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7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12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81篇 |
废物处理 | 6篇 |
环保管理 | 515篇 |
综合类 | 1228篇 |
基础理论 | 437篇 |
污染及防治 | 30篇 |
评价与监测 | 35篇 |
社会与环境 | 124篇 |
灾害及防治 | 1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106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171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40篇 |
2011年 | 158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139篇 |
2008年 | 146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杨虹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8,18(4):69-71
医巫闾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辽西地区唯一完善的森林生态保护区,又是辽宁省著名旅游胜地之一,曾被誉为辽西走廊上的 “绿色明珠”。但是近几年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对其影响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92.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内蒙古赛罕乌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及综合价值进行了阐述了评价,阐明了该保护区对岭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西辽河水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森林植被对积雪分配及其消融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雪和融雪作为对北方流域水文与生态具有贡献意义的两个地表过程,与森林植被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森林植被通过地表遮荫、林冠截留、改变风场格局等方式来改变林区地表积雪分配格局,同时可通过改变林区太阳辐射收支平衡、地表粗糙程度等影响地表融雪速率及其时空分异。在分析积、融雪变量与森林植被相互关系以及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林冠几何、林木空间分布、植被类型、森林经营活动等方面归纳了影响积雪分配及其消融速率的主要因素,概括了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今后林雪关系、雪水文过程研究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94.
95.
现状
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经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531个,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2%。另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对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96.
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但不合理的开发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湿地水质面临污染等等。在分析腾冲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7.
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方式,如果经营规范,将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反哺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在生态旅游发展中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从而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近几年,基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文化功能,旨在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的生态旅游得到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方式,如果经营规范,将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反哺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反之则将对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8.
99.
Electro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a forest soil profil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mobile and reactive organic compounds in ecosystem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ate and transport of soil organic pollutants, nutrient cycling and more importantly global climate change.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were first employed to evaluate DOM redox properties, and spectroscopic approaches were utiliz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concerning its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DOM was extracted from a forest soil profile with five horizons.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more redox-active moieties in the DOM from upper horizons than in that from lower horizons. Cyclic voltammetry further showed that these moieties were reversible in electron transfer. Chronoamperometry was employed to quantify the electron transfer capacity of DOM, including electron acceptor capacity and electron donor capacity, both of which decreased sharply with increasing depth. FT-IR, UV-Vi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OM from the upper horizons was enriched with aromatic and humic structures while that from the lower horizons was rich in aliphatic carbon, which supported the findings obtained by electrochemical approaches. Electrochemical approaches combined with spectroscopic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 extracted along a forest soil profile.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OM, which can be rapidly and simply obtained,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DOM along a soil profile and will aid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geochemical role of DOM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