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2篇
  免费   1131篇
  国内免费   3404篇
安全科学   1571篇
废物处理   141篇
环保管理   336篇
综合类   6460篇
基础理论   846篇
污染及防治   560篇
评价与监测   203篇
社会与环境   139篇
灾害及防治   161篇
  2024年   276篇
  2023年   855篇
  2022年   814篇
  2021年   734篇
  2020年   556篇
  2019年   576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91.
双酚A(BPA)是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人体和生物都存在毒性风险.高级氧化技术(AOPs)因其能产生大量的活性物种来降解污染物,成为目前处理环境中污染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紫外联合过氧化镁(UV/MgO2)体系降解水体中的BPA,并探究了该体系对BPA的降解机制.实验结果表明,UV/MgO2体系能够高效降解水体中的BPA,在1 h内降解率可达98%,体系降解的反应速率对比单独MgO2和单独UV降解分别提高了约48倍和18倍.数据显示在0.5 g·L-1 MgO2浓度下BPA的降解速率最快.水体的pH、不同水体及水体中的不同离子对UV/MO2体系降解BPA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SO42-、HCO3-和HA有明显抑制作用),总体来说,体系的适应性较强.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PR)检测得知体系中存在·OH、1O2  相似文献   
892.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利用正硅酸乙酯的水解在其表面包裹SiO_2,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复合粒子进行表面氨基化制备出Fe_3O_4@SiO_2-NH_2;采用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磁滞回线等手段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复合粒子呈微球形,粒径相对均匀,大约在200 nm.并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进行批量实验,研究了该复合纳米材料作为吸附剂在不同条件下对U(Ⅵ)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固液比1∶200、温度35℃、吸附平衡时间30 min、pH 5的条件下,复合粒子对U(Ⅵ)的吸附效果最佳,为95%左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粒子对U(Ⅵ)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吸附可用Freundich等温模型较好地描述,说明为多分子层吸附.实验表明所制备的氨基化磁性复合纳米粒子对溶液中U(Ⅵ)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有望成为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含铀废水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893.
磷系阻燃剂对人体的潜在毒性作用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肾脏是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若肾脏细胞受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本研究以人胚肾细胞HEK293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毒理学实验,筛选出磷酸三苯酯(TPP)及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CPP)诱导人胚肾细胞HEK293凋亡的关键靶标基因p53。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子对接模拟和光谱法分析发现,TPP和TCPP分别以嵌插方式和沟槽方式结合p53-DNA,改变基因片段的框架结构,启动分子起始事件,通过影响相关基因(Bax、Hrk、Bcl-2和Bad)的表达量,导致线粒体途径释放cyt c,最终激活Caspase 7实现细胞凋亡。研究结果阐明了此类污染物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为毒害化学品的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4.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 PAEs)是环境介质中的一类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已有研究表明,PAEs具有明显的内分泌干扰毒性,并会对动物和人体的生殖发育与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体外细胞评价模型因具有高通量、测试周期短、成本低和毒性效应易于探明等技术优点,被广泛应用到PAEs毒理学效应的研究中。本文从内分泌干扰毒性、胚胎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遗传毒性以及致癌作用等方面,对PAEs的一些体外细胞毒性评价模型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并对其相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旨在为体外细胞毒性评价模型的有效利用提供借鉴,并对PAEs毒性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895.
896.
溶解性有机物(DOM)结构、组分复杂,传统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深度处理工艺等对DOM去除有限,在消毒过程中可能生成消毒副产物.DOM的结构、组分影响其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为了深入了解DOM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形态变化,需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其变化进行表征.本文围绕DOM在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分子量、馏分、芳香性及荧光组分等性质的变化,综述了当前饮用水研究较为广泛的预处理分级(物理分级-超滤膜过滤、化学分级-树脂吸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等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不同表征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准确评估水处理过程中DOM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7.
当前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的源头替代和过程控制还有待推进,故仍需发挥好末端治理的保障作用。通过调研和现场监测,获取我国VOCs治理技术应用现状,开展技术评估和未来展望。结果表明:各行业企业VOCs治理技术仍以活性炭吸附、光催化/光氧化及其组合技术为主,共约占86.38%,不同行业VOCs治理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有所差异;燃烧及其组合技术的平均实测去除效率最高,分别为81.74%和89.81%,其他非燃烧技术的平均实测去除效率均在80%以下,特别是企业较普遍使用的活性炭吸附、光催化/光氧化及其组合技术实测去除效率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低于50%,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实际应用中,VOCs治理技术选择不合适、工艺设计不合理、预处理不重视、运行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未来VOCs治理技术仍需不断优化升级、更新迭代以满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98.
采用水浴法合成了具有孔道结构、高稳定性和多活性位点的固体吸附材料UiO-66-(COOH)2.通过考察接触时间、温度、起始浓度、干扰离子等因素,评估了UiO-66-(COOH)2对放射性铯离子(Cs+)的吸附性能.试验表明,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在313 K条件下,最佳吸附容量和去除率分别达到90 mg·g-1和60%.结构表征验证了吸附过程是在Cs+与有机连接体中羧酸根的质子交换以及与金属节点的离子交换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值得注意的是,材料吸附Cs+后仍能保持其化学和热稳定性;同时,在钠和钾干扰离子共存时,UiO-66-(COOH)2对Cs+仍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SCs/M=5)和去除效率(58%).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用于核废水处理、放射性污染和放射性同位素回收的新型材料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99.
为了确定我国土壤中菲(Phe)对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毒性阈值并建立其预测模型,以外源添加的方式研究了我国15种典型土壤中Phe对白符跳存活率与繁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符跳繁殖率对Phe毒害的敏感性远高于存活率,基于混合有机溶剂(正己烷与丙酮的体积比为1∶1)提取的Phe实测值推导的繁殖率的EC50(半数效应浓度)范围为21.09~99.50 mg/kg,不同土壤中的EC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72倍;基于HPCD(羟丙基-β-环糊精)提取的Phe实测值推导的繁殖率的EC50范围为18.31~48.26 mg/kg,不同土壤中的EC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63倍.(2)对白符跳繁殖的EC50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EC50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黏土颗粒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0.656;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0.(3)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白符跳繁殖的EC  相似文献   
900.
为了测定煤层硫化氢(H2S)含量,防治矿井H2S涌出,提出一种通过钻屑法测定煤层H2S含量的方法。在未受采动影响的新鲜煤壁,采用钻屑法取样,通过测定煤样H2S解吸量、取样过程损失量和H2S残存量确定煤层H2S含量。根据溶于水中H2S的p H值和色谱分析解吸气体中H2S体积分数,确定H2S解吸量;根据煤样解吸规律和气样H2S体积分数,确定H2S损失量;根据色谱分析残存气体中H2S体积分数,确定其残存量。用此方法,对山西某矿H2S涌出煤层进行现场和实验室测定。研究表明,该矿H2S含量为(4.465~6.701)×10-3m3/t。钻屑法测定煤层H2S含量是可行的,可以为矿井H2S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