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53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环境纠纷的日益增多和公民环境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环境侵权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协调、有效的环境侵权救济制度,尤其是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扩大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扩大传统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增加对环境权益损害的赔偿,并予以量化,只有这样,才能为环境侵权受害者提供及时、充分、合理的救济,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72.
介绍广州市海珠区环保部门与检察部门共同办理涉及环保的民事侵权案件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3.
试论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制度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4.
日前,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法院审结一起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法院依法判决雇主对雇员过失致人损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判决场地出租者承担连带责任。一、案例经过镇江市某超市把场地租赁给扬州某制衣公司经营。37岁的打工妹刘艳是合肥某公司的促销员。因镇江市某超市与合肥某公司有购销商品关系,2003年1月11日下午,刘艳按公司的安排到镇江市某超市取货,在店内遇到熟人——扬州某制衣公司员工梅子,两人相见后谈笑起来。刘艳站在取货用高架梯旁等着从高架梯上取合肥某公司的货,而梅子此时正站在高架梯平台上取上层货架上的纸箱。梅子边搬…  相似文献   
75.
陈某自2005年11月到某服装公司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06年6月1日,陈某在上班途中与机动车相撞,经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经一、二审法院判决:被告人林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零6个月,附带民事诉讼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96万元,扣除已付8000元,  相似文献   
76.
频频发生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给矿工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受害矿工却只能获得极少的民事赔偿。造成实践中损害与赔储极不对称的原因在于相关制度的短缺,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与司法最终救济的缺失导致了受害矿工不能获得充分各理的赔偿。文章分析了受害矿工民事权益救济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7.
马勇 《世界环境》2011,(2):34-3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水污染环境侵权纠纷和突发事件持续频发,水污染防治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来看,水污染防治单纯依靠环保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新修订  相似文献   
78.
新《环保法》第五十八条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有了明确界定,今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受理条件、办理程序、责任方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立案难、执行难的问题预计会逐步得到解决。"民事诉讼法、新环保法、《解释》中都有针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专门章节,这样‘三位一体’,环境公益诉讼今后没有了制度上的障碍。"刘林说道。刘林,安徽高  相似文献   
79.
2020年8月10日,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就原告储某某诉被告广东某检测有限公司合同纠纷一案,做出判决。这是一起关于注册消防工程师挂证的官司。本刊依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的《民事判决书》,对此案进行了回顾。希望对从事消防技术服务的企业和从业的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0.
《劳动保护》2021,(7):76-77
笔者认为,从法律性质上分析,职业病民事赔偿是基于侵权责任而产生,与工伤保险待遇有本质上的分野,两者在法律关系基础、给付性质、补偿目的等方面均存在显而易见的区别,因此,不应以工伤保险待遇而完全否定了职业病民事赔偿。与此同时,劳动关系的存续更不应成为职业病民事赔偿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