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60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7,(3):126-130
在法治一体建设背景下,法治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及其依法运行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权力的培育与扶持属于法治社会建设的辅助性和外源性动力,而社会组织自身发展壮大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根本性动力。法治社会建设实践路径主要包括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壮大,社会组织依法运行以及社会组织参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法治社会健康发展对于限制和监督国家权力的滥用,巩固法治的基础和根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2.
社会治理创新离不开法治的支撑,法治是社会治理创新的运作基石、内在驱动与价值取向。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着新的社会矛盾与问题,文化、制度及发展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治理工作带来影响。当前从法治化视角来探究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培育公民法治意识、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和健全社会治理法治化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3.
总结2008年以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分析应对金融危机留下环境污染加重后遗症的法治原因,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落实环境法律,依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法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4.
<正>全省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行业企业负责同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抉择,标志着法治中国建设步入新征程。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8月31日审议通过的新安全生产法,将于12月1日起施行。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具体体现,必将全面规范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加快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促  相似文献   
145.
安全诚信既是对企业安全工作的承诺.也是以道德范畴和企业信用规范来约束自身的安全行为。建立企业安全诚信机制.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保证。对于推动安全生产稳定好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6.
安监人员是维护生产经营安全秩序的“警官”,是除患的刀子,这把“刀”不快,灾难就会时时威胁职工的生命。而安全执法的现实要求,不仅要依法治“险”、依法治“烂”,还要依法治“权”、依法治“官”。因此,没有一把快刀子,即使有“制”也会无“治”,职业安全必成空想。  相似文献   
147.
笔者在网上了解到,我国现阶段还没进入“依法治安全”阶段,而“为安全立法”才是当前的重点。“到2010年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这是政府红头文件上的权威说法。细读该文,方知我国实现依法治安全的行政目标,其最短期限距今还有5年。但是,仅以笔者所知,我国在安全方面有许多专门的法律法规、国标行标早已施行,还有不少与安全相关的法律可以遵循,就连最晚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也施行了两年。  相似文献   
148.
环境执法能力强弱、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环境法治建设,也是法治徐州建设的一个方面。徐州市环保局以提高环境执法水平为切入点,着力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在徐州法治建设中发挥了环境执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9.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延展,是新时代海洋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近年来,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基础在于构建海洋生态环境法治体系,需要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在体现环境正义、可持续发展、生态原则等基础上,从立法体系、执法体系、司法制度与体系、守法体系四个角度推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0.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06,(6A):44-49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最高规划的形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为“两个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必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