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2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14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篇 |
环保管理 | 122篇 |
综合类 | 683篇 |
基础理论 | 270篇 |
污染及防治 | 17篇 |
评价与监测 | 37篇 |
社会与环境 | 110篇 |
灾害及防治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83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煤矸石山无土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煤矸石山无土植被恢复技术,包括矸石基质改良,迁宜性植物种生长特征评价筛选,建立先锋植物种群的结构配置模式。跟踪观测植被恢复后,植物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942.
以铁岭柴河铅锌矿尾矿库复垦治理为例,根据尾矿库“生态封闭”原理,选取表层覆土50cm种植紫穗槐(措施1)、设置土工布隔离后覆土30cm种植紫穗槐(措施2)和厚覆土150cm种植刺槐与紫穗槐(措施3)等3种不同覆土及植被措施,运用影子工程法、替代成本法、恢复费用法和生态价值法等方法,构建尾矿库覆土与植被措施的效益估算模型,估算各措施的深层淋滤污染扩散防治效益、地表径流侵蚀扩散防治效益和风蚀扩散防治效益.效益估算结果表明:措施1、措施2和措施3的深层淋滤污染扩散防治效益分别为2975.24,3449.56,3604.75万元/a;3种措施可在不同程度上减少表层覆土流失、下游河道淤积及水体重金属污染,产生的地表径流侵蚀扩散防治效益分别为1222.66,2585.71,2586.75万元/a;3种覆土及植被措施均可有效抑制重金属风蚀污染扩散,产生的风蚀扩散防治效益分别为1235.45,1235.45,1237.86万元/a. 3种覆土及植被措施在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的综合效益分别为5433.35,7270.72,7429.36万元/a. 深层淋滤污染扩散防治效益在综合效益中所占比重最大,尾矿库覆土及植被措施的选择应以控制雨水入渗淋滤为主,结合降雨、蒸发等气象因素和覆盖土壤特性等,考虑治理成本,合理确定覆土厚度以及设置隔离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43.
以京津冀地区BVOCs排放清单为基础,采用WRF-CMAQ模型模拟与情景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2018年7月京津冀地区BVOCs排放对O3和PM2.5浓度贡献,解析了北京、邯郸、承德、保定等典型城市不同植被类型BVOCs排放对O3和SOA浓度的影响水平,并应用O3和SOA生成潜势核算结果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BVOCs排放对北京、邯郸、承德、保定O3生成贡献率分别为30.19%、24.77%、35.56%、26.73%,对SOA生成贡献率为2.55%、3.32%、4.17%、3.59%;北京、承德的乔木与果园BVOCs排放对O3和SOA浓度贡献最大,邯郸、保定的草地与庄稼BVOCs排放对O3和SOA浓度贡献最大;数值模拟结果与O3、SOA生成潜势表征的潜在影响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944.
2000~2017年贵州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ODIS/NDVI数据、近18年来贵州省气象站点数据,辅以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和空间动态变化分析等方法,研究贵州省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植被覆盖变化对气象因子在地域、变化速率和变化方向方面的时空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2000~2017年贵州省植被覆盖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增速为0.004/a,夏季NDVI值最高,冬季增加趋势最大;空间上,贵州省植被覆盖格局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变化趋势上,贵州省植被覆盖呈改善和退化趋势的面积分别占贵州省总面积的94.97%和5.03%。(2)2000~2017年,贵州省气候变化特征是降雨量在年内分布不均,且主要分布在5月至8月;温度在各个季节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是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大于零的面积分别占贵州省总面积的98.4%和60.46%,说明在全球暖湿化的大背景下,贵州省大部分地区亦呈温度升高、降水增加的态势。(3)贵州省NDVI与气温的相关性大于降水,但其对降水的滞后性却高于气温。其中,秋季植被受降水影响滞后性最强,其次是夏季。(4)不同气候要素对贵州省植被生长影响具有空间差异性,98.4%的地区NDVI与同期温度均达到正相关水平;NDVI与同期降水并未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但82.63%的地区植被与前一年降水呈正相关水平。植被与降水呈负相关的地区,建设用地、裸地占更大比率,且人类活动在植被变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45.
湖滨带是湖泊保护的重要屏障,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对入湖污染物降解起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分布,以洱海沙坪湾湖滨带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中AG(乔草植被带)、EP(挺水植被带)、SP(沉水植被带)和UV(无植被带)的土壤或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滨带植被带中细菌种类丰富,共有54个门、106个纲、192个目、334个科和503个属被检测到,细菌的OTUs从高到低依次为EP(3 162个)、AG(2 926个)、UV(2 709个)和SP(2 427个),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EP(10.14)、AG(9.75)、SP(9.44) 和UV(9.26);湖滨带植被带中主要细菌类群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AG,48.55%;EP,47.83%;SP,40.36%;UV,44.00%)、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AG,19.30%;EP,5.31%;SP,5.67%;UV,6.30%)、厚壁菌门(Firmicutes)(AG,6.01%;EP,8.24%;SP,3.96%;UV,13.13%)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AG,3.98%;EP,8.91%;SP,8.95%;UV,7.59%),主要类群在不同植被带中占比不同;植被带类型对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影响不大,但对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影响较大.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w(TP)、pH和w(OM)(OM为有机质)是影响不同植被带细菌种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46.
矿山恢复过程及前期恢复时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矿山生态环境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对矿山恢复到特定程度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要求。矿山恢复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恢复以水土保持为目的,后期恢复以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为目的。草本植被在前期恢复中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功效。不同区域的草本植被恢复到特定盖度有明显的时间分异,所需时间与区域NPP(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值呈负相关。据估计,草本植被恢复到70%的盖度,热带林区大致需要5~9个月,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需要9~15个月,温带林区需要15~24个月,寒带针叶林带和温带草原则需要超过两年的时间。建立的盖度-T(时间)-NPP曲线,结合区域植被有效盖度,为矿山前期恢复的时限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7.
西部地区植被恢复重建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体的西部地区植被恢复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工程,必须以水热等气候因子所决定的植被生物地带性为科学依据,以国家调控下的区域间互补的市场经济机制为运作体系,必须在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补偿机制的同时,建立长期稳定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为此,该文讨论了西部地区自然植被的地理格局、适度的退耕规模和退耕后的植被恢复重建、植被恢复工程的环境服务功能产出、生态产业与经济补偿机制、天然植被的保护和改良等科学问题,指出了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和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948.
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对作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GIMM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残差分析和相对作用分析对华北地区1981—2006 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植被覆盖变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1981—2006 年华北地区植被NDVI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其增加速率为0.009/10 a,但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且植被NDVI退化区域面积大于改善区域面积;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干燥度指数和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气候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因素;此外,无论在华北地区植被改善区域还是退化区域,人类活动起到的作用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植被改善区,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为68.10%,大于气候变化的相对作用(31.90%),在植被退化区,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为71.88%,也远大于气候变化的相对作用(28.12%),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大小在不同空间位置上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949.
NOAA/AVHRR数据在植被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NOAA/AVHRR数据的特点。对利用NOAA/AVHRR数据进行植被生态监测的原理及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及应用前景给予了论述,提出在新疆荒漠区进行监测的步骤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