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22篇
综合类   1077篇
基础理论   381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154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庐山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特性及其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子,评价森林土壤健康状况对森林健康的维护经营以及森林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调查和分析庐山8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特性的基础上,评价指标分别从物种多样性以及不同的森林土壤特性中进行筛选,包括物种多样性系数、枯落物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容重、粘粒含量、有机质、p H值、阳离子交换量、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磷酸酶活性等指标,基于SPSS19.0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分析,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应用合适的土壤健康评分函数,将测得的指标值转换为对应指标的分值,最后通过加权综合法,计算其土壤健康指数,并对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8种森林植被类型下最终的土壤健康指数大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0.78)常-落混交林(0.72)灌丛(0.69)常绿阔叶林(0.67)落叶阔叶林(0.64)竹林(0.59)马尾松林(0.53)黄山松林(0.46)。  相似文献   
142.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4):24-24
“以生态修复为使命”的贸易发展方式,是指把改善环境、恢复生态作为我国贸易发展的一种新使命和新任务,建设一个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新贸易体系。这个体系包含3个内涵:一是控制和减少资源和环境消耗型产品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缓解我国环境压力;二是增加进口能替代我国环境消耗的产品,实现环境输入;三是通过调整进出口结构,从绿色产品贸易、环境友好型技术贸易和其他有利于环境的贸易活动中赚取经济利益。这三者是依次优先的关系,即当务之急是减少环境消耗型产品出口,其次是实行环境输入,最后是绿色贸易。  相似文献   
143.
文章在阐述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原因的基础上,依三江源区自然环境特点,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技术措施与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认为人工生态环境恢复重点是复坑平整及选用合理的植被种类。  相似文献   
144.
公路、铁路、油气管线等是造成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线性工程。笔者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河盆区线性工程引发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治理恢复的工程措施及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植被的现状调查和对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生态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提出提高该区植被覆盖率及改善生态环境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6.
利用MODIS数据建立近7年和静县NDVI时间序列,通过采用均值法、最大合成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该区不同植被类型年内变化、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和静县植被季相变化明显,不同植被类型变化幅度差异显著;近7年大部分地区植被存在退化趋势,局部区域植被有所改善;不同植被类型退化程度从大到小为荒漠草原>荒漠植被>草原>高山垫状植被>高寒草原>草甸 沼泽>落叶阔叶林>耕地;平原区植被NDVI的变化主要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山区植被NDVI除受季节性放牧影响外,更多的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7.
总结了淮南矿区采煤塌陷地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塌陷地对矿区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和效应,据此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生态恢复机理和研究区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48.
人工湿地系统植被构建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的核心之一,不但有助于污水净化,还能产生一定的生态环境效益.湿地运行初期植物的生长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植物的生长和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面对新建的人工湿地,如何快速高效的构建植被系统,是工程建设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湿地植被构建方式的改进有助于提高湿地建设效率,改善系统处理效果.本文从工程角度探讨植物种植方式、种植时间、种植密度及湿地启动对湿地植被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9.
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构成农户承灾体恢复力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可以提高农户家庭的经济水平,进而提升农户的旱灾恢复力.通过对河北省邢台县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农户承灾体恢复力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研究表明,户主外出务工模式不仅在农业生产的灾后恢复上,而且在农户家庭经济的恢复上均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子女外出务工家庭而言,子女不愿意再从事农业生产,并且子女的务工收入对家庭的贡献十分有限,即子女外出务工对家庭旱灾恢复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0.
基于TM与MODIS遥感数据的农业旱情监测——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域为研究区,基于TM和MOD IS遥感数据,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确定了研究区旱情等级。首先,将其与遥感解译获得的冬小麦空间分布图叠加得到受灾冬小麦空间分布图;然后以1 km的距离在受灾冬小麦周围做缓冲区,并与通过人口密度模型获得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叠加,得出受灾人口空间分布;最后基于光能利用率改进模型构建粮食产量回归统计模型,得到粮食产量。目的是从粮食产量和作物受灾影响人口两个方面对农业受干旱影响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和定量评价,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防灾、抗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4年研究区:(1)春季受灾面积小,仅占16.4%;(2)旱情较轻,以轻旱为主,占受灾面积的89%;(3)冬小麦种植面积约为23 965.0 km2,受灾面积约606.3 km2,主要位于唐山市和保定市;(4)粮食产量回归统计模型精度达到了87%,冬小麦产量约为11939247 t,单产约为498.8 t/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