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239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357篇
综合类   1105篇
基础理论   125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63篇
灾害及防治   2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01.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13(4):38-38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2006年10月26日宣布,启动《京都议定书》中确立的“联合国执行机制”,以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902.
农业对小冰期和现代我国七月气候的影响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冰期是数千年来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冷期,也是近百年变暖的直接历史背景,该时期我国农业扩展范围已与现代相差无几。自然植被被农业植被替换,对区域水循环和气候变化都产生影响。比较冷暖时期该类影响之差别,有利于认识土地覆盖与气候的联系。文中利用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考察小冰期和现代两种全球背景下我国区域土地覆盖变化对七月平均气候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冰期夏季偏冷地区主要在北方,农业具有减缓小冰期大尺度降温的效应,而在较温暖且温度变化较小的华南和华中地区,农业则起一定的降温效应;农业对现代气候下的降水影响不大,但在小冰期背景下却导致降水减少  相似文献   
903.
关于在生态省建设中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全国已有近半数的省份开展了生态省创建工作.实践证明,生态省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过程中的一种经济手段,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生态省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可以起到重要的资源调控作用,从而推动生态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阐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与途径,并结合生态省建设工作实际,就如何强化生态补偿资金的监督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04.
《中国ISO14000认证》2007,(2):F0004-F000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6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愿意与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暖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05.
大庆市共有14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469.0249平方千米.通过调查大庆市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分布情况,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存在问题-即保护区级别低,区域分布不平衡;投资力度小,管理体制不完善;科技力量薄弱,研究工作滞后等,为此提出要加强大庆市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就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统一组织协调,明确管理体制、设置管理机构,多元筹划资金、争取优惠政策,开展科学研究、增加科技含量,开发生态旅游、促进可持续发展等七项建议.  相似文献   
906.
新闻简讯     
《世界环境》2004,(3):53-57
  相似文献   
907.
人类健康和幸福直接领带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构成世界食物安全的生物基础并维持人类的生计。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在以空前的速率被改变着,这种改变的最重要驱动者是土地覆被、气候变化、污染、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获取及外为物种的引入。  相似文献   
908.
长白山区人参栽培气候生态适应性及其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人参高产栽培的气候指标,确立了鉴定长白山区人参栽培气候生态适应性的隶属函数和描述人参综合气候适宜度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人参适宜栽培海拔高度的地域变化。采用地理细网格场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人参栽培气候适宜性的地域性差异。结果表明,长白山区人参栽培的气候生态适应性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09.
田晨 《世界环境》2007,(2):34-41
气候变暖正在日益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2月2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所作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简称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有超过90%的可能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到21世纪末,在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估全球地表平均增暖1.8℃至4.0℃,海平面相应上升18到59厘米。[编者按]  相似文献   
910.
杨树是黄土高原的主要树种之一。本文根据阴山东段不同立地条件下25年生的四种杨树解析木生长量资料,与该地区同时期气候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按关联度大小,选取了八个气候因素作为聚类因子,再将关联度归一化,求得各因子的权重,表示各气候因素对树木生长作用的大小。最后根据黄土高原西部68个气象站1951—1980年的气候资料,应用动态聚类分析法,把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划分成几个不同类型林业气候区,区划结果与实际考察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