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89篇
综合类   1638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284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41.
中国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的现状与未来变化趋势,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从承压、压力、协调、管理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探讨2000~2015年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使用M-K趋势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R/S分析法预测其未来趋势。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整体较差,其中北纬35°~40°之间水资源承载力普遍较差,南北两侧地区较好。时空变化上,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恶化状态,其中东北及西南大部分地区呈恶化状态,东南大部分地区呈改善状态,西北地区变化不显著。未来趋势上,水资源承载力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呈现持续恶化趋势,持续恶化区域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青海和湖南可能有恶化趋势;其他地区将呈现改善或可能改善趋势。研究结果对未来水资源承载力调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东南沿海地区承载潜力较大,山西、山东、北京等地几乎枯竭,东北及青藏高原地区水资源优势在逐渐丧失,应针对不同地区水资源承载潜力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系统、管理系统以及承压系统中的生态环境、压力系统中的污染物排放可控性较大,对水资源承载力的调控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42.
基于2005~2016年安徽省16个城市的用水量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刻画了区域用水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对水资源管理重点区域进行了筛选。研究发现:安徽省域内的用水联系紧密,不存在孤立的城市节点,样本考察期内,区域用水空间关联的网络密度有所下降,但呈现为等级森严的网络结构;个体网络特征表现出明显的“极化效应”和“马太效应”,合肥、马鞍山和芜湖具有较高的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处于网络中的核心位置,主导着关联网络中水资源的流动和溢出;目前安徽省区域用水网络处于多核心阶段,且由初期的合肥和马鞍山-芜湖-铜陵双核驱动模式逐步演变成以阜阳、合肥和马鞍山-芜湖-铜陵为三大增长极的空间稳定格局。  相似文献   
743.
综述了烟气脱硫废水的产生原因与危害、分析了脱硫废水资源回用的可行性与困难,比较与评述了国内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方法的工艺、原理及效果,指出了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新方向。当前各项技术都能使脱硫废水达标排放,但各工艺侧重点不同,经济投入相差较大,且后续环境问题各有不同。通过综合经济技术对比分析发现,电驱动膜法在当前最具潜力,能真正实现脱硫废水的资源化利用,达到近"零"排放,且具有运行成本低的优点,工业应用虽未形成规模,但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44.
水资源短缺与水生态恶化成为制约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也契合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改革,研究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国家相继实施最严格水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利用三条红线,从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采取水资源管理双控行动,将"河长制"提升为全国性治水方略。本文选取资本、劳动力、用水总量为投入指标,以实际GDP与废水排放总量作为期望与非期望产出,利用非期望产出SE-SBM模型估算2003—2015年各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探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发展趋势,虽研究时限内绝大多数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均有大幅度提升,东、中、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京津沪等省份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西北省份效率最低,通过变异系数分析比较得出区域差异呈现不断收敛的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驱动因素上,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工农业结构、政府干预强度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负相关,进出口需求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要充分考虑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水资源利用效率目标及水资源管理政策,应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发挥价格杠杆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中的作用,利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推动跨区域合作,以弱代强,推动省际水资源治理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45.
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其合理开发利用是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分别对湖北省17个地级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了计算,对水资源综合水平与社会经济水平协调发展度的时间序列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定量计算和系统性、耦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水资源水平滞后于社会经济水平,但二者相互作用较强;2006~2015年,二者的协调发展状况呈现较为显著的上升趋势,秩相关系数为 0793 2;17个地级市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达到了较高的协调发展状态,协调发展度呈现“两极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中部、中东部地区协调发展度等级较高,而西北部、西南部地区协调发展等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46.
武汉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其利用效率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武汉城市群2005~2015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提高该区域水资源利用率提供依据。以水资源、资金和劳动力为投入要素,以经济效益为产出要素,建立全要素生产框架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模型。采用DEA-Malmquist模型研究武汉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投入冗余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各分解指标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武汉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研究年限前期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回升;2015年非DEA有效的城市水资源投入冗余率整体偏高;全要素的生产率变化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技术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成正效应,而规模效率变化则表现为负效应,其中技术变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可判断出研究年限期间武汉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并且提高技术手段可大幅提高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用该模型可为城市群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7.
研究了2003—2014年我国水资源强度的区域差异和极化程度。结果发现:1我国各区域的水资源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西北区域的水资源强度最高,华北区域最低。2全国层面的水资源强度基尼系数一般比区域层面大。在八大区域中,西北区域水资源强度的基尼系数最大,长江中下游区域最小。水资源强度泰尔指数的测算结果与此类似。3在水资源强度基尼系数的分解项中,区域间水资源强度的差异最大。4表征水资源强度极化程度的ER指数值大于对应年度的EGR指数值和MU指数值,且这三种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因此,水资源强度较高的区域要调整产业结构,向水资源强度较低的区域学习节水灌溉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48.
黄河三门峡-花园口河段位于中下游,全长242km。汇流区大部分位于河南省境内,面积约4000km~2,是重要的粮棉产地。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展,有机农药的使用日益广泛,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汇流区内使用的农药,可随地表径流或农田灌溉网水排入河流。污染该水体,而黄河三花段(三门峡-花园口河段的简称)又是郑州和新乡两市供水的主要源地。因此,本研究工作的开展,对于保护黄河水资源、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9.
一、前言 由于气候条件、地理条件、时间及空间分布不均等造成北京市水资源不足,加上水质污染、机构管理及法规不健全、低效用水、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用水量的急剧增加,使得缺  相似文献   
750.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分析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生态足迹指标,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框架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四川省2010—2019年水资源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9年,四川省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W”型变化,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在时间上呈波动变化,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呈西高东低分布。综合评价中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分别呈下降、上升、上升趋势,综合评价指数在2015年最低(0.109 6),2019年最高(0.212 1)。研究显示,四川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有所改善,仍需提高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用水账户的用水效率,进一步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