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4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伊水 《环境》2007,(10):40-42
20年前,在美国"唐人街"摆放的物美价廉、又适合中国人用的商品,多是"台湾制造".现在,这种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中国制造"不仅充斥欧美市场,甚至覆盖非洲一些小国.多数非洲国家的人认为,要是没有中国产品,某些产品这些国家的普通民众一辈子也买不起.非洲年轻人说:"中国人真了不得,但也真的令人恐怖"  相似文献   
42.
在我国,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调查显示,灾害后果如此严重,与民众的防灾意识淡薄有很大的关系。我国46%的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了解十分有限,26.6%的人甚至根本不了解。国外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对民众的防灾教育。  相似文献   
43.
对于不同的灾害事故,组织民众防护时,应针对各种灾害事故对人员的伤害途径和伤害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根据上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应着重组织搞好以下几种灾害事故的民众防护。对灾害事故的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措施和公共防护措施两部分。个人防护措施是民众个人根据平时防灾知识普及教育所掌握的防护知识和技能,自主采取的防护措施;公共防护措施则是各级政府和基层单位及民防组织针对灾害事故的伤害特点,组织指导相关地区的民众所共同采取的防护措施。这里主要介绍公共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4.
编者按2020年初,在武汉被发现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席卷中华大地。今年的春节,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变得沉重而紧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数字迅速上升,除湖北武汉外,各省市也纷纷出现的疫情病例让人心痛和焦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能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45.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疫情,除了关心与关注外,无数的人都发出这样的疑问,我能做什么?我可以做些什么?不论是"在家宅",还是用自己的一己之力为抗战疫情出把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抗击疫情的"急先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能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呢?尽量呆在家中,保持室内通风春节期间,疫情严峻。专家建议,尽量待在家中,不要外出拜访亲友,减少出门次数。冬日虽然严寒,我们在家也要扛起责任,保持自家门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相似文献   
46.
本文通过分析协商吸纳型环境政策工具的治理优势,指出我国应用这一新型环境政策工具将面临政府操控风险、公众参与不足、缺乏配套的措施制度和程序制度的阻碍。建议应当从强化对政府行政权力的法治监督、加强公众参与的法治保障、完善环境治理工具法律制度入手,探索可行的法律对策,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47.
张鹏 《绿色视野》2012,(12):51-57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由此掀起民众对于他的文学作品阅读热。与此同时引发的还有中国民众对“阅读危机”的关注和思考。中国年出版书籍居世界第一,同时又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48.
韩石山 《绿叶》2010,(3):56-58
现实中许多做法都与真正的环境意识渐行渐远.这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欠缺有关.又与当下奉行的教化原则有关——宣传了这么多,总有一句你该听吧?但空话起不了好作用,反倒引起民众的反感。如果政府关心民生,民众会体会到国家真正在关心自己,不热爱国家,不热爱家乡.不热爱邻人,等于毁掉自己的幸福.环境意识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49.
高峰 《环境教育》2010,(1):67-68
如何应对因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威胁?近年来,一种通过将二氧化碳浓缩后填埋于地下的环保技术(简称CCS)正逐渐在欧美国家启用。2010年1月1日,国际石油巨头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计划在荷兰巴伦德雷赫特市建一座地下二氧化碳填埋场,却引起了当地5万民众的强力抵制。虽然壳牌一直宣称该项目“绝对安全”,但上至市长下至普通民众,都没人敢相信壳牌的说法。有专家称,该技术或许真的能够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出一份力,但一旦发生泄漏,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50.
从挪威的环保经验来看,政府不应是环保责任的全部承担者。政府、工商企业、非政府组织及普通民众等的密切合作和积极参与才是关键。试以水资源为例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