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171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西部大开发中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土地资源优势突出,但由于人口增长、植被毁坏、不合理利用土地等原因,水土流失严重。应退耕还林还草,制订相应措施和政策,在西部开发中保持水土,实现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252.
刘向东 《交通环保》2001,22(6):35-37
秦沈客运专线路基边坡首次设计为大面积植树,种草进行植被防护,基本实现了“将秦沈线建成一条走廓”的总体要求,本文介绍植被保护中的设计与施工的情况及体会。  相似文献   
253.
立体种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自然相协调的立体种植,迁用于护堤、护岸、渠道衬砌和城市绿化,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作用,将其与生态开发相结合,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54.
水磨河流域是乌鲁木齐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工业发达的人口密集区,也是风景旅游区。但由于土壤侵蚀、暴雨成灾,每年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经过多年的生态和防洪工程建设,已使该流域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取得了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55.
徐家良 《环境保护》2011,(18):30-31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横跨中国北部,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着手对黄河进行一系列的管理与持续的开发,不仅在发电和灌溉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兴建3000多座水电站,如刘家峡、三门峡、龙羊峡等,而且广泛开展水土保持,造林、种草等,避免了黄河上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出现。不容否认的是,黄河的治理也存在  相似文献   
256.
土石山区是我国西南地区常见的地理形态,但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构造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水土流失,给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也严重的影响到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着重阐述了我国西南地区土石山区的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产生危害的原因以及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57.
南京至安庆铁路铜陵至池州段水土保持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是开发建设项目活动中对环境产生较常见的负面影响。文章采用类比法对南京至安庆铁路铜陵至池州段的铁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铜陵至池州段铁路建设过程中扰动原地貌面积363.62hm^2,土石方总量631.18×10^4 m^3。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造成水土流失量74688t。并针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58.
植物篱对红壤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诸暨红壤丘陵山区的野外径流小区条件下,设计5种不同植物篱种植模式,结合自然降雨、人工模拟暴雨试验、稀土元素(REE)示踪、土壤抗蚀性评价等方法,研究植物篱的减流减沙效应和控制机理.结果显示,与裸坡相比,自然降雨下麦冬双行植物篱处理地表径流量降低39.4%,土壤流失量降低65.8%,效果最佳.降雨前土壤含水量能显著影响径流和土壤流失的发生特征.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可作为衡量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效应的最佳指标.根据17个抗蚀性指标建立植物篱条件下红壤抗蚀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土壤综合抗蚀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麦冬双行、黄花菜+麦冬双行、黄花菜双行、麦冬单行、黄花菜单行和裸坡.不同坡位植物篱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存在差异,侵蚀泥沙主要来源集中在中下坡位.  相似文献   
259.
夏自兰  王继军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0):1647-1657
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不仅表现为两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作用的程度,而且表现为这种协调作用下系统的耦合效率。以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纸坊沟流域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DEA方法,揭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效应:一系列水土保持政策和措施显著改善了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并提高了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然而在此协调趋势下,资源环境条件向产业效益转化的效率却只在很小幅度的波动中变化,水土保持在提高系统的耦合效率方面作用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林草地资源大量闲置和利用不充分的状况下,农业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尚存在较大偏差,系统的这种结构性矛盾影响了其耦合效率,系统演变过程中潜伏了较大危机。为此,需要保证现有林草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林果业和畜牧业得以有序发展的经济、政策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系统的资源与产业结构,转变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60.
保留带与造林带水土和养分再分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留带( 保留现有灌丛的带状区域)与造林带( 砍掉现有灌丛用于栽植林木的带状区域) 沿等高线交替配置的生态技术在四川西部逐渐被推广应用,本文定量分析了该技术中保留带与造林带的水土和养分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①坡度和雨量级是影响保留带与造林带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其越大则水土流失量越大.②保留带净存储水61 464 ~125 179tkm -2a-1 ,拦截土壤2 136 ~2 817tkm -2a-1 .③保留带表土层的养分比造林带的提高了14.68% ~74.89% ,造林带表土层的养分比对照提高了3 .31% ~114.16% .④保留带和造林带内从上至下的表土层养分有逐渐富积的趋势,且保留带与造林带相邻处的养分变化速率最大.⑤保留带通过地表径流的养分流动净积累了575 .59 ~1 690 .66 kg km -2a-1有效N;而对P、K 而言,保留带是否能通过地表径流来净积累养分则主要取决于坡度,坡度越大,越有利于保留带通过地表径流来净积累有效P、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