的工业酿酒酵母菌株以及合理的糖化发酵工艺是纤维素燃料乙醇生产的两个关键.对一株工业酿酒酵母菌的磷酸戊糖途径转醛醇酶基因TAL1进行差异过表达,评价其在8种典型抑制物存在时对菌株利用木糖的影响;利用TAL1过表达菌株研究油菜秸秆预处理物料中抑制物含量高低对分步糖化发酵(SHF)、预糖化-同步糖化发酵(P-SSF)和同步糖化发酵(SSF)3种不同糖化发酵方式发酵过程的影响,探讨高固含量发酵的可行性.结果显示,TAL1基因过表达提高了菌株的木糖代谢能力和对8种典型抑制物的耐受能力,适度过表达菌株表现最优,有抑制物存在时的木糖消耗速率提升了20%-70%.秸秆预处理物料中抑制物总含量约为4 g/L时,SHF无法正常发酵,SSF的乙醇收率接近70%,略高于P-SSF;当物料中抑制物总含量下降到约2 g/L时,3种方式都能顺利发酵,SSF表现最优,96 h时的乙醇收率为86.5%,但SSF(96 h)和P-SSF(112 h)所需糖化发酵总时间远低于SHF(144 h);总固含量约为25%的分批补料-同步糖化发酵(FB-SSF)的乙醇浓度和乙醇收率分别达到54.2 g/L和67.2%.上述结果表明,TAL1基因适度过表达提升了菌株的木糖发酵和抑制物耐受能力,菌株已具备比较优秀的发酵和耐受抑制物的能力;预处理物料中抑制物含量相对较高时采用SSF或P-SSF工艺,而抑制物浓度相对较低时,3种糖化发酵方式都可以采用,但SSF所需发酵时间最短,生产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874.
燃料女职工劳动保护是电力行业火电厂劳动保护的重点和难点。就湖南省资兴市鲤鱼江电厂燃料车间而言,女职工占车间职工总数的2/3,车间突出的特点是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较差(成天与煤、水打交道)、岗位差异大、设备繁多。如机械设备中,既有高空作业的行车、螺旋卸煤机、斗轮机,也有地面作业的“铁牛”机(牵引火车头的设备)。输煤设备中,既有高空、高温设备,也有长至100多米的露天设备,还有湿气较重的地下设备,“海陆空”都齐全。为解决不同性质、不同岗位的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不断改…  相似文献   
875.
北美居民平均每人每年废弃一个汽车轮胎。由于回收和清洁焚烧旧轮胎比较昂贵,且有较大困难,所以旧轮胎在垃圾场里堆积如山。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Ther-mex技术公司目前开发出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新方法,即Therrno—SubTM加工程序。该公司已在该市建立一个中间升华锅炉厂,并已开始运作。美国和西欧的一些用户已申请当地的专利,采用这种能源回收技术。这种技术可为所有工业流程中需要蒸汽的工厂提供工业补充能源,如造纸厂,化工厂,污水处理厂等。Thermex公司正在北美建立一个两年回收投资的项目,其主要收入来…  相似文献   
876.
烷烃类燃料/空气预混气着火过程数值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蒋勇  吴志新  朱宁  范维澄 《火灾科学》2001,10(3):135-139
理论分析烷烃类燃料,空气混合物热着火过程,并对IPIC-CFDII软件进行修改,使之适全合资料零维着火计算,程序采用了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NASA和BERKELEY大学热力学数据库中的相关参数以及大型化学反应动力学软件包CHEMKIN中相关的模型和子程序,运用开发的源码,以庚烷/空气预混气为例,采用庚烷氧化的最新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包含290个基元反应,涉及57种组分),计算了其在不同点火温度,不同当量比和不同压力下的着火延迟时间,同时预测了火焰中反应物,主产物,自由基沈庆以及温度变化的时间进程,以具体说明该软件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77.
切向燃煤锅炉新型低氮燃烧器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前墙燃烧锅炉中,通过高温还原火焰和火焰稳定技术已可使NOx排放量降到很低的程度,并已在切向燃烧中得到了应用,该技术与燃尽风系统相结合可得到更高的脱氮效率,飞灰中未燃炭的含量仍然可以保持很低,这种低氮燃烧器的脱氮效率为50%-80%,在实际运行的锅炉上使用时NOx(以NO2计)排放量可降低到50-70mg/MJ,该技术不仅用于燃烟煤的锅炉,还可用于燃褐煤的锅炉。  相似文献   
878.
TiO2光催化脱除NOx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TiO2的光催化效应脱除大气污染物是近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TiO2光催化脱除NOx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郑重论述了光催化氧化反应及光催化还原反应脱除NOx的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对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9.
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我国多个区域正在推广应用包括乘用车、客车以及重卡在内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如何量化研究未来不同车型和不同区域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减碳潜力成为如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评价方法,考虑了未来的汽车燃油经济性、电力碳排放因子、氢能碳排放因子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规模及制氢方式的区域差异,量化评价了不同类型的氢燃料电池汽车(FCV)、传统燃油汽车(ICEV)和纯电动汽车(BEV)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以CO2当量计),对比分析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不同时间及不同区域的减碳潜力,并对百公里氢耗量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结果发现,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传统燃油客车降低36.0%,而氢燃料电池重卡相较于传统燃油重卡并没有减碳效益.随着未来我国氢能来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到2035年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传统燃油重卡降低36.5%,相较于乘用车和客车两种车型,其减碳效益是最明显的.以2035年京津冀示范群为例,随着百公里氢耗量降低20%,FCV乘用车、客车和重卡的减碳规模分别增加了7.29%、9.93%和19.57%.因此建议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短期以客车为主,长期以重卡为主,乘用车推广作为补充.分区域和分阶段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更有助于推进我国汽车领域的低碳化进程.  相似文献   
880.
王金安  许勇  汪仁 《环境科学》1994,15(3):34-37,60
利用色谱-微反联用技术研究多种多元催化剂对甲醇深度氧化的活性,并借助于XRDBET等手段考察焙 烧温度对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催化剂对甲醇氧化时均有甲醛及甲酸甲酯伴生,其伴生温度区间及最大伴生浓度随不同催化剂而变化;32-37号催化剂的活性明显高于双组分催化剂,添加少量稀土金属氧化物CeO2和贵金属Pd对活性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提高焙烧温度,催化剂表面发生烧结,对活性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