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时代背景下湾长制制度设计与探索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湾长制是在我国严峻的海洋生态保护形势下海洋综合管理模式的创新,由沿海各级党政主要同志担任湾长,负责辖区内海湾(滩)的整治和综合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探索高质有效的"生态+海洋综合管理"模式,维护海洋生态安全,沿海地区借鉴河长制经验,以海湾(滩)为着眼点,积极试点湾长制。本文介绍了湾长制设计背景、内涵,探索总结了试点地区的创新做法,归纳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从顶层设计、依法施策、党政责任压实等方面提出了全面实施湾长制的考虑,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22.
"河长制"作为目前较为有效的河流治理制度,通过明确地方行政首长责任的方式,提高了区域河流水质治理的效果,但"河长制"对于河流治理的积极效果恰好反映出了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本文拟通过对现行"河长制"的考察,反思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并对我国政府环境责任制度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由于昆明市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其周边水域,尤其是滇池流域的水环境污染情况十分严重,例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药化肥等污染物,都是造成滇池流域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滇池流域的水环境污染主要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化面积不断扩大,滇池及其入湖河流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渐下降。因此,若要治污,必先治人。然而,若要治人,却必先治官。本文通过对昆明市滇池流域水环境污染成因及治理方法的介绍,谈一谈滇池入湖河道实行"河长制"为人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4.
李禾 《世界环境》2015,(3):26-30
<正>新《环境保护法》已实施5个多月了,这部被称为"长钢牙"的法律实施情况如何?日前,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浙江省,该省通过大力实施各种环保措施,往常"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被认为环保薄弱环节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建德莲花溪畜禽污染综合整治,水质达三类以上新《环境保护法》对农村环保非常重视,第五十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其他废  相似文献   
25.
政策转移中的建构状况影响着政策创新外溢效应的发挥,构成新时代国家治理效能的影响变量。文章以河长制这一典型条块互嵌型政策为例,基于江苏省河长制政策转移的过程追踪,研究了“条”“块”核心行动者网络的动态演变及其对政策转移过程的建构作用。河长制政策转移嵌入于“块”“核心条”“参与条”构成的核心行动者网络中,随着发源地危机情境向移入地常规情境的转换,呈现出“地方党政领导权力介入的强中心网络-条块多中心网络-牵头部门主导的弱中心网络”的动态演进,与之相对应的是河长制在生成、传播、应用三个环节所经历的三重建构:(1)水危机情境触发了地方党政领导权力的介入,推动了条块责任共同体的生成,塑造危机情境下的河长制条块职责体系;(2)在属地创新政绩和部门履职绩效的双重激励下,条块共同推动了河长制去危机情境化,河长制被塑造为可以转移到常规治理情境的“最佳实践”品牌;(3)在移入地的应用阶段,受常态化考核悖论、领导注意力转移等因素影响,河长制常态化运作职能让渡到牵头部门——水利部门,随着河湖治理常规性任务的嵌入和地方技术型治理知识的注入,河长制实现了常规情境下的政策再生产。政策创新转移中的政策建构空间是政策知识...  相似文献   
26.
河长制从地方性实验到获得全国推广并正式写入法律,不过短短十年时间。河长制的成功之处在于解决了河湖管理保护"多龙治水"的困局,并调动了地方政府治水的积极性。但河长制也面临着高度依赖河长个人与考核制度的隐忧,其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人治与法治之争、应急机制与长效机制之辩,以及重奖励轻惩罚、强化权力集中弱化公众参与的评价。提升与完善河长制可以从制度内与制度外两个方面着手:制度内的提升是指河长制内部机制的改良,包括考核制度的完善、公众参与水平的提高;制度外的提升是指与河长制配套的制度环境建设,包括环保行政队伍与行政执法力度的加强,以及与水环境治理相关的市场工具、政策工具与法律工具的综合 运用。  相似文献   
27.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河长制”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频发的水危机既是水环境作为居住地、供应站功能而引发的生态破坏问题,也是作为废物库功能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河长制是地方政府为了重新恢复环境三大功能协调运行而发明的一项有效的实用制度.河长制因其简单易行,很快在全国形成扩散效应.河长制是源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了河长制的优缺点:优点是职责归属明确,权责清晰;是合理的路径依赖基础上的制度创薪;铁腕治污提高治污效率;创新扩散机制值得提倡.河长制本身存在制度缺陷:无法根除委托-代理问题;缺乏透明的监督机制;容易出现利益合谋;忽视了社会力量;行政问责很难落实.河长制综合考虑了地方权力结构与环境现实,充分利用行政长官手中的权力带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环境制度变迁的步伐.但河长制具有应急的过渡性,应在发展中扬长避短,不断完善,应通过它形成全社会参与环境管理的机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28.
张楠  朱立琴 《四川环境》2021,40(2):208-213
河流治理问题不仅关乎国家经济问题,而且涉及人民根本利益,所以在面对严峻的河流问题,探寻其症结所在,探索河流治理价值取向则显得尤为重要。河长制作为新时代治理河流的治河政策,对于缓解我国河流治理困境以及对河流治理价值取向转向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河长制的实施背景,从维护河流生态价值的角度出发,通过总结梳理河流治理体制现状,强调研究河流治理价值取向的重要性,通过对河流治理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的理论的研究,辨析河流治理的价值取向,并从意识层面出发、从保障与监督机制以及立法协调角度对河流治理价值取向实现路径进行深入探索,得出其对维护河流生态功能、维持河流生态价值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河流管理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