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94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743篇
基础理论   194篇
污染及防治   88篇
评价与监测   90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81.
中水回用是提高生活用水重复利用率的主要形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是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人工湿地既具有景观价值,又有污水处理功能。可以为市政绿化、农田灌溉景观提供水资源。经人工湿地处理的中水水质,出水水质符合我国的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相似文献   
582.
为研究淀山湖水生生物中有机氯化合物的浓度与富集特征,测定了该湖水生生物样品(铜锈环棱螺、日本沼虾、鱼类)中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六氯苯(HCB)、多氯联苯(PCBs)的浓度。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生物样品中均检测到了DDTs、HCHs、HCB,各生物体内的有机氯农药含量有很大差异。在8种生物样品中,乌鳢体内的有机氯化合物含量最高,这可能与乌鳢处于较高营养级,且为肉食性鱼类,体内脂肪较多有关。∑DDTs、∑HCHs、HCB的含量范围分别是55~1 135、0.5~24、6.9~91ng/g lw,其中DDTs为最主要的有机氯农药。4,4’-DDE和α-HCH在各自同系物中所占比例最高,说明淀山湖历史上曾经使用过有机氯农药,而近期没有新的污染源输入。以铜锈环棱螺为参照,有机氯农药的生物放大系数(BMFs)范围是1.2(泥鳅)~23(乌鳢);PCBs的生物放大系数范围是5.9(河川沙塘鳢)~55(乌鳢)。亲脂疏水性、低生化降解速率导致有机氯化合物能在生物组织中富集并通过食物链逐级放大。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氯化合物会沿着食物链积累放大,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583.
为探究藻类对大型溞农药抗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分别将5种淡水广布的甲藻、硅藻、绿藻、隐藻、蓝藻等量培育大型溞后,再将大型溞分别暴露于2种杀虫剂吡虫啉(水溶性)和氰戊菊酯(脂溶性)中,测定大型溞的半数致死剂量、化学计量比(P/C,N/C)和脂肪酸含量.研究表明:与生源性化学元素氮磷相比,N3不饱和脂肪酸能更好揭示大型溞对藻类的捕食关系;藻类的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影响大型溞对水溶性农药抗性的关键因子;大型溞对脂溶性农药的抗性差异比暴露在水溶性农药中更明显.因此,藻类的N3不饱和脂肪酸是预测大型溞对水溶性农药抗性强度的最佳因子,其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以不同藻类为食的大型溞食物链对自然环境中污染物的抗性和风险.  相似文献   
584.
依托天津外环河500 m~3/d人工快渗污水处理工程,在混凝沉淀段开展了低强度超声波强化混凝除藻技术的中试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频率为80 kHz且功率小于90 W的低强度超声波对混凝沉淀工艺除藻效果的提升作用显著,其中藻细胞去除率可提高18. 52%~20. 32%,浊度去除率可提高9. 27%~21. 60%;超声波发生器最佳功率为60 W,最佳放置位置为絮凝池前端。试验结论为低强度超声波强化混凝除藻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5.
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群落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如男  孙欣欣  魏勇 《生态环境》2010,19(9):2149-2154
通过将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群落种植水与藻类共同培养的方式研究了4种植物群落(群落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水罂粟Hydrocleys nymphoides;群落B:梭鱼草+溪荪Iris sanguinea+黄菖蒲;群落C:梭鱼草+溪荪-大薸Pistia stratiotes;群落D:白花水龙Jussiaea repens-大薸+水罂粟)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群落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群落种植时间的延长,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越强。4个植物群落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是:群落A,群落B,群落C,群落D。  相似文献   
586.
水环境中藻毒素生态风险的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藻毒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已受普遍关注,然而其对水生态物种敏感性分布的影响尚不明朗。本研究采集已有实验数据,利用种间相关性分析(ICE)模型和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SSDs)方法,筛选了64个水生生物物种的71组急性毒性数据(EC50),构建水生生物对肝毒素(节球藻毒素、柱孢藻毒素)和神经毒素(类毒素、贝毒素)的SSD方程。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暴露浓度下的潜在影响比例(PAF)以及保护95%物种基础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阈值(HC5),比较不同类别生物对藻毒素的敏感性以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在95%物种保护保证率下,节球藻毒素、柱孢藻毒素、类毒素和贝毒素对全部物种的HC5值分别为74.96、205.39、194.39、0.3μg·L~(-1),贝毒素水生态风险最高,柱孢藻毒素最低。(2)柱孢藻毒素、类毒素对无脊椎动物的HC5值分别为122.93、95.19μg·L~(-1),低于全部物种的HC5值,无脊椎动物受柱孢藻毒素、类毒素影响较其他物种大。(3)物种潜在影响比例可明确表征敏感性,柱孢藻毒素、类毒素在各浓度暴露情景下对无脊椎动物的PAF值均高于脊椎动物,显示无脊椎动物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587.
随着核磁共振(NMR)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已经逐渐成为研究水生动物在代谢水平响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水生软体动物作为重要的环境监测生物,近年来人们在其相关研究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文章总结了利用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各类环境胁迫因子对水生软体动物代谢影响的成果,主要综述了水生软体动物不同组织内代谢物组成和含量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同时对水生软体动物生态毒理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588.
基于生物毒性的松花江氨氮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保护淡水水生生物的氨氮基准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生物毒性的氨氮水质评价流程,对松花江2003—2010年17个监测断面的氨氮进行了水质评价并提出不同评价结果的应对措施. 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水质整体较好. 按变化趋势来看各断面水质呈逐渐好转的趋势,干流有5个断面在4个评价周期内的评价结果均为A,有2个断面水质评价结果分别由C1、B1好转为A,有4个断面在4个评价周期内有超标情况发生;支流有2个断面在4个评价周期内的评价结果为A,其余4个断面的氨氮污染负荷较高,呈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 按超标断面的河段分布来看,松花江氨氮水质指标呈干流好于支流,上游好于中、下游,丰、平水期好于枯水期的特点. SHJC(松花江村)至HLHX(呼兰河下)断面范围内的超标可能是由于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氨氮产生负荷较高所造成的;JMSS(佳木斯上)至TJ(同江)断面主要受到pH等水质因子的影响,使该河段范围内仍然存在一定的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589.
于桥水库浮游藻类时空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桥水库作为天津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为改善水库环境、防治水华爆发,有必要研究其浮游藻类时空分布规律.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引入可以反映影响藻类生长的多个复杂非线性因子的综合参数——藻类综合生长系数,用于表征其生长变化趋势,该综合参数作为参变量添加到动力迁移模型中的对流—扩散传导方程中求解,实现生长模型与动力迁移模型的耦合,得到的耦合模型即可达到对藻类的生长规律和动力迁移作用同时兼顾的效果.应用耦合模型对于桥水库库区藻类进行模拟预测,模拟输出的时空分布图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库区藻类浓度偏高时期和易富集区域,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15.4%,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探索藻类的生长、富集和迁移规律,并为水库防治水华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0.
绿潮藻类暴发对天鹅湖水体和沉积物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权  邵雪琳  高丽 《生态环境》2014,(1):139-144
在荣成天鹅湖藻类暴发区域采集新鲜沉积物和丝状硬毛藻(Chaetomorpha spp.),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监测了生长过程中硬毛藻的生物量、磷富集量以及不同处理水体总磷(TP)和可溶性磷(SRP)质量浓度的变化,并分析了藻类生长对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体磷含量较高时,硬毛藻生长较快,相对生长速率高达14.88%,之后随着水体磷浓度的下降,生长速率逐渐减小。不同处理间硬毛藻的生物量相差很大,高磷含量处理显著高于低磷处理,最大差值可达26.50 g。随着藻类的生长,水体TP和SRP含量明显降低,其中高磷含量处理的TP质量浓度由0.93 mg·L-1降至0.01 mg·L-1,低磷含量处理水体SRP质量浓度均降至0.006 mg·L-1以下。当水体磷含量降至一定水平,沉积物中磷可向水体释放,其中可还原态磷和铁铝结合态磷的降幅分别为23.98%和12.61%。在高磷含量处理组,藻体中磷的富集量显著升高,且当水体磷含量相同的条件下,有沉积物处理的富集量显著高于无沉积物处理。相关分析表明,藻体生物量与水体TP和SRP的相关性较好,其中高磷含量处理组生物量与水体TP、SRP呈高度负相关,而相对生长速率与之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说明,水体及沉积物中磷均可作为硬毛藻生长的营养来源;另一方面,藻类生长可明显降低水体磷含量,并促进沉积物中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