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安全科学   209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183篇
综合类   840篇
基础理论   152篇
污染及防治   97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章以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废弃风化砂为研究对象,采用3%、5%、7%、9%的水泥稳定废弃的风化砂,在标准条件下,分别养护7 d、14 d、21 d、28 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稳定废弃风化砂可以用作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值。在各级龄期下,水泥稳定废弃风化砂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增长的幅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在各级水泥掺量下,水泥稳定废弃风化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且随着龄期的增长,其增加幅度逐渐减小。通过拟合分析,建立起了水泥稳定风化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掺量及龄期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由此计算出某一水泥掺量、某一龄期下水泥稳定风化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992.
Fenton试剂与骨架构建体复合调理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Fenton试剂与骨架构建体联用作为复合调理剂开展了污泥调理及脱水试验.结果表明,赤泥与水泥作骨架构建体调理后,污泥脱水性能和脱水液pH均优于石灰与水泥调理污泥.以污泥比阻(SRF)为评价指标,开展了Fenton反应时间、初始pH及调理剂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当Fenton反应时间为90 min,初始pH为5,水泥、赤泥、Fe2+和H2O2的投加量(以污泥干固体质量计)分别为300、300、40和32 mg·g-1时,污泥比阻降低率可达94.25%±0.21%.在此基础上,以泥饼含水率为响应指标,利用表面响应法对调理剂投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泥、赤泥、Fe2+和H2O2的投加量分别为287、287、46和37 mg·g-1,泥饼含水率可降至47.7%±0.8%.调理后污泥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粘度减小,Zeta电位由负变正,说明该复合调理剂能有效地破解胞外聚合物(EPS),提高污泥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993.
首先对现代卫生填埋场几种常见垂直防渗型式进行介绍和比较,针对新规范中防渗墙厚度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渗墙厚度的合理选取,通过山谷型和平原型两个填埋场工程实例反思垂直防渗墙型式的合理选择,对存在一定覆盖层厚度的山谷型填埋场,建议采用旋喷桩加桩底后注浆型式进行防渗,对粉土或砂性土地基的平原型填埋场建议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防渗。  相似文献   
994.
王向东 《环境工程》2013,(Z1):393-394,397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水泥窑脱NO X工艺技术现状,提出了水泥窑烟气脱NO X新工艺:以优化活性焦为脱NO X催化剂,其使用温度低于150℃,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工艺技术,进行低温脱NO X。优化活性焦以国产褐煤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仅脱NO X效率高,而且价格便宜。优化活性焦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不仅降低脱NO X成本,而且不存在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水泥对含铜废水应急快速处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投加量、时间、pH等条件对去除铜的影响,从铜与水泥的结合形态探讨水泥抗酸冲击性,并开展了水泥应急处理含铜废水的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铜浓度为100 mg/L,最佳投加量为0.8 g/L,此时出水铜浓度已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去除率达99.41%,其在35 min即可快速去除铜离子且在pH 45 min即可快速去除铜离子且在pH 45时无明显差别。水泥处理酸性重金属溶液后pH值升高,利于天然水体pH值的稳定。和氢氧化钠沉淀相比,水泥抗酸冲击性较强,这是由于处理后水泥和铜以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居多。因此,水泥高效、快速、抗酸冲击的处理特点及其廉价易得的优点使其在突发铜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随着宁夏工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其水泥行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通过对宁夏水泥行业进行调研,针对其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及区域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宁夏水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家水泥产业政策要求对宁夏水泥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宁夏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脱硫石膏基本理化性能及杂质的分析研究,利用脱硫石膏作水泥缓凝剂并进行工业化应用,深入研究了脱硫石膏掺入后对水泥凝结时间、强度等各种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脱硫石膏属于二水硫酸钙脱硫产物,含少量杂质,主要理化性能与天然石膏具有相似性,脱硫石膏加入对水泥性能并无不良影响反而还有促进作用,完全可以取代天然石膏作水泥缓凝剂,在技术上是可行性的,在经济上具有成本优势,探索了烟气脱硫渣的有效的综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98.
早稻秸秆还田和减钾对晚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秸秆是华南双季稻区重要的有机肥资源,为探讨早稻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量施用对晚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于广东省白云区和惠阳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处理(RS)和秸秆还田+钾肥减施20%(RS-K)这3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晚稻生物量、钾含量和产量,及土壤速效钾、有机碳、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土壤肥力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RS-K处理的水稻生物量和产量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RS处理的水稻植株钾含量平均提高了3.97%(白云)和6.91%(惠阳).RS-K处理的植株钾含量在水稻生长前期显著低于CK处理,但在水稻生长后期两者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RS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幅达13.90%(白云)和21.67%(惠阳);RS-K处理的土壤速效钾也较CK处理提高了3.56%(白云)和4.23%(惠阳).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但对土壤pH值、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与CK相比,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的Chao1和Shannon指数;秸秆还田处理还显著提升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而降低了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驱动土壤细菌结构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综上,早稻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晚稻钾含量,在早稻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施20%对晚稻钾营养水平和产量均没有产生明显负面影响,且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和细菌多样性.因此,在华南双季稻区,早稻秸秆还田配合钾肥减施20%有利于化肥减施、粮食稳产和培肥地力,对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生物炭添加(B0:0 t·hm-2、 B20:20 t·hm-2、 B40:40 t·hm-2)和地膜覆盖(FM:覆膜、 NM:不覆膜)对菜地N2O排放的影响,以西南大学农场内辣椒-萝卜轮作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进行为期1 a的田间原位观测.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NMB0(CK)和FMB0、 NMB20和FMB20、 NMB40和FMB40.结果表明,FM显著提高辣椒季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P<0.05),而对萝卜季土壤环境因子均无显著影响.与NM相比,辣椒季FM分别对B0、 B20和B40处理下的N2O排放提高了52.87%、 52.97%和52.49%(P<0.05),但萝卜季FM对N2O排放无显著影响.生物炭对辣椒和萝卜季土壤环境因子均无显著影响.萝卜季生物炭添加减少了28.76%~67.88%的N2O排放(P<0.01),辣椒季生物炭添加对N2O排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赵丽雅  林佩茹  郑义  王攀  任连海 《环境工程》2022,40(11):120-126
探究了半连续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负荷(organic loading rate,OLR)、搅拌速率和物料停留时间对甲烷产量的影响;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调控因素与厌氧体系中间产物和甲烷产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提高OLR至5.5 g VS/(L·d)时,产甲烷效果最佳,平均日甲烷产量达到3084.40 mL/(L·d)。提高搅拌速率和物料停留时间可促进甲烷产生,但过低或过高的停留时间会导致NH4+-N和VFAs积累并抑制厌氧产甲烷过程;综合考虑,搅拌速率为20 r/min,停留时间为1 d最有利于甲烷的生成。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在厨余垃圾半连续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搅拌速率和物料停留时间对甲烷产量的影响大于OLR,其标准总效应分别为0.435、0.370和-0.04,这主要是由于提高搅拌速率有效缓解了干式厌氧发酵中VFAs对甲烷产量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